大學生目標管理論文

  目標管理理論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一種有效的管理體制,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大學生學業目標實現途徑研究

  摘 要:通過分析當前大學生學業目標現狀,理清制約大學生實現學業目標的因素,提出通過分層次、分階段、分個體的學業目標實現途徑,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從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目標;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72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6-169-02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大學生學業衡量的標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大學生的學業質量與大學生的職業目標緊密結合,滿足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以需求為導向,才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成才。

  一、大學生實現學業目標現狀及影響成因

  ***一***職業目標不明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

  通過對重慶某高校外國語學院1200名學生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有26.1%的學生對所學專業很感興趣;有60.2%的學生興趣一般;還有13.7%的學生完全不感興趣。其中,在對學習目標一欄調查中,有44.6%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找工作、考研、考資格證書等***;有48.7%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6.7%的學生沒有學習目的,只是得過且過。就其原因,主要在於大學生對自身的未來發展缺乏規劃,或不知如何規劃。導致學習無動力,學業目標無方向。

  ***二***自身意志品質薄弱,獨立性自覺性差

  認為自己很獨立自覺的佔16%;認為自己較獨立自覺的佔64%;認為自己缺少獨立性、自覺性的佔20%。調查表明,去圖書館、自習室或寢室學習的學生為39.6%;在課餘注重實用技能、人際交往培養的學生為40.1%;在課餘喜歡在宿舍呆著玩或睡覺的學生為20.3%。

  由於應試性基礎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目標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一旦上了大學,便沒有了比較高遠的志向,有些同學就在專業的象牙搭中得過且過,享受著豐富多姿的大學生活,學習動機降低,生活日趨頹廢,圖書館、自習室的座位就很少被佔滿。即使班上有個別學習楷模,但其他同學卻把其當作抄作業的求訴物件。

  ***三***不良外界環境影響,導致大學生不安心學習

  調查顯示,18.9%的學生認為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81.9%的學生認為沒有什麼影響。22.2%的學生認為學校作息時間的安排、學校食堂、宿舍的管理等方面有待改進,有77.8%的學生認為不須改進。

  現如今,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情緒浮躁等不良風氣流行甚廣,擾亂了大學生的正常思想觀念與生活模式。如,有些大學生上課時心情浮躁,下課和放假時就玩成一團,貪圖享樂。又如,由於現在的社會官吏腐朽,金錢至上,為了適應生存,有些家長要求孩子或努力學習賺大錢,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假期打工賺錢。

  二、大學生學業目標實現途徑

  ***一***根據學生個體需求,實施“一對一”學業指導

  1、加固專業技能,培育“薔薇型”人才。“薔薇型”人才指專業成績高、學習持之以恆的學生,他們在職場的工資和頭銜相對較穩定。對於高校中的“薔薇型”學生,他們一般的學業目標是儘量多考證書,提升學歷。因此,學校應該把他們歸為一類,專門撥出一批專業技能好的老師輔導他們學習,培養專業技能應具備的毅力、魄力、定力。由於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性,同一種學習方法並不適合每個人。應注重實踐,多提供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揣摩方法,品味知識,強化知識,以做到學以致用。

  2、開發思維能力,培養“玫瑰型”人才。“玫瑰型”人才指愛參加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的學生,他們在職場上一般偏向自己創業,其風險相對較高,但一旦成功,其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學校應該把他們歸為一類,專門撥出一批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可以通過各種聲、電、光等媒體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們講有關思維***發散思維、橫向思維、縱向思維、聯想思維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大腦及思維方式,培養自己缺乏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3、挖掘學生潛質,向“薔薇玫瑰型”轉型。“薔薇玫瑰型”人才,即汲取了“薔薇型”人才與“玫瑰型”人才的優點,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型人才。學校應該把他們歸為一類,專門撥出一批專業技能高、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培養脫穎而出的七種力量:自我規劃力、意志力、行動力、學習力、創新力、交際力、品德力。

  ***二***根據年級特點,分階段實施階段性學業目標

  1、大一積極準備,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大一學生更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習慣與情緒智慧密切相關。戈爾曼認為情緒智慧應包括五個方面:“自我覺察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自我激勵能力;衝動控制能力;人際技巧”。由此可見,情緒智力正是大一學生最需要的。在中國,多數高校在高一都安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該課能夠從道德與法律的視角來規範大學生的情緒智力,所以,可以把情緒智力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相結合,採用實踐式與體驗式教學方法,既讓大一學生學到必修課知識,又讓他們提高情緒智力。

  2、大二夯實基礎,實現專業學習突破。大學生通過了大一的磨礪後,進入了大二階段,這個階段是專業學習的重要時期。首先,可採用商業中的“免費旅遊”策略,即對於表現好的學生,為他提供暑假免費旅遊某個名勝景點的娛樂。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愛旅遊,這種策略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激情和學生***尤其是貪玩學生***的學習激情;其次,每週一次讀書活動日,以專業為單位,各專業分別對應不同的讀書活動日,讓學生們在每個讀書活動日期間盡情閱讀,並寫好讀書心得,在周教時交給輔導員。堅持每天在安靜的環境下練習相關專業的優秀視訊,練習時要聚精會神地抓好每一個細節,同時過濾掉消極的思想意志,留下積極的思想意志。

  3、大三實現學業目標與職業目標的融合。大三期間陸陸續續開始考證,考證是學業目標與職業目標的整合。可以對考證成功的同學實行“考一送一”策略,即拿到一個證書,都設定相應的禮品或現金進行獎勵。鼓勵大學生在校園中搞創意商業活動。最後,把學校的食堂、超市等服務員全部換作學生,讓學生們在學校有更多的兼職活動選擇。首先,可以為他們建立一個師生交流平臺,讓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這種交流可以在課間時間進行,以學號為順序,依次確保任課老師能與每位同學都進行交流。老師可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授給學生,同時可以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抗壓能力、前瞻預測能力等等,讓他們成為追求卓越。   4、大四成果應用,實現階段性學業目標。大四面臨著就業擇業。因些,首先,每學期一次面試現場,實行軍事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讓學生們對他們畢業後的工作有更多的規劃。根據美國課程專家和威廉姆多爾教授提出的四R理論:豐富性、迴歸性、關聯性、嚴密性,學校可以從這四方面培養大四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所反饋。豐富性強調做到課程深度大,注意教學技能與教學情境緊密聯絡。迴歸性要從而使不同的觀點滲透進學生的腦海裡,從而刺激智力發展。關聯性強調使學科相互滲透,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嚴密性強調不能有模稜兩可的態度,而要腳踏實地。其次,嚴明紀律,讓教師培養成軍訓教官一樣嚴明的風格。只有嚴明的風格,才能造就嚴整的學風,才能更好地保護學生們的成果應用。

  ***三***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實施不同層次的學業目標

  學業成績通過一學期或一年的大學學習適應,可根據優良、合格、不合格的等次進行分層。為了做到相對人性化和公平對待,分層次實施學業目標的目的在於學生的成長和成長目標的實現。

  1、開展優等生團體指導和服務,繼續深造學習。首先,要對優等生開展團體指導和服務,如:在一些不重要的活動或課程的缺席上,對優等生實行免扣學分的制度,以此來實現優上加優,讓優等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自我發展,並對懶惰的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再如,按期召集優等生開會,邀請專家對他們進行指導。另外,還可以鼓勵優等生繼續深造學習,即考研。對於考研群體,學校可以給他們特別的待遇,在生活、學習環境、報考專業等方面予以指導,供他們互補互助。

  2、強化綜合素質訓練,實現合格生高質量就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訓練關係到老師和學生的密切合作。在教師方面,應督促老師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把眼光長遠化。在學生方面,利用“校園文化”,對他們實行分類管理。這些學生主要包括: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國企、外企群體學生。對於考公務員的學生,學校可以把他們建立成一個小團體,或者歸為一個班級。並騰出特殊的教室,讓他們學習,這樣有助於他們互補互助。對於考事業單位、國企、外企的學生,學校可以安排相應的老師分別為各類學生安排講座。

  3、通過感恩教育,讓成績差生順利畢業能就業。感恩救育是一種無形教育法,即以感恩為出發點,間接地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動力。這種教育法的好處在於並非從形式上給差生以啟迪,而在心靈上催促差生努力學習,以便將來就業。可以把對學生無興趣、厭學群體召集到一起開展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等教育,促進此部分學生順利畢業,能找到工作。感恩教育的方式有:國旗下領導講話,建立感恩教育交流平臺,建立感恩教育部落格,搭建感恩教育實踐平臺。

  三、結束語

  樹立良好學業目標需要發動全校師生共同合作,它具有一定的明確性與連續性,涉及到各種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是學校長期積累而成的精神產物。因此,持之以恆是樹立學業目標的內驅力。我們通過學風建設與學業目標的聯絡,對大學生學業目標進行了初步探究,能助推我校學子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關於高校學生學風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J].畢節學院學報,2009,***07***.

  [2] 李曉麗、李健強、陳延娜、姚芳、陸成義.關於普通高校學風狀況的調研報告[J] .中國輕工教育2009·增刊,2009.

  [3] 唐納德.克利頓、馬庫斯.白金漢.現在,發現你的優勢[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4] 蔣玉娟.淺析自然環境對人的生理髮展之影響[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0,***06***.

  [5] 彭豔.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與健康人格研究[J] .2012-6-8.

  [6] 宋劍. “知人者智”——現代智力理論視域中高校思政課智育功能[J].學術論壇,2011,***1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