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成功的營銷例子分析

  1996年中國的空調業進入價格戰階段,廠商兩敗俱傷,格力大膽的提出建立區域性銷售公司的想法。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正確的。不僅讓廠商共贏,而且穩固了格力的銷售渠道。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1991年中國的國營商場通常是先發貨後付款。格力卻反其道而行之。董明珠下令:“先付款,後發貨。”當所有人都在為格力擔憂的時候,格力這年的銷售量由7億上漲到28億,整整翻了4倍。格力在企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沒有忘記回報社會,每年格力都會拿出一大筆資金來做公益事業,其中支援力度最大的是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慈善事業的同時也宣傳了企業,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格力在公眾心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格力是很懂銷售的,格力有自己的隊營銷的一套理解。格力一直把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努力的尋找三者的利益平衡點。專注於把產品做精。區域性銷售公司的模式具有獨創性。所以企業的營銷既要有創新性的營銷方案,也要贏得老闆姓的心。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格力成功的營銷的原因:

  1、公益事業

  同時,我瞭解到,格力一直在做公益愛心事業,投入量最大的是教育。至今,格力用於賑災的捐款就已達4000萬元。格力電器在慈善事業上的突出表現,獲得了國家民政部、省市慈善總會等機構的多次表彰。一個企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企業做大做強了以後回報社會,在無形之中讓企業在公眾心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營銷方案。企業有再多的錢,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是得不到老百姓大範圍的認同的。企業做公益事業從某種方面來說就是在宣傳企業。老百姓覺得你好,你才是真的好。

  2、區域性銷售公司

  1996年中國空調市場進入全國價格戰階段,湖北四大家經銷商的價格戰更是打的火熱。1997年,為了結束價格戰,董明珠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格力與湖北四大經銷商聯合起來成立區域性銷售公司。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模式,但年底各大經銷商的收入遠遠超過了投資。事實證明這個模式是成功的。格力的改革措施是靈活的,區域性銷售公司的模式實現了廠商共贏,這樣一來穩固了格力的營銷渠道。其後,格力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其他的省份,大大拓寬了格力的營銷渠道。這樣既讓商家有錢可賺,也保證了格力空調的價格穩定在一個既定的水平上。

  3、廣告宣傳

  我格力空調的宣傳廣告,我很喜歡。格力一直在倡導環保,綠色科技,強調格力空調的質量。宣傳片引入了“愛”這個元素。讓人感覺溫暖,溫馨。“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些口號已經響徹大江南北了。我覺得這樣的廣告營銷方案是很不錯的。企業在做宣傳的時候要有愛,有責任感。這樣才能樹立一個正面的企業形象。

  4、沒有錢,不發貨

  1991年國營商場通常是先發貨後付款。而格力卻反其道而行之,董明珠下令,沒有錢,不發貨。這個決定引起一片譁然。尤其是銷售員害怕沒人買格力的空調。但事實證明,董明珠又贏了。格力空調的銷售業績從4億上升到28億,整整翻了7倍。這一年格力沒有一分應收賬款。對於一個以銷售產品為主的企業,沒有一分應收賬款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啊。這樣一來,企業的資金週轉狀況就比較好了。這裡可以看出格力的魄力。在大家都不敢破壞行業規則的情況下,格力做了。格力的一系列政策改變了自己的位置,由被動的供貨方變成了主動的供貨方。這個位置的轉變的一個最大原因我覺得是格力產品的質量和品牌以及企業信譽的有利保障。這樣在銷售過程中經銷商,消費者,企業才不會有後顧之憂,企業的品牌形象才能一步步樹立起來,一步步深入老百姓的心。格力空調引用6個西格瑪的質量檢測系統,這是由於他們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需要質量好的產品。格力空調的質量過硬,返修率低。企業的信譽好,嚴格執行廠商共贏的理念讓經銷商們願意和格力做生意。大家也願意先付款再發貨。所以說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商譽和品牌質量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