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穩紮穩打無往而不勝,寫好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基礎知識,才能在測試中屢戰屢勝。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積累與運用***18分***

  1.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鳧***fú***水  茶峒***tóng***  慄***lì***子  綺***qí***戶

  B.朱閣***gé***  麻秸***jī***  闔***hé***家  家眷juàn

  C、悠***yōu***揚  捅***tǒng***進  宮闕***quē*** 雞豚***tún***

  D、玉簟***tán***  佞***lìn***臣 烙***lào***餅 歸省***shěng***

  2.字形有錯的一項是***  ******2分***

  A、門框 無辜 緣故 踴躍  B.烏篷 簸箕 戍軍 嬋娟

  C、濃郁 乾燥 筋斗 鬼崇  D.騷擾 臘酒 抽籤 皎潔

  3.全是過大年習俗的一項是***  ******2分***

  A.包餃子、守歲、貼春聯、賞月

  B.喝雄黃酒、拜年、換門神、磕辭歲頭

  C.包餃子、貼春聯、掛艾葉菖蒲、拜年

  D.貼對聯、拜年、吃臘八粥、送灶王爺

  4.“便”常用來表示兩件事情接連發生或幾乎同時發生。下列語句中“便”的用法不屬於此類情況的一句是***  ******2分***

  A.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船。

  B.蝦是水世界裡的呆子,……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

  C、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D、灶王爺走了,門神爺也換崗了,便在影壁後面豎起天地杆兒……

  5.下面四句詩,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盡相同,其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B.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D.八月中秋的月亮他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6.下列連線有錯的一項是***  ******2分***

  A.《一剪梅》——詞——李清照——宋代

  B.《遊山西村》——律詩——陸游——宋代

  C、《過故人莊》——律詩——孟浩然——宋代

  D.《十五夜望月》——絕句——王建——唐代

  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社戲》一文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我”十一二歲時在乎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作品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生活畫卷,表達作者對勞動者的讚美和對新生活的渴望。

  B.《端午日》一文,作者按時間順序寫了湘西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如:食粽子、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龍舟競賽、趕鴨競賽等,其中詳寫龍舟競賽的場面,表現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

  C.《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通過有詳有略地描寫若干個熱鬧場面,具體表現運河鄉親過大年的風俗習慣。

  D.《我的思念是圓的》詩人借中秋月抒發了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想像豐富,構思獨特。

  8、默寫填空。***2分***

  ***1***        ,        ,此事古難全。

  ***2***山重水複疑無路,            。

  9.用學過的對聯知識,將左面的上聯和右面下聯連線起來。***2分***

  柳眼才舒芳草地        桃腮正暈碧雲天

  春回大地千峰秀 風帆暮載錦鱗歸

  學海無涯勤可渡 書山萬仞志能攀

  漁歌曉迎紅日出 日暖神州萬木榮

  二、現代文閱讀***42分***

  ***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風鄉俗中,四時二十四節色彩繽紛,而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卻是二十四節之外的春節。春節是現在通行的官稱,我卻跟我的運河鄉親父老一般,守舊地尊稱為過年,或曰大年。?

  想當年,我小的時候,家鄉的大年從臘月初一就開始預熱。一天比一天增溫,一天比一天紅火,發燒直到年根下。?

  臘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一捆捆柴禾捅進灶膛裡,土炕燙得能烙餅。玉米粒兒在拌著熱沙子的鐵鍋裡畢剝畢剝響;我奶奶手拿著鍋鏟,口中唸唸有詞:“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兒炒熟了,裝在簸箕裡,到院裡晾脆,然後端進屋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又該吃臘八粥了。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盛在碗裡令人賞心悅目,捨不得吃。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不願放下筷子。?10.“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歌,指出詩歌中加點的詞的含義。***3分***

  驚*** *** 清*** *** 芒***  ***處***  *** 露***  *** 小***  ***

  11.“家鄉的大年從臘月初一就開始預熱。一天比一天增溫,一天比一天紅火,發燒直到年根下。”這段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3分***

  12.這裡介紹了過年的哪些風俗?你家鄉過年時還有哪些不同風俗?請選擇一兩例來說說。***3分***

  13.想一想,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的勞動果實之外,還寄託著哪些期盼?***3分***

  14.“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盛在碗裡令人賞心悅目,捨不得吃。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不願放下筷子。”為什麼“捨不得吃”?***2分***

  ***二***爺爺的傘柄

  我六歲那年,房樑上掛起了一根淡黃色的傘柄。

  爺爺說我,家裡最小,淘氣過火,特立此為家規。並指著樑上的傘柄,說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方圓。

  我暗自好笑。隔壁張阿姨家不是也是一根雞毛撣子,幾時用來打過她孩子啦。自然,吵鬧打架還是不少,上門訴苦的人也不少。爺爺一惱之下,舉起傘柄,狠狠地打了下來。我嚇得哭了起來。咦,不痛,爺爺的傘柄只是輕輕地碰了一下我的屁股。我說呢,那根傘柄是用來嚇唬我的。

  有一天,外面下著雨。我站在陽臺上,見有人撐著油紙傘走過,便扔下了一隻煤球。“啪”,油紙傘破了,露出了一個窟窿。那人放倒傘,抬頭往上瞧。我慌忙躲到床底下的大澡盆裡。一會兒,那人和樓下的老伯上來了,不見人影,說了好多惱火的話。我看到那雙大膠鞋在床沿邊上移來移去,十分地害怕。還是老伯說了不少好話,那人才走了。

  晚上,爺爺回來了,老伯告訴了他。爺爺繃著個臉,責令我趴在圓凳上。好啊,我嬉皮笑臉地扯下小褲衩,屁股翹得高高的,爺爺取下那根傘柄,“噼啪噼啪”,猛抽了好幾下。這次爺爺來真的了。我大哭了起來。屁股上留下一條條紅槓槓。好幾天,我的屁股一沾凳子就疼。

  我開始怨恨起爺爺,也怨恨起那根淡黃的傘柄。乘著爺爺外出,我爬上凳子,拿下那根傘柄,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扔了。這下可以不捱打了。沒想到,爺爺是修傘的,傘柄根本扔不完的。爺爺笑笑,新的一根淡黃色的傘柄又掛了上去,且掛在更高處。

  那根樑上的傘柄,使我變得乖巧了。後來,爺爺病倒了,只能呼呼地喘著大氣,叫道:“傘柄、傘柄。”我望著躺在床上的爺爺直笑,還做著鬼臉逗他。再後來,爺爺死了。臨死之前,爺爺無力的手掌撫摸著我的頭,臉上流淌著淚水,說:“要乖……那次,爺爺打疼你了。”

  現在,我也做起了大人。女兒也像我小時候那樣調皮。疼愛之時,總是落不下大大的手掌。惱火至極,便也想像爺爺那樣,在房樑上掛一根淡黃色的傘柄。

  15、爺爺在房樑上掛起一根傘柄的原因是什麼?目的是什麼?***3分***

  16、結合第三段的“假打”***輕碰***、第五段的“真打”***猛抽***、體味爺爺教育後代的方法和特點。***3分***

  17.第六段寫“我”“開始怨恨起爺爺”,於是趁他外出,偷偷把那根傘柄扔得遠遠的,並以為“這下可以不捱打了”。請問:這個動作和這種想法表現了小孩子的什麼特點?***3分***

  18.爺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方圓”,而“那根傘柄”,的確“使我變得乖巧了”。可現在教育主張父子***母女***平等,提倡溝通引導,反對打罵。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請談談你的觀點。***3分***

  19.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後面括號中分別打上“√”或“×”***4分***

  A.第三段中,能與第二段中“淘氣過火”形成照應的語句是“吵鬧打架還是不少,上門訴苦的人也不少”。***  ***

  B.第五段中,爺爺“責令我趴在圓凳上”,“我”不但不害怕,反而“嬉皮笑臉”、“屁股翹得高高的”,其原因是“我”認為爺爺又會像以往一樣,不是真打,而是嚇唬“我”。***  ***

  C.爺爺臨死之前,說:“……那次,爺爺打疼你了。”這表明,爺爺對那次重責孫子事件一直有負疚感,他認為那次重打打得不對。***  ***

  D.結尾段中寫“惱火至極,便也想像爺爺那樣,在房樑上掛一根淡黃色的傘柄”,這表明,作者對爺爺設立家規這千做法持的是肯定態度。***  ***

  ***三*** 鹹菜茨菇湯

  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是因為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日,賣菜的出不了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鹹菜湯!

  鹹菜是青菜醃的。我們那裡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盤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人秋,醃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淨,晾去水氣,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醃了四五天的新鹹菜很好吃,不鹹,細、嫩、脆、甜,難可比擬。

  鹹菜湯是鹹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氣,鹹菜已經醃得很鹹了,而且已經發酸。鹹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慾的。

  鹹菜湯裡有時加了茨菇片,那就是鹹菜茨菇湯。或者叫茨菇鹹菜湯,都可以。

  我小時候對茨菇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20年,我們家鄉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菇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難吃。

  我十幾歲離鄉,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茨菇,並不想。

  前好幾年,春節後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認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麼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於茨菇、土豆。

  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後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裡人都不怎麼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

  北方人不識茨菇,我買茨菇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麼?”——“茨菇。”——“茨菇是什麼?”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菇湯。

  我想念家鄉的雪。

  20.寫鹹菜的製作在於突出一個什麼意思?***3分***

  21.寫茨菇又在於突出一個什麼意思?***3分***

  22.鹹菜茨菇湯既便宜又難吃,作者為什麼對它卻情有獨鍾?***3分***

  23.本篇的寫作風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3分***

  三、寫作***40分***

  24.以“中秋之夜”為題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不少於550字。

  答案:

  一、1.C 2.C 3.D 4.B 5.B 6.C 7.D 8.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2***柳暗花明又一村 9.略

  二、***一***10.驚蟄、清明、芒種、處暑、白露、小寒 1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的特點。 12.炒年貨、吃臘八粥,其他略 13.人們希望來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14.“捨不得吃”是因為臘八粥“令人賞心悅目”。***意近即可***

  ***二***15.原因是“我”在家裡最小,淘氣過火。目的是以此為家規,修正“我”的行為,讓“我”健康成長。 16.恩威並施,既疼愛自己的孫子,對能夠原諒的事情采用一般的教育方法,又對出格的事情堅決不手軟,該重責時一定重責。 17.頑皮、幼稚的特點。 18.略. 19.略.

  ***三***20.為了突出青菜醃的鹹菜很便宜這層意思。 21.寫茨菇這部分,重點突出它的“真難吃”。 22.是鄉情所產生的偏愛。 23.淡淡的敘述,濃濃的鄉情。文章中沒有什麼費解深奧的句子,卻在乎易的話中留下許多可咀嚼可回味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該多讀幾遍,好好去學的地方。***意近即可***

  三、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