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怎樣制定學習計劃

  小升初後,接下來便是初中的學習。初一學習計劃如何制定?初一學習計劃怎樣安排?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的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學習計劃的制定

  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方法和方式,

  做好文科的積累

  小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不會聽講、不會記筆記,會的做不對。小學知識比較簡單,偶而聽一耳朵就能明白,沒養成聽講和記筆記的習慣。中學知識相對連貫性和邏輯性更強,一個點沒聽明白,另外一個點接不上,導致不會做題。所以小學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進行聽力和坐功練習,比如聽完一個故事後讓孩子進行復述,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並不是要成為音樂家,讓孩子得坐得住,靜下心來。

  小學時候有意識可以培養孩子做筆記的習慣,我看很多家長小升初時候幫助孩子記筆記,我認為這需要對孩子進行鍛鍊。記筆記記多了,慢慢就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

  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改變思維習慣,一個是做好文科知識的積累。

  改變思維習慣,中學和小學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學理科以字母為主,而小學生總是把字母當成一個具體的整數去思考,舉特例不考慮一般情況。所以,很多初一的學生,還無法將數的範圍從自然數擴充套件到有理數和實數,需要很長時間去改變這種思維習慣。

  在初一做好文科知識的積累也很關鍵。初一理科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思維量不大。需要做好語文與英語的詞彙和閱讀的積累,想總成績撥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兩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學很多很聰明的小男生,語文和英語是弱項,到初三想短時間補上來難度相當大,記憶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紮實。再加上物理和化學難度的增加,初三隻能疲於應付,很容易失去鬥志。初一時間比較充裕,做點文科知識儲備工作很有必要。

  初一的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建議

  一、初中的學習規律。

  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好學生初一的目標是:每次考試應在***百分制***數:98-100,外:95-98,語:88-94。

  二、初一學習謹記要點。

  中考是考基礎的,要求絕對不能偏科。到了初二以後就能看出,排名靠前的都是各科均恆的。真誠提醒初一的學生及家長,絕對不能偏科。

  三、科學學習計劃定製要領。

  第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第二: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在學習上做到事半功倍。

  提高效率方面:有學習環節,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你只要從現在把學習轉變了,學牢了,當然就簡單了,成績就會提高。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也不同,所以要採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學習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進步。學習的方法應該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第三:考試關鍵是自己對學科的掌握情況。基礎學科佔60%,中檔題主要考技能應用佔25%,高檔題佔15%主要是綜合能力、應用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區分高層學生。考試大家都緊張,其實不用害怕,不要緊張。

  第四:初一最重要是不要太緊張.只要把分數看開點就可以了,否則太過於緊張的心情,是無法進行復習的。   1.全面複習的基礎知識。

  2.詳細分析存在的問題,做好查缺補漏的複習。

  3.分版塊複習。做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4.專題複習。綜合能力的培養,拓展自己的應用能力。

  四、學習方法的把握。

  1、“循序漸進”——就是學生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慧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學生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統籌安排課前預習,通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理論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學習上的難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怎樣學會及時複習,掌握有效的複習方法,已成為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複習要求抓住重點及時複習;複習要因人、因學科、因階段而異,不能機械地照搬一種模式,在複習時要把教材、參考書和練習冊結合起來,有選擇地做些練習。尤其是應多做些變式訓練,以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積極思維的能力;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提高複習效果。

  3、“自求自得”——就是自主學習,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儘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我能力。要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在學習過程中質疑問題,我們會發現許多疑難問題,尤其是做練習時,適量的練習和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加強知識吸收消化的重要環節。

  4、“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新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也正是基於此把它列為必修課程。

  五、具體學習計劃。

  1、做好預習。預習是學好各科的第一個環節,所以預習應做到:1、粗讀教材,找出這節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絡,並複習這些知識;2、列寫出這節的內容提要;3、找出這節的重點與難點;4、找出課堂上應解決的重點問題。

  2、聽課。學習每門功課,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聽好課,聽課應做到: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2、聽課要特別注重“理解”。

  3、做課堂筆記。做筆記對複習、作業有好處,做課堂筆記應:1、筆記要簡明扼要;2、課堂上做好筆記後,還要學會課後及時整理筆記。

  4、做作業。1、做作業之前,必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複習,理解其確切涵義,明確起適用條件,弄清運用其解題的步驟;2、認真審題,弄清題設條件和做題要求;3、明確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方法步驟;4、認真仔細做題,不可馬虎從事,做完後還要認真檢查;5、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6、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急於問老師,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要在複習功課的基礎上,要通過層層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聯絡,理出頭緒,要下決心獨立完成作業;7、像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5、課後複習。***1***及時複習;***2***計劃複習;***3***課本、筆記和教輔資料一起運用;***4***提高複習質量。

  六、結語。

  初一學習是初中階段的關鍵。初一學習如何計劃?初一學習計劃如何制定?初一學習計劃怎樣安排?這些問題,不管學生乃至家長都需要有個瞭解。把握科學的初一學習方法,初中的學習便能應對自如。

  初二學習計劃的制定

  做好文科積累

  和理科學習方法和思想的提煉

  文科積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很重要,英語尤其是閱讀量三年需要達到15萬字。學習有餘力的可以考慮初二開始閱讀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閱讀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樣中考是遊刃有餘了。

  語文課外閱讀的積累也很重要,多讀多寫多背是家常便飯。當閱讀和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好辦了。興趣和愛好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培養的。

  理科數學的知識難度開始增大,物理開始學習。要讓隨時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更重要!!!

  數學從知識點上來說60%的知識點在初二完成,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作保障,難題是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尋找突破點。初一、初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很重要。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題目題目,理解定理、定義和性質的含義;

  2、通過做難題對知識點內涵深入理解,反過來再去重新審視基礎知識,能建立起知識點的數學模型;

  3、通過做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對知識點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達到一個能靈活和綜合應用的高度。

  理科學習需要學會質疑和歸納總結,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儲備很重要。

  最高境界:

  把學會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知識點和學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大清華在向你招手!

  家長做什麼:

  及時發現各科問題所在,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及時溝通。如果是理解上存在問題,可以適當報班。

1.小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2.制定學習計劃 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3.中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4.如何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5.新學期如何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