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火柴閱讀題答案

  誰的衣兜裡,還揣著樸素、溫和、親切的火柴?誰的身上還散發著古老的松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懷念火柴》文章閱讀:

  在這個自動打火的年代,我竟然懷念起了那小小的火柴。

  火柴,多數都是用松木做的。點燃時,那股松香味兒,那木質的芬芳,清新,純粹,淳厚。有雨後森林的氣息,是土地和草木寬厚綿長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沒有見過森林的人們,也能隨時聞到森林的氣息;也有點像母親用皁角洗過的頭髮的氣味。

  我小時候,看見大人們點燃火柴抽菸,我總要湊到他們跟前,一是好奇他們對嘴上冒煙這件事兒為何如此熱衷,再就是想聞那種好聞的松香味兒。

  我父親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

  我記得,他們並不是每個人衣兜裡隨時都帶著火柴,常常是好幾個人當中,才有一個人帶著火柴,可能是因為脆薄的火柴盒,裝在這些做重體力活的人們身上容易被擠壓破損吧。在勞動間隙,想抽菸而沒帶火柴的人就會喊一聲:誰有火?就有人回答:我有火。想抽菸的就走過來,圍在那個帶著火柴的人面前,將旱菸鍋或自制的旱菸卷湊過來,那人將點燃的火柴依序遞到他們嘴裡含著的煙上,

  那動作是快速而又小心翼翼的,動作幅度大了,就會招風熄火,動作慢了,點不了幾根菸火柴就燃完了。幫人點菸因此也算是一門需要掌握分寸的小小技藝,也是鄉村生活中很獨特的一個場景。

  他們以火柴為中心圍在一起,彼此的身體離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緊貼著,甚至,俯身接火時,彼此的臉幾乎碰在一起。細微的火苗,溫暖的火種,拉近和連線起彼此的身體、表情、呼吸和心跳,拉近和連線起彼此內心的溫情。他們圍在一起抽菸的時候,也並不多說什麼,這些平時辛苦而粗糙的男人們,他們用這種親近的身體語言已經表達了更實在更溫暖的內容。

  而我的父親,常常是隨身帶著火柴的那個人。

  至今還記得那個動人的場景。

  夜晚,吹著寒風,生產隊加班修水庫,幾十個社員默默勞作著,起落的钁頭、鐵鍬,在夜色裡划動零星的天光。這時,幾個想抽菸的叔叔伯伯走過來,圍在總是隨身帶著火柴的父親面前。父親點燃火柴,微彎著身子,擋住風,護著火。這時,我那手捧火苗的父親,火光照亮了他的臉,他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著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的相遇、相依和相知,將手中細微的火焰依序遞給圍在身邊等待接火的鄉親們。這一刻,我的父親被鄉親們親切地圍著,儼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溫暖的中心,成了這個世界的中心。

  這很像一種不是宗教而包含著宗教意味的精神儀式:那手持火苗的人,大家圍在一起,默默地重溫心靈的約定。這一刻,這些勞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貧的人,他們不仰視別的人,他們自己為自己燃一炷香。火光映照著父親的臉和鄉親們的臉,這些古老的鄉土的臉,顯得那樣質樸、單純、溫和。淡淡的煙縷繚繞著他們,質樸的臉上盪漾著平和、安詳的佛光。然後,銜著火苗各自散去,那溫暖的煙縷,長久繚繞在歲月的上空。

  我想,那時,我卑微的父親心裡,一定會生起一種被別人需要和被看重的幸福感覺。而圍在他身旁的鄉親們,心裡也會泛起一種尊重和感激的細微情思。

  如今,父親已經去世多年。

  氣勢洶洶的汽油和尖銳帶毒的化學氣息,籠罩了我們的生活,也瀰漫在我們的心魂。

  誰的衣兜裡,還揣著樸素、溫和、親切的火柴?誰的身上還散發著古老的松香?

  ***有刪改***

  《懷念火柴》閱讀題:

  1.簡要概括文中圍繞“懷念火柴”寫的兩個場景。***4分***

  2.下面兩個句子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1***有雨後森林的氣息,是土地和草木寬厚綿長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沒有見過森林 的人們,也能隨時聞到森林的氣息;也有點像母親用皁角洗過的頭髮的氣味。

  ***2***這一刻,我的父親被鄉親們親切地圍著,儼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溫暖的中心, 成了這個世界的中心。

  3.“氣勢洶洶的汽油和尖銳帶毒的化學氣息,籠罩了我們的生活,也瀰漫在我們的心魂” 這一段是否可以刪掉?為什麼?***4分***

  4.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文章最後兩段的作用。***4分***

  《懷念火柴》閱讀題答案:

  1.***1***辛苦粗糙的農人在勞動間隙點菸的場景;***2***夜晚父親遞火、鄉親們接火點菸的場景。

  2.***1***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地寫出了點燃火柴後松香的味道,如同雨後森林土地和草木散發的氣味兒——芬芳、清新、純粹、淳厚;和母親頭髮的味道比較,寫出對火柴的喜愛、眷戀之情。 ***2***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充分展示了父親被別人需要的幸福感以及圍在他身旁的鄉親們對父親的尊重和感激。“親切”二字型現了生活在鄉村的父輩們之間寬厚的感情。

  3.不能刪除。這一段照應了開頭,首尾圓和,使文章結構完整;寫出對遠離我們的芬芳、清新的土地和草木的懷念,深化了中心。

  4.內容上:兩個反問,寫出了火柴以及以父輩為代表的一種鄉村的溫情生活。生活中的一種虔誠感在現代文明社會裡已經離我們遠去的現實,表現了作者深深地悵惘和懷念;加強了語氣,深化了文章中心。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