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的彼岸閱讀答案
幾十年前,木屐在廣州隨處可見,而如今,已難覓其蹤影。木屐是有彼岸的,歷經滄海桑田之後,終有一天還會歸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木屐的彼岸》閱讀材料
①遊走於廣州的長街深巷,尤其是老西關,隨處可見麻石鋪砌的青石板路。這使我想起那首家喻戶曉的廣東童謠:“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可以想象,人們穿著木屐踩在青石板路上忙裡忙外時,一種悅耳的聲響引人遐想,“嘀嗒—嘀嗒”,彷彿由遠而近的馬蹄聲,或是牛毛細雨打在窗櫺上的聲音。多年以後,這些熟悉的聲響仍盤旋於腦海裡,遺憾的是,俱往矣,那種讓人回味無窮的情景已難以再現,漸漸地,在時光深處陷入沉寂。
②木屐最讓人懷念的地方,不光是它與青石板路觸碰時的聲響,還有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淵源。木屐在古代早已流行,據說晉文公是第一個穿木屐的人。《釋名·釋衣服》曾記載:“屐,搘也,為兩足搘以踐泥也。”
③幾十年前的廣州,木屐的潮流還造就了木屐店的紅火。前些天,訪遍老城的犄角旮旯,尋覓木屐店的蹤跡,未果。從網上得知,天河那邊有一家連鎖的木屐店,誰知過去一瞧,讓我大失所望,那個檔口賣的是日式木屐。我特意問老闆,“有廣州人穿的那種木屐嗎?”老闆一臉茫然,指著那些冰冷的木屐說,“這些都是啊。我們的客人有很多廣州人,我也是廣州人。”我不清楚老闆是否明白我的意思,也許老闆大智若愚,不想聊起與時下無關的往事。但這一切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當木屐從一種文化演化成一種記憶,它的光環也正變得暗淡。
④某個秋日的傍晚,再次回到昔日的住處,偶遇多年未見的街坊,她年逾古稀,兒孫滿堂,十年前舉家移居國外,最近獨自回廣州頤養天年。聊起當年的往事,她便從臥室的床底拖出一個落滿塵土的木箱,從裡面找出一雙陳舊的漆花屐,它盡顯滄桑,但褪色的漆底上還隱約能看見斑斕的圖案,彷彿歲月的刀痕忽略了它的存在。靈動與真誠、淳樸與幽深,都鐫刻在那雙已然衰老的木屐裡。
⑤時光荏苒,老城依然跟隨著都市的步伐行進,但木屐卻選擇躲進歷史的森林,從人群恍惚的目光淡出,蜷縮在人去樓空的記憶堡壘裡。這或是木屐的宿命使然。從五味雜陳中捧起木屐破敗的身軀,如同捧著一艘即將靠岸的艦艇,翻湧的海浪撲面而來。科技迅疾地異化了人類的言行舉止,現代化的魔掌無孔不入地伸進了千家萬戶。無法想象,一百年後的人們是否還要靠自身的力量走路?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偽命題,然而它卻像若隱若現的精靈一樣,讓你不置可否。
⑥木屐,它在眼前靜默不語,卻反而在記憶的彼岸裡散發出針尖般的光芒。
⑦萬物皆有定數。說實話,現在提起木屐,人們首先聯想到的詞語除了感嘆,更多的是惋惜。嶺南素來雨水充沛,這讓木屐的生命得以誕生,卻未能延續。換個角度想,木屐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生。比如,盛夏時節,廣州的街頭,女士所穿的人字涼鞋不正是木屐的改良版嗎?
⑧我篤信木屐是有彼岸的。歷經滄海桑田之後,終有一天還會歸來,收穫此起彼伏的掌聲,抵達更為深邃的藝術高地。
***摘自《廣州文藝》2014年第11期,有刪改。***
《木屐的彼岸》閱讀題目
16.請解釋第③段畫線句子***“木屐從一種文化演化成一種記憶”***的含意。***4分***
17.本文第一段引用了一則廣東童謠,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18.文章結尾說,“我篤信木屐是有彼岸的。”這話濃縮了本文的意蘊,請你簡要解讀。***6分***
《木屐的彼岸》閱讀答案
16.***4分***【答案示例:幾十年前,木屐在廣州隨處可見,而如今,已難覓其蹤影。***評分要點:“文化”指此物普遍流行、可做地方標誌;***1分***“演化”指時間流逝,事物變化;***1分***“記憶”指不復可見;***1分***地點、範圍1分。***在示例中,“幾十年前……而如今”得“演化”1分,“隨處可見”得“文化”1分,“難覓其蹤影”得“記憶”1分,“廣州”得“地點、範圍”1分。與“文化”“演化”“記憶”相扣的詞語不要求字面相同,只要意思對即可;至於“地點、範圍”,使用本文涉及的“廣州”“廣東”“嶺南”均可。】
17.***5分***【答案示例:①奠定全文懷舊的基調;***2分***②激發讀者對逝去的生活的回憶,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2分***③該童謠具有嶺南文化特色,自然引出關於木屐的懷想,增強了文章的內涵與韻味。***2分***本題最多得5分】
18.***6分***【答案示例:①木屐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彼岸”是指人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歸宿。②作者懷念木屐,其實是人們眷念傳統文化,尋找精神家園心態的一種影射。③現代化程序對傳統文化有解構,也有對精神家園的重構。④這句話表明了作者重構精神家園的信心。⑤在現代化的程序中,人們可能暫時迷失精神家園,但不會永遠迷失。***每點2分,本題最多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