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五期末檢測試卷

  在考試即將到來之際,學生們你們準備好了複習工作了嗎?讓我們來做一套試題卷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必修五期末檢測試卷以供大家閱讀。

  :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題。

  凝望生活,是一種審美。一望無際的大海,一帶***綿延/蔓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牆壁,一座生動的雕象,之所以引人凝***níng***望神思,就是因為它們***融匯/融會***了生活的藝術。朋友之間的關切注視,愛人之間的脈***mài***脈含情,是生活藝術的昇華:久別重逢或兵釋前嫌之時飽含千言萬語的深情一瞥***piē***,則是生活藝術的精典。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願望的翅膀為鉤,繫一線的浮子,讓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賦予/給予***時光以全新的定義。_______,是失意的時候;_______,是思鄉的時候;_______,是孤獨的時候;______,是黃昏的時候;弗洛伊德凝望牆壁,是寂漠的時候……那是種非同尋常的沉默,是偉大與成功誕***dàn***生的前奏。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或字形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凝***níng***望神思 精典 B.寂漠 深情一瞥***piē***

  C.脈***mài***脈含情 雕象 D.兵釋前嫌 誕***dàn***生

  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裡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綿延 融會 賦予 B.蔓延 融匯 給予

  C.蔓延 融匯 賦予 D.綿延 融會 給予

  3.在文中畫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李白凝望月光 ②朱自清凝望荷塘

  ③屈子凝望汨羅江 ④李商隱凝望樂 遊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選手蘇炳添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在男子100米比賽中以9秒99的成績獲得季軍,成為歷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B.近日,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聲稱響應“提網速、降網費”的要求下調資費,但大部分網友認為他們出臺的降價方案不得要領。

  C.央視《等著我》欄目播出了莫鬆秀老人與失聯60年的老戰友孫英財相見的場景,看到兩位老人一見如故,泣不成聲,在場觀眾無不潸然淚下。

  D.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無減,而且還有方興未艾之勢。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汪國真的詩歌氣質具有人性的真誠與良善,透著溫暖與蔚藍的樸拙,是現代詩裡不可多得的品質,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詩人。

  B.日益狹窄的個人活動空間和社會交往範圍,越來越重的職場競爭和工作壓力,使 現在的上班族很難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樂。

  C.“一帶一路”的巨集偉構想,融通古今、迮接中外,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D.2015年6月7日,“東方之星”沉船現場救援人員和數百名遇難者家屬垂首默哀為生命的逝去悲傷,也祈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讀書破萬卷,一卷是多少?

  袁逸

  “讀書破萬卷”究作何解?古時的一卷又到底是多少?

  今天的圖書,多以冊、種、部等計數,古時卻有不同。卷、軸、冊、函等是古代書籍制度並在社會實際中用得最常見的。在漫長的簡牘與帛書盛行的年代,“篇”與“卷”被更多地應用。“篇”原是簡牘之計量單位,即以竹、木為栽體的書籍計量手段,“篇”的作用是主文義之起訖,也即以文章內容的獨立為考慮;其後,“篇”即作為一篇完整文章的計數,一直沿用至今。“卷”則為帛書的計量單位,主帛書之長短,也即以機織縑帛的物理形態為標準,一件長度大致恆定的縑帛即為一卷。到了紙本時期,無論是刻是抄,則多以卷、軸、冊稱之。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凡書,唐以前皆為卷軸。蓋今所謂一卷,即興古之一軸。”

  宋以後,隨著線裝書在書籍中主流地位的確立,“軸”之作計量應用逐漸消退,雖然在不少文人的筆下仞間 或用之,如李鴻章之“讀遍牙籤三萬軸”等。卷和冊成了千年以來最被廣泛採用的書籍計量單位。其中,“卷”的含義已悄然演變為近似“類”的區分,或內容、主題相近,或年代、體裁有別,或篇幅多寡分佈,皆可以“卷”區別之。而“冊”則通用於書 籍的物理形態,一本獨立形狀的書即為一冊。

  可見,欲“讀萬卷書”的量,約相當於一部《古今圖書整合》的容量,或者1.2億字的書。如果每天讀6000字,兩天便是一卷,一年180卷,約55年讀完。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當然,此所謂“萬卷”,是極言其多,並非是個確數。

  至於“破”字,更有深義在焉。不是真的要把書讀破,與物質的書是否破損無關。孔子“韋編三絕”,倒是真的將那書讀破了,一而再,再而三,隨著書簡的破損,書中的精義妙玄也統統涵納於胸。歐陽修所讀之書皆若新收,也並不妨礙其滿腹錦繡、卓然大家。

  也有不拘一格、博覽群書之意。凡中外之大師巨匠,無不學貫中西,淹通古今,經緯天地,馳騁文理;食不厭精難免弱不禁風,唯吃得五穀雜糧,不忌粗蔬野菜,咽得麻辣醋酸,方能博採眾長而厚積薄發,兼諳百科且術有專攻。

  “破”,又有用功刻苦耗神費心之義。所謂“板凳要坐十年冷,學問不做半點空”;小和尚唸經的有口無心,一目十行地浮光掠影,漫不經心地信手翻閱,走馬觀花,不求葚解,均與“破”無緣。

  此處之“破”更指深入其中,出乎其上,有攻關破敵之意。讀書亦如攻城掠地,要深研窮究,讀懂讀透,消化吸收融合,將那一本本書化為已有。要讀出感悟,讀出新意,讀出自己的闡發、見解和建立;是“不破不立”、“破繭化蝶”之“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出神入化,後來居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極目千里遠,一覽眾山小;是三軍過後盡開顏的雲開月朗,破涕為笑。可以說,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即是立足於無數前赴後繼的“破”字中的。

  “讀書破萬卷”,說到底,乃是在生命的程序中通過學習以不斷突破自身的侷限,登臨更高的境界。***有刪改***

  6.下列對書籍計量單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篇”原是簡牘之計量單位,作用是主文義之起訖,其作為一篇完整文章的計數,一直沿用至今。

  B.“卷”原為帛書的計量單位,紙本時期也被應用;唐朝以後,其含義已悄然演變為近似“類”的區分。

  C.“冊”是千年以來最被廣泛採用的書籍計量單位之一,通用於書籍的物理形態,一本獨立形狀的書即為一冊。

  D.“軸”在紙本時期多用作計量單位,隨著線裝書在書籍中主流地位的確立,“軸”作計量應用逐漸消退。

  7.對“讀書破萬卷”中“破”酌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要反覆閱讀,與物質的書是否破損緊密關聯,象孔子“韋編三絕”那樣,真的要把書讀破。

  B.讀書要廣泛閱讀,有不拘一格、博覽群書之義,既做到學貫中西,也要食不厭精。

  C.讀書要苦心閱讀,有用功刻苦耗神費心之義,因此,不能抱著享受的心態去讀書。

  D.讀書要深入閱讀,讀懂讀透,消化吸收融合;要讀出感悟、新意,讀出自己的闡發、見 解和建立。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圖書計量單位的演變,與製作圖書的載體變化有關,古今都一直使用的計量單位,說明載體相同。

  B.中國圖書的演變經歷過四個階段,即簡牘年代、帛書年代、紙本時期和線裝書佔主流地位的時代。

  C.本文考證的“讀萬卷書”的量,相當於1.2億字的書。可見古人讀書不僅要達到規定的數量,還要活到老學到老。

  D.本文旨在告訴人們,在生命的程序中應通過學習以不斷突破自身的侷限,登臨更高的境界。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顧覬之初為郡主簿。謝晦為荊州,以為南蠻功曹,仍為晦衛軍參軍。愛 其雅素,深相知待。時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秉權,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床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後義康徙廢,朝廷多以異同受禍。復為東遷、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覬之理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閒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

  元凶弒①立,朝士無不移任,唯覬之不徙官。世祖即位。明年, 出為湘州刺史,善於蒞民,治甚有績。大明元年,徵守度支尚書,領本州中正。二年,轉吏部尚書。四年,致仕,不許。

  時沛郡相縣詹賜,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飲酒還,因得病,吐益蟲十餘枚。臨死語妻張,死後刳②腹出病。後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律傷死人,四歲刑;妻傷夫,五歲刑;子不孝父母,棄市,並非科例。三公郎劉勰議:“賜妻痛往遵言,兒識謝及理,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謂宜哀矜。”覬之議日:“法移路屍,猶為不道,況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當以大理為斷,謂副為不孝,張同不道。”詔如覬之議。加左軍將軍,出為吳郡太守。

  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覬之家尋陽,尋 陽王子房加以位號,覬之不受 ,日:“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非覆軍旅之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孔覬等不能奪。時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覬之心跡清全,獨無所與。宗甚嘉之。東土既平,以為左將軍、吳郡太守,加散騎常侍。泰始二年,復為湘州刺史,常侍、將軍如故。三年卒,時年七十六。追贈鎮軍將軍,常侍、刺史如故。諡日簡子。

  ***選自《宋書•顧覬之傳》***

  【注】:①弒***shì***:封建時代稱臣殺君、子殺父母。②刳***kū***:剖開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莫能尚也 尚:在……之上,比得上

  B.善於蒞民 蒞:來到,到達

  C.考事原心 原:推究

  D.孔覬等不能奪 奪:改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辭腳疾自免歸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務簡而績修 備必喜而從命

  C.因得病 遊於三輔,因人京師

  D.尋陽王子房加以位號 作《師說》以貽之

  11.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 ,正確的一項是

  A.以其筋力/衰謝非復/軍旅之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

  B.以其筋力衰謝/非覆軍旅之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

  C.以其筋力衰謝/非覆軍旅之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

  D.以其筋力衰謝/非覆軍旅之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覬之具有高雅而樸素的風度,深得謝晦賞識;劉義康當權時,他就以腳病的藉口辭官回家,躲過了一劫,後得以起用。

  B.顧覬之為官善治理,他先後擔任山陰令及湘州刺史,治理地方都政績顯著,屢得重用。後想辭 官,但沒得到皇帝的應許。

  C.對待唐賜一案,劉勰認為其妻與子無傷害丈夫和父親的動機,值得哀憐原諒;顧覬之則堅持依法治罪,並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明帝太始初年,天下大亂,四處造反,尋陽王劉子房要重用顧覬之,而顧覬之嚴格履行當朝規定,擔絕了被授予的爵位和封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5分***

  ***2***時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覬之心跡清全,獨無所與。***5分***

  14.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8分***

  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渡一夜聲。

  ***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寫“溪水”?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2***有人認為,“溪水無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卻”字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記載的孑L子言論中,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寫出了音樂暫時停歇時給人帶來的深切感受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蘇軾《定***》中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作者在暴風疾雨中從容淡定的情形。

  五、***12分***

  16.請把畫橫線的句子改寫為一個長單句。***3分***

  古城鎮經年曆久,多已破敗,重修無力;有人便借新農村建設之名,而實施“推倒重來”之策。殊不知,新建築會喚起一時興奮,但失去城鎮的“鄉愁”是一種永恆惆悵,一時興奮最終是彌補不了這一永恆惆悵的。

  1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一場淅瀝瀝的春雨,給萬物帶來了滋潤,使它們充滿生機:小草悄悄的頭探出頭來,

  ① ②

  樹枝抽出了嫩芽,漫山遍野到處都是一片綠油油的。花仙子也不會甘於落後,紛紛把甘③以聞到,借用“十里飄香”來形容它一點也不誇張。燕子也彷彿聞到了花香,從南方飛⑤回來了,歡快的在屋簷下做新家,累了就暫時停歇在電線上休息,像音樂課本上的一個⑥個音符。

  ***1***為了表達簡明,畫線的詞語有兩處應該刪除,序號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

  ***2***畫線的標點有兩處錯誤,序號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仔細觀察《烏鴉喝水》這幅漫畫,請用簡潔的話語描述一下漫畫的內容,不超過100字。***5分***

  六、***18分***

  閱讀下面 的文字,完成19~22題。

  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x藏

  佚名

  ①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起了x藏。他說:“我覺得特別想去趟x藏。現世江湖混得我

  特別累,相信去了x藏,一定能找到一種超脫。”我大笑道:“哥們兒,別去了。沒用!”

  ②很多人喜歡把旅行當做救命稻草,可誰知“救命稻草”這個詞本身就是個謬論。傳說“救命稻草”的出處有二:一個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覺得是抓到了陸地 ,靠意志游到岸邊活了下來;二是說那個人靠著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終等到了營救。不論哪個,時間長了都救不了命。旅行,其實也只是給了你思考人生的時間罷了,改變不了命運的。

  ③我是個有x藏情結的人。從很小開始,珠穆朗瑪峰就成了我的終極夢想,到現在也一直認為,死也要死在珠峰上,給後人做路標都好。一年前,我也一樣深信x藏是世間最後一片淨土,是最接近佛祖的地方。江湖險惡,紅塵世俗,再大的揹負,到了x藏都能得到解脫。

  ④可是,從x藏回來後,我不再這麼想了。出發之前,很多朋友給我打預防針,說不要對x藏抱太大幻想,你一定要失望的。回來後,我堅定了一開始的論點——x藏拯救不了誰。可是,我卻更愛x藏了。

  ⑤x藏,是天堂也是地獄。過了唐古拉山脒,看見雪山的一剎那,那叫欣喜若狂。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水是那麼清澈,這不就是天堂麼?拉薩河的日落,珠峰星空,羊湖如玉帶般的妖嬈、山南河岸裡的沙洲……睜著眼睛的時候,讓你不能不相信這裡就是天堂。那些深信著x藏是天堂的人,往往都是外人。他們來了,走了,看到了美景,膜拜了神明,就夠了。

  ⑥我很幸運跟我一起去珠峰的有一群援藏醫生,跟他們攀談後,我開始相信x藏也

  是地獄。由於長期缺氧,心臟受到很大的負擔,x藏當地人平均壽命比低海拔地區要短。由於交通因素,物資嚴重缺乏,很多人生了病卻沒有醫藥。珠峰大本營住宿那晚,帳篷的主人拿出了嫁妝,想要跟遊客換手機,因為買不到。去林芝的路上導遊笑話說,那曲挖蟲草的人相當富有,有一次攔截了一輛自駕的越野車,從家裡搬出好幾十萬現鈔,愣是要買下車子來。我總覺得x藏是神用來測試眾生的地方,因為身處苦難,你才會去相信;因為相信,才會滿足感恩;因為感恩,才終究能與心魔和平相處從而幸福。

  ⑦x藏既是淨土,也是俗世。很多人相信x藏是淨土,是因為這裡的信眾。他們對神虔誠的信仰,在某個瞬間總能影響到你,讓你也有片刻相信希望。我住的客棧就在大昭寺旁,早晚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去八廓街坐著.看藏民轉寺。轉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有的藏民跋山涉水而來,磕等身長頭,一步一步都轉得很認真;而更多的是拉薩本地人,跟例行公事一樣走得很快,跟朋友聊著天,念著經文,10分鐘轉完了趕快去上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論快慢,他們多會來大昭寺或布達拉宮朝拜,信仰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混在這樣的人流中,就算你不信,也是平和而幸福的。

  ⑧你要是這個時候就對著世界上的其他人說“看吧,這就是我說的x藏”,那你就錯了,因為你一個轉身,會發現你剛剛施與錢讓她買文具的磕長頭的小姑娘,也在伸手向其他的遊客要錢。八廓街上滿滿的都是賣假的天珠、蜜蠟、綠松石的小店,並且一半都是外來人開的。你站在大昭寺廣場前望出去,一半的人都穿著衝鋒衣,扛著單反。

  ⑨x藏之所以感人,是因為有那麼一大部分人,就算生存條件怎麼惡劣,都相信著神靈。他們挖蟲草掙了錢,就揹著家當來拉薩朝聖,一路艱苦地吃著糌粑喝著酥油茶,卻把一整年的收入都捐給了寺院。路上,誰如果生病或車禍去世了,同伴會割下他的頭髮,帶上他的家當,到拉薩捐給寺院。這些信眾對物質的慾望極低,低得讓世人無法理解和想象,從而使很大一部分外人相信這樣一種平和是x藏帶來的,於是在俗世中勞累、受傷以後總想去x藏尋找一種解脫。殊不知,這種平和源於信仰,和x藏無關,因為信仰,這樣的人在哪裡都能幸福。.

  ⑩話題回到旅行。最近在大學社團的群裡,看到很多小孩畢業不到一年就在考慮間隔年,說是工作太累了或者覺得生活狀態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想出去走走。我在旅途中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年輕人,可是回來三兩年後,他們該找不著工作的還是找不著工作,該沒有方向的還是沒有方向。對於迷失自我的人,旅行能夠給與的,只是選開漩渦暫時的平靜和更多的思考時間,並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式。就像你遺失了靈魂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x藏。

  19.文章為什麼從與朋友的聊天寫起?***4分***

  20.文中第②段畫線的文字看似“閒筆”,實為妙筆,簡析這些文字的作用。***4分***

  傳說“救命稻草”的出處有二:一個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覺得是抓到了陸地,靠意志游到岸邊活了下來;二是說那個人靠著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終等到了營救。不論哪個,時間長了都救不了命。

  21.作者為什麼說“x藏是天堂也是地獄,既是淨土也是俗世”。***4分***

  22.如今很多年輕人渴望來一場 “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本文結尾卻說:“你遺失了靈魂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x藏。”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甲地,一個去乙地。等車時聽人議論,甲地人精明,問路都收費;乙地人質樸,見了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去甲地的人想,還是乙地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去乙地的人想,還是甲地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於是他們改變了主意,互換了車票。

  去己地的人發現這裡果然好:銀行大廳裡的水可以白喝,商場裡歡迎品嚐的點心可以白吃。去甲地的人發現這裡果然是幹什麼都能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發展到了周邊城市。前不久他去乙地考察市場,在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要求:***1***選準角度,自定立意;***2***自擬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文體特徵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