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話人生閱讀答案

  《我的童話人生》是安徒生的自傳。正如安徒生所說:“我這一生稱得上是一部美麗動人的童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我的童話人生》閱讀材料

  我這一生稱得上是一部美麗動人的童話,情節曲折變幻,引人入勝。打小我就隻身闖世界,貧困無助。還好,遇到了一位純真的小精靈,她跟我說:“選準生活的方向和目標,按自己的意願和理性需求去發展,我會給你指引和保護。”命運對我來說還從未有過如此睿智幸運的啟示。

  在我造訪的這些人中,霍格·古德伯格及其家人,對我表現出了最大的同情。他甚至跟克里斯蒂安王子,也就是後來的克里斯蒂安國王八世提到了我。一天,古德伯格帶我去見當時住在歐登塞城堡裡的王子。

  “如果王子問你將來想做什麼,”他說,“你得回答,你最大的心願就是上文法學校。”果然,王子真的問了這個問題。我自然也照此回答。但他緊接著說,像我能唱歌、背誦詩歌什麼的固然很好,卻不代表真有這方面的天賦,而上學要花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錢。如果我想學一些實用的手藝,比如車工,他倒可以資助我。我才不想當什麼車工。其實,這位貴族王子說的都很入情入理,可我還是懷著些許失望的心情離開了他的城堡。

  我始終沒有離開家,身體正抽條兒,長成了高個少年。媽媽不想再讓我到處閒逛,瞎耽誤工夫。她把我送進救貧院的一所慈善學校,學點宗教、寫作和算術之類,僅此而已。我幾乎一個單詞也拼不對,在家裡從不看課本,也就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隨便翻一眼。

  每到老師過生日,我總是給他編個花環,寫首詩。通常他都微笑著收下,但也抱怨過一兩次。他來自挪威,叫威爾海文。他做人的原則性極強,但性情暴烈,不苟言笑。他非常虔誠地給我們講宗教,講起《聖經》裡的故事,生動異常,惟妙惟肖,直聽得我入迷。對我來說,那些牆上的畫竟一下子像拉斐爾①和稍後提香②的經典畫作一樣,都是那麼的精美絕倫,細緻入微,如真品再現。我常常在課堂上就做起白日夢,盯著那面美輪美奐的牆發呆,然後就被溫和地敲打說“心猿意馬”。我還常給男孩子們講些怪誕的故事,當然,我總要把自己安排成故事裡的主角。有時,我也會因此而被取笑。街上的不良少年從他們父母那兒聽到我的怪癖秉性,以及我老是和上流人物廝混在一起,終於有一天,這些野孩子們聚集起來,追逐得我滿街跑。他們大聲叫著,挖苦我,“快來看哪,戲劇家正到處跑哪。”回到家,我躲在角落裡,啜泣著向上帝禱告。

  快到十四歲生日了,媽媽開始想著要讓我受堅信禮③,以能學徒當裁縫,或做些其他什麼有用的事。沒錯,她從心底裡愛我,可她並不瞭解我的志向、抱負與追求。其實,我自己也不瞭解。與媽媽常有交往的人總看不慣我那些古怪的行為舉止,好像我的生活方式冒犯了他們似的。這使媽媽心煩意亂,深感憂慮。

  最近幾年,我把得到的銅幣全都節省下來,一數,有三十先令。積攢下這麼一筆不小的財富,真讓我喜不自勝。媽媽執意要我去學裁縫,我懇求她不如干脆讓我到哥本哈根去淘金。我那時認為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到了那兒你又能怎麼樣?”媽媽問。

  “我可以成名,”我這樣回答,並給她講我從書上讀來的有關窮人變富人的故事。“您看,他們不都是先經歷了無數可怕的逆境,然後就成名了。”我完全是被一種莫名其妙的瞬間衝動驅使著。我流著淚哀求媽媽,她終於答應了。

  在我行堅信禮的頭一個夏天,歐登塞來了一些皇家劇院的歌手和演員,上演了幾齣歌劇和悲劇。整個鎮子的人除了這個話題,不談別的。因為劇院那個外貼海報的人是我的好友,我不僅在舞臺兩側觀全部演出,還上臺扮演了小跟班和牧羊人。說真的,我甚至在《灰姑娘》中說了幾句臺詞。我的熱情可高了,演出前,其他演員還在化妝間呢,我連戲服都穿好了。因此,我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我孩子似的行為舉止和對戲的熱情投入讓他們覺得十分有趣,他們很親切地和我說話,尤其是哈克和恩霍姆。我把他們尊為人間的神靈。我聽到的所有評論,包括對我的歌唱,背誦詩歌及表演大段的長篇獨白時顯露出來的神態,都讓我意識到,我是為劇院而生的。只有在劇院,我才能成名。因此,哥本哈根的劇院就成了我努力的目標。

  注:①拉斐爾,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和達 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時期藝壇三傑。②提香,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威尼斯派畫家。③堅信禮,一種基督教儀式。根據基督教教義,孩子在一個月時受洗禮,十三歲時受堅信禮。孩子只有被施堅信禮後,才能成為教會正式教徒。

  《我的童話人生》閱讀題目

  1、克里斯蒂安王子與威爾海文這兩個人物對傳主各有什麼影響?

  2、自傳要客觀真實地表現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情感,從寫傳主與媽媽相互關係的內容看,文章是如何做到的?

  3、選文的第一段說“命運對我來說還從未有過如此睿智幸運的啟示”,你認為安徒生後來成為童話大師是命運給他的啟示嗎?為什麼?

  《我的童話人生》閱讀答案

  1、①可里斯蒂安王子關心傳主的生活、生存,讓傳主感激,但他不理解傳主的興趣與理想,令傳主感到有些失望。②威爾海文性情暴烈,不苟言笑,但他講起《聖經》裡的故事,生動異常,惟妙惟肖,讓傳主入迷,也激起了傳主對文學藝術的內在渴求,為傳以後成為童話大師產生了很大影響。

  2、文章在傳述傳主的成長經歷的過程中,較多的寫了傳主與媽媽的關係。①媽媽如何愛“我”、如何安排“我”的人生,如把“我”送進救貧院的一所慈善學校、讓“我”受堅信禮等內容,寫得客觀真實。②媽媽不瞭解“我”的志向、抱負與追求,如送“我”上學,其目的是讓“我”學一些實用的東西、後來“媽媽執意要我去學裁縫”等內容,在字裡行間真實地流露出傳主對媽媽既理解又不滿的思想感情,這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3、兩種可能的回答:是,不全是,均可。結合文章看,其理由大體是如下三個方面:①從小遭遇貧困,人生經歷曲折,激起奮發圖強的精神;②對文學藝術有濃厚的興趣,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抓住機遇,不懈努力;③得到他人的幫助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