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題答案

  霧霾非朝夕形成,不可能寄望短時間消散,那麼在做《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這篇閱讀理解題的時候,你學會反省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原文

  我國多地近日又遭受大範圍“霾伏”,氣象部門連續5日釋出空氣汙染預警。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在連續多日的“橙色預警”之後,直逼“爆表”巔峰。

  如果要追究始作俑者,對於這漫天的濃濃霧霾,我們每個人都有“貢獻”。要想抗汙治霾,人人都要深刻反省。

  早在1943年,美國洛杉磯的人們就遭受光化學汙染的毒害。最初,從政府到民眾,均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來,在民怨沸騰之下,政府關閉了一些企業,又出臺了一些禁止垃圾焚燒的政策,但還是未能扭轉霧霾壓城的局面。

  1955年,洛杉磯發生了嚴重的光化學汙染事件,兩天之內,因為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的老人達400多人。直到發生了這樣極端的環境災難,政府才開始痛定思痛,下決心根治空氣汙染問題。到了60年代,民眾對環境權利的訴求已經成為社會浪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並直接促成了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的出臺。

  實力雄厚的汽車工業和石油工業作出妥協,汽車被強制安上淨化器,煉油企業被迫提高成本,改進工藝,大幅度降低成品油中烯烴等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含量。民眾變得自覺,節能環保由口號變為行動。

  接下來的數十年,加州的人口和汽車數量依然在增多,依然是重工業基地,但是空氣汙染的勢頭明顯得到扭轉。西海岸的水汽常常會形成雲霧,繚繞著城市的高樓大廈,但是層次變得分明,色彩變得清朗。毒霧散盡之後的加州,是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以及科技文化貿易中心。

  我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程序比美國晚了許多年,但卻是更龐大的快速發展。

  我們的優勢是,在治理空氣汙染方面已經有了技術經驗和前車之鑑,可以避免走彎路。

  劣勢也很明顯。土地和水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都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資源環境的承載力更脆弱。如果單是調整佈局轉移汙染的話,空間狹窄,餘地有限。北京的各種規章制度標準和監管力度就算達到全世界最嚴,汙染企業就算全搬走,在華北平原連成整體的霧霾籠罩下,也難以獨善其身。

  霧霾只不過是汙染物在大氣中的表現形式,尚未引起更多關注的水汙染、土壤汙染等問題,也必須同步解決,才能治本。

  霧霾非朝夕形成,不可能寄望短時間消散。我們需要改變的,也遠遠不止於監管監督的強化。相關城市的規劃管理、經濟發展的結構思路、民眾的生活方式、社會的價值觀念等,均需要反思和調整。政府、企業、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從改變自己做起,各盡職責,全力“治霾”。

  ***選自2014年9期《瞭望東方週刊》,有刪改***

  《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題目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2.請你把美國的霧霾治理階段補寫完整。

  40年代,洛杉磯人們遭受光化學汙染的毒害,政府、民眾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政府關閉了一些企業,出臺了禁止垃圾焚燒的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此,企業做出妥協,民眾變得自覺。

  3.選文中加線句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4.結合選文,擬寫一則“治霾”宣傳語。

  《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答案

  1.先點明多地近日遭受大範圍“霾伏”的惡劣形勢,接著指出每個人都有責任,然後提出“要想抗汙治霾,人人都要深刻反省”的中心論點。

  2.50年代,洛杉磯發生了嚴重的光化學汙染事件,政府痛定思痛,下決心根治空氣汙染問題60年代,民眾對環境權利的訴求成為重要內容,並直接促成了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的出臺

  3.舉例論證;列舉典型事例,真實有力地證明了美國“空氣汙染的勢頭明顯得到扭轉”。

  4.示例一:美麗中國,從健康呼吸開始!示例二:莫讓霧霾天氣如霧裡看花,環境保護似水中望月!

  《霧霾》閱讀原文

  ①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是將兩種相似且難以區分的天氣現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說法。

  ②霧是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導致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的天氣現象;水平能能見度在1000-10000米時則被稱為輕霧。由於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光的波長關係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並導致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0米的現象。由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 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④霧和霾常常相伴出現。區別霧和霾,空氣相對溼度是重要依據。一般相對溼度小於80%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人們習慣上稱此時的天氣為霾天;相對溼度大於90%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主要是霧造成的,通常被稱為霧天;相對溼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統稱為霧霾天。

  ⑤在霧霾天氣中,PM2.5是“罪魁禍首”。其主要來源有多個:一是道路揚塵和建築施工揚塵;二是汽車尾氣;三是工廠製造出的廢氣汙染;四是冬季取暖時燃燒煤炭低空排放的汙染物;五是生物質***秸稈、木柴***的燃燒以及垃圾焚燒產生的煙塵。

  ⑥這些汙染顆粒和細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可能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國倫敦大霧一週不散,煙塵廢氣在低空聚積,期間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於非命,霧散後,還有8000多人因霧死亡,“霧都劫難”震驚世界,人們將倫敦霧災列為20世紀世界十大自然災害之一。這是顯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況是霧霾在不知不覺中危害著人的健康。

  ⑦霧霾天應減少開窗,減少外出,外出時避免騎車,戴正規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潤肺食品。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源頭上採取“減排消塵”的措施。此法既能減少由溫室氣體引發的空中水汽,又能減少空中的凝結核,從而達到控制霧霾頻發的現象。這方面倫敦做出了榜樣:1956年英國頒佈了“清潔空氣法案”,在“減排消塵”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見成效,原來每年有幾十個霧霾天,現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霧都 ”已名不副實。

  《霧霾》閱讀題目

  16.第⑦段中“名不副實”一詞在文中具體含義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17.第④段中 “常常”能否去掉?請闡述理由。

  18.第⑥段畫線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是 、列數字,其作用是 ***3分***

  19.根據文章第①至④段內容,結合下列兩張圖表,判斷徐彙區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氣,將相應的選項填在橫線上。***6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霧天 B.霾天 C.霧霾天

  20.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說明了: 、霧霾的危害、 。其說明順序是 。***6分***

  《霧霾》閱讀答案

  16. 倫敦“霧都”的稱呼 和 如今倫敦的天氣變成了每年的霧霾天降至5天的事實 不相符。***2分***

  17.不能,“常常”是經常的意思,是表示範圍的詞語;原文意思是“霧”和“霧霾”經常相伴出現,不是偶爾相伴出現;去掉後則表示“霧和霧霾相伴出現”,太絕對化了,所以不能去掉,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8. 舉例子 其作用是 具體準確地說明了霧霾天氣在不知不覺中危害著人的健康, 並且危害很大 ***3分***

  19.***6分***12月5日 A 12月6日 C 12月13日 B

  20.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說明了: 霧霾天氣中PM2.5的來源 、霧霾的危害、 霧霾的注意事項 。其說明順序是 邏輯順序 。***6分***

  霧霾介紹

  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溼度大時,霧的成分多。白天溼度小時,霾佔據主力,相對溼度在80%到90%之間。其中霧是自然天氣現象,空氣中水汽氤氳。雖然以灰塵作為凝結核,但總體無毒無害;霾的核心物質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煙、灰塵等物質,空氣相對溼度低於80%,顏色發黃。氣體能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對人體健康有傷害。霧霾天氣的形成是主要是人為的環境汙染,再加上氣溫低、風小等自然條件導致汙染物不易擴散。

  2014年1月4日,國家首次將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應對霧霾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它也能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臺稱煙霞***Haze***。[5]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汙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濛濛的。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北京監測的是PM2.5,也就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汙染物顆粒。這種顆粒本身既是一種汙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

  霾粒子的分佈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於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一般相對溼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溼度大於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溼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霾與霧、雲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後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乾涸後,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

  其實霧與霾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有很大差別的。 比如:出現霧時空氣潮溼;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乾燥,空氣相對溼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於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於10KM的空氣混蝕的現象。符號為“∞”。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有時可持續 10天以上。由於霧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致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於10KM。有時使氣象專業人員都難於區分。必須結合天氣背景、天空狀況、空氣溼度、顏色氣味及衛星監測等因素來綜合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而且霧和霾的天氣現象有時可以相互轉換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後對人體有害,如長期吸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