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聲閱讀題答案
年的聲音,一花獨放,只剩下鞭炮,多少變得有些單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消失的年聲》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消失的年聲》閱讀原文:
①如今,年的聲音,最大保留下來的是鞭炮。隨著都市霧霾天氣的日益加重,人們呼籲過年減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聲,越發岌岌可危,以致最後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實,年的聲音豐富得多,不止於鞭炮。只是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讓年的聲音無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於我們遺忘了它們而不知不覺,甚至覺得理所當然或勢在必然。
③有這樣兩種年聲的消失,最讓我遺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這樣一項活動,把早早買好的幹秫秸稈或芝麻稈,放到院子裡,呼喊街坊四鄰的孩子,跑到幹秫秸稈或芝麻稈上面,盡情地踩。稈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聲音踩得越響越好,越響越吉利。這項活動名曰“踩歲”,要把過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氣都踩掉,不把它們帶進就要到來的新的一年裡。滿院子吱吱作響歡快的“踩歲”的聲音,是馬上就要響起來的鞭炮聲音的前奏。
⑤這真的是我們祖輩一種既簡便又聰明的發明,不用幾個錢,不用高科技,和大地親近,又帶有濃郁的民俗風味。可惜,這樣別緻的“踩歲”的聲音,如今已經成為了絕響。隨著四合院和城周邊農田逐漸被高樓大廈所替代,秫秸稈或芝麻稈已經難找,即便找到了,沒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夥伴的呼應,“踩歲”簡單,卻成為了一種奢侈。
⑥另一種聲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講究接神拜年,以前,這一天,賣大小金魚兒的,會挑擔推車沿街串巷到處吆喝。在剛剛開春有些乍暖還寒的天氣裡,這種吆喝的聲音顯得清冽而清爽,充滿唱歌一般的韻律,在老北京的衚衕裡,是和各家開門揖戶拜年的聲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響樂。一般聽到這樣的聲音,大人小孩都會走出院子,有錢的人家,買一些珍貴的龍睛魚,放進院子的大魚缸裡;沒錢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條小金魚兒,養在粗瓷大碗裡。統統稱之為“吉慶有餘”,圖的是和“踩歲”一樣的吉利。
⑦在話劇《龍鬚溝》裡,即使在龍鬚溝那樣貧窮的地方,也還是有這樣賣小金魚兒的聲音迴盪。如今,在農貿市場裡,小金魚兒還有得賣,但沿街吆喝賣小金魚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嘆的聲音,只能在舞臺上聽到了。
⑧年的聲音,一花獨放,只剩下鞭炮,多少變得有些單調。
⑨過年,怎麼可以沒有年的味道和聲音?仔細琢磨一下,如果說年的味道,無論是團圓餃子,還是年夜飯所散發的味道,更多來自過年的“吃”上面;年的聲音,則更多體現在過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細琢磨一下,會體味到,其實,通過過年這樣一個形式,前者體現在農業時代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後者體現人們對於精神的嚮往。年味兒,如果是現實主義的,年聲,就是浪漫主義的。兩者的結合,才是年真正的含義。不是嗎?
***選自《新民晚報》,有改動***
《消失的年聲》閱讀題目:
1.文章從放鞭炮的聲音寫起,有何作用?
2.文章敘述了那兩種消失的年聲?為什麼這兩種年聲的消失最讓作者感到遺憾?
3.第⑥段畫線句寫出了吆喝聲的什麼特點?有什麼表達效果?
4.結尾處作者認為“兩者的結合,才是年真正的含義”,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5.仔細閱讀全文,簡要回答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消失的年聲”怎樣的情感和態度。
《消失的年聲》閱讀答案:
1.具體點出題目中“年聲”二字;鞭炮聲為人們所熟知,貼近生活,親切自然;由眼前的年聲,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聲;從敘述入手,為下文抒發感受、發表議論做鋪墊。
2.大年夜燃燒鞭炮前的“踩歲”聲,大年初一賣金魚的吆喝聲。因為這兩種聲音都帶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寄託著人們圖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嚮往***或美好願望***,寓意豐富。
3.聲音清冽清爽,音律優美動人。形象生動的寫出了過年習俗的地方特色;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4.過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聲;不僅要有***富足的***物質生活,更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
5.借“消失的年聲”,表達出作者對傳統習俗的懷念,對消失的傳統習俗的遺憾和惋惜;對民族文化當前處境的擔憂,對人們能擁有新的過年文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