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人物的塑造閱讀答案
路遙的突破意識是十分明確的,突出一點就是他著力塑造“圓形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圓形人物的塑造》閱讀材料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加洛蒂認為:“能達到現實主義要求的不僅只是一種手段或風格,而是有無數的手段或風格。因而現實主義是‘無邊的’。”他的論斷為現實主義本身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中國當代開放的文化環境、多樣的社會文學思潮為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當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因而,在文學創作中,路遙執意要“在前面大師們的偉大實踐和我自己已有的微不足道的經驗的基礎上,力圖有現代意義的表現”,甚至為自己規定了“無榜樣意識”的創作原則。由此看出,路遙的突破意識是十分明確的,突出一點就是他著力塑造“圓形人物”形象。
每一種事物都包含有對立因素。對立統一原則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原則。同樣,人也是無數對立兩極的合成:包括人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的對立;理智與情感的對立;意識與潛意識的對立;善與惡的對立;美與醜的對立等。正如英國文學批評家福斯特所言,人是具有多面性的,這樣的人他稱為“圓形人物”。但是在新時期以前的當代文學中所塑造的此類人物並不是很多,“扁平形象”卻比比皆是。這些扁平形象多是一維構成,符合當時流行的二元判斷***即黑白邏輯***,非是即非,非善即惡,非白即黑。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似乎只有二元,排中律的使用使得那段時期的文學裡只有兩種人,要麼好人要麼壞人,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中間區域被人為地刪除了。於是立體變為平面,複雜化為簡單,內在化轉為臉譜化,真實被扭曲、剝奪。這種情況在“***”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對人物的簡單判斷簡直達到了極致——完全以階級屬性為標準進行二元判斷。以後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甚至是“改革文學”都不同程度地延續著這種模式的判斷。
路遙對於這種現象是頗為不滿的,決心“要給文學界、批評界、給習慣於看好人與壞人或大團圓故事的讀者提供一個新的形象,一個急忙間分不清‘好人壞人’的人”,《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這種有意識塑造的一個“圓形人物”。對於他,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他既不像樑生寶腳踏實地地為集體事業而貢獻全部力量,也不像郭振山一味熱衷於營建自己的安樂窩;既不是心胸坦蕩、光明磊落之人,也不是不擇手段的庸碌宵小之輩;他的追求目標正當且高遠,追求方式卻又下作而卑鄙;既有保爾的堅韌,又有於連的鑽營;他不鄙視任何一個農民,卻從來不打算一輩子務農;他拋棄巧珍的態度是決絕的,但內心卻備受道德譴責的煎熬;他鄙視、痛恨利用權勢牟取私利,卻又坦然仰仗權勢、不正之風牟取私利;他的靈魂光明又汙穢,內心自卑又自亢。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匯聚其一身,實在令人眼花繚亂,以至於《人生》的發表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熱烈的大討論。對於習慣於二元判斷的讀者來說,高加林的出現無疑打破了他們的慣常思維,我們很難說他是英雄,卻又不能說他是壞蛋,在這裡採用非好即壞、非肯定即否定的簡單化的判斷是解析不清這個“圓形人物”的。但是,對於這種打破,讀者不但不感到彆扭,反而感到一種久違了的親切,有著“感同身受”的震撼。這不能不說是路遙的巨大成功。
其實,任何一個典型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裡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路遙總是注重挖掘、表現人物性格心理的多重性與複雜性,其筆下的高加林、黃亞萍、高大年、高明樓、孫少安、田福堂、孫玉亭、劉麗英等莫不是多種矛盾的統一體,完全突破了以往好人與壞人完全對峙的僵硬模式。
***節選自《名作欣賞》,有改動***
《圓形人物的塑造》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關於“圓形人物”的解說,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加洛蒂和英國文學批評家福斯特看來,現實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定是具有多重人格的“圓形人物”。
B.文學作品中的“圓形人物”立足於表現人物的真實,反對將人物形象臉譜化、型別化,強調塑造立體人物,凸顯人物性格的複雜性。
C.路遙決心要創造出“一個急忙間分不清‘好人壞人’的人”,這表明在他看來,“圓形人物”應是讓讀者無法抉擇、無法取捨的複雜形象。
D.那種突破人們的習慣思維,匯聚十分矛盾的性格於一身,能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讀者強烈反響的文學人物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圓形人物”。
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以及中國當代日益開放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文學思潮的多樣性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圓形人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B.在“***”期間,受社會影響,人們習慣於以階級屬性為標準評價文學人物,這種評價觀嚴重阻礙了後期“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等新興文學流派的發展。
C.在路遙的作品《人生》中,高加林是一個典型的“圓形人物”,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不僅引發了社會的熱烈討論,也結束了中國文學“圓形人物”空缺的歷史。
D.對於習慣了簡單的二元判斷的讀者來說,“圓形人物”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他們的思維模式,顛覆了他們的價值觀,這是“圓形人物”不易被讀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代文學所塑造的文學人物中缺乏經典的“圓形人物”,而“扁平形象”卻比比皆是,這說明當代文學在塑造人物上是失敗的。
B.社會流行二元判斷***即黑白邏輯***,非是即非,非善即惡,非白即黑,這是當代文學習慣於塑造“扁平人物”的社會成因。
C.無論世界多麼複雜,人們始終用二元判斷來界定文學人物的好與壞,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作家很難塑造出經典的“圓形人物”。
D.在塑造人物時,只有注重挖掘、表現人物性格心理的多重性與複雜性,突破好壞完全對峙的僵硬模式,才可能塑造出經典的“圓形人物”。
《圓形人物的塑造》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A
小題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