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畢業論文

  在工程材料質量保證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開展建築施工,讓人們更加安心放心的使用建築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材料工程測試技術

  摘要:材料工程測試技術針對材料工程的檢測技術。針對工程材料進行科學有效的檢測,是保證工程材料符合建設要求的前提。文章主要對檢測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關方面的最新發展狀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材料工程;測試技術;新發展

  1材料工程的測試技術

  材料工程測試技術針對材料工程的檢測技術,其任務是:一方面對成品或半成品進行檢測和測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檢查、監督和控制某個生產過程,或者運動物件,保證這些環節都處於最佳狀況,以便能夠全程掌控反映這種最佳狀況的各種資料。因此,相關技術和測試人員就需要隨時對這些引數的大小和變化情況,進行定性檢查或定量測量。為了適應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斷的更新和發展,不斷研製出效能優異的新型材料。實踐表明,製備新型材料的需要有嚴格的生產工藝,同時要提高某種材料原有效能,也會對加工工藝有較高的要求,而要滿足這些要求,就需要自動控制技術來保證。而自動控制技術的開展,需要在求出相關引數的基礎上,經處理後送人控制裝置,然後再實施自動控制。

  2測量誤差和提高準確度的方法

  ①測量誤差概述。被測物件某引數的量值之真實大小***真值***xo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測量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將誤差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同時儘可能的用數學辦法估算出大小。同時也掌握測量誤差出現的規律,儘量減少誤差的產生。

  ②誤差產生的原因。測量方法方面:測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義的不嚴密,以及結果表示式不當,導致測量結果無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誤差統稱方法誤差;測量裝置方面: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儀表、量具及附件不準確都可能引起誤差;環境方面:在測量中,由於實際環境條件與規定的條件各不相同,可能會引起的誤差;測量人員方面:在測量時由於人員的分辨能力、反應速度、感覺器官、情緒變化、工作責任心、操作經驗、心理的固有習慣等存在差異,這就可能引起相應的認為誤差。

  3提高測量準確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測量準確度,就必須要儘可能的減小誤差。提高準確度,需要根據具體的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在科學的測量原理的指導下,通過優良的儀器裝置,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才能實現。從實際的測量工作來看,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對測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資料處理這些環節,來提高準確度具有更有效更積極的意義。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掌握產生誤差的規律,並通過專業的理論分析,從測量方法的調整著手,完成測量的校正,或者在實驗資料的指導下,找出應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為緩變誤差有不平穩、隨機過程的特點,當前要對此問題進行解決,往往是通過不斷校正,且校正週期儘量短一些的辦法來解決。再次,壞值是指帶有粗差的測量資料,在測試過程中一旦發現就要馬上剔除,因此,掌握髮現壞值的方法至關重要。最後,隨機誤差,針對隨機誤差,我們一般是通過掌握統計規律來減小誤差量,減少隨機誤差的影響,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下文將主要分析利用統計規律估算隨機誤差、減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3.1隨機誤差的估算

  儘管通過正確有效的處理測量儀表的間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聲干擾,可很好的減小產生隨機誤差的影響,然而,從隨機誤差的特點看,其產生的原因是由眾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測量時需要利用其出現的統計分佈規律,結合所得出的測量結果,儘量把估算出的隨機誤差的範圍縮小。在隨機誤差出現的概率分佈上,測量人員必須有要對多數隨機誤差產生的獨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誤差出現的概率分佈正好符合正態分佈,那對一個不變的量作n次測量,其隨機誤差的概率密度函式P***δ***為:

  P******=·e-

  3.2粗大誤差的減小和剔除準則

  含粗差的測量值是與事實不符的壞值,在實際的測量中必須要在主觀上避免出現,也就是要避免測量的操作者出錯,防止外界的各種重大幹擾,同時要保證測量裝置的完好。如果在測量中發現問題,應該馬上剔除。在測量中判別壞值主要有兩種方法,即物理判別法和統計判別法。

  所謂的物理判別是指測量人員一旦發現在測量過程中,有讀錯、記錄錯、操作錯等錯誤現象,或者發現不符合測量條件或環境突變的情況下,應該隨時剔除,並重新進行測量取值。統計判別是在完成自動檢測中待測量後,再通過統計辦法來處理所取得的測量資料。如果是在無系差的測量情況下,產生隨機誤差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而且出現大誤差的次數是很小的,所以我們可以制定出剔除準則,常材料工程測試技術用的有3σ。

  4檢測的一般方法

  ①電測量和非電量電測量。由於電測量的引數差別很大,很難直接檢出和測量,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採用非電量電測量技術進行測量的。也就是通過感測器把待測的非電引數轉換成電引數,接著測出此電量,最後再按原轉換的規律逆向找出待測非電量。感測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訊號的器件或裝置。而敏感元件則是指感測器中能夠直接感受,或者響應被測量輸出與被測量成確定關係的其他量,如果這個量已是電量,那就會被稱為轉換元件。

  ②主動檢測和被動檢測。主動檢測是指為了檢測,主動向被測物件施加能量,通過得到的反饋情況實現檢測,這種檢測類似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檢測瓷瓶是否破裂,就敲擊一下,提高其發出的聲音來判斷。當然,這裡要指出的是主動檢測會干擾物件的狀態。而相對主動檢測而言,被動檢測不需要向物件施加能量。

  ③接觸檢測和非接觸檢測。所謂的接觸檢測,就是讓檢測儀器和物件直接接觸。這種直接檢測的方式必然會對物件產生一定的干擾,甚至能夠對測定的正確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特殊情況下,如有高腐蝕、高輻射等情況時,物件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觸被測物件的。所以,我們往往會採用非接觸檢測的方式,這種方法一般不會對物件的原來狀態造成破壞,不過也會因為非接觸,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擾的情況。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在測量過程的被測量和單位量對比操作上,做出相應的變化,這樣能夠在原有儀表的作用下,提高測量準確度。偏差法是常規的測量方法。被測量的大小是由模擬的顯示儀表指標偏轉來反映的,其與家用電壓表測電壓相似,操作簡單且快速,儀表的等級對準確度有決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稱重那樣,平衡法是通過不斷地調節已知標準量的大小,使之與被測量平衡。如果指零儀表示零時,則表明此時達到平衡,這種情況下標準量大小就是被測量的大小。電位差計和平衡電橋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測量的高準確度,主要決定於示零儀表的靈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與平衡法很相似,不過這種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標準量調整到和被測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測出此差值,被測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標準量之和,其準確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測量方法的一種,曹衝稱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塊替代大象,使船隻吃水深度達到原承載大象時的深度,然後稱出石頭的總重量,即為大象體重。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解決直接稱重存在困難的問題,其在檢測中常常會被採用,比如輻射測溫等。

  5結語

  材料工程測試技術是一項複雜工程,涉及了多個方面的內容。無論是測試的種類,還是測試的方法,都是多種多樣的。測試人員只有對各種型別的測試技術有所瞭解,並結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測試工作。

  篇2

  論市政工程材料的檢測及控制措施

  根據施工圖紙和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合理的材料需用計劃表和進場時間計劃。工程材料採購必須遵照公司ISO9001質量體系程式檔案規定,對供貨方進行供貨質量、能力信譽等方面的評價、選擇、建立檔案,專案部必須在公司確認的合格物資分包方名錄中的供貨單位採購供貨,進場時按相應程式檔案規定進行驗收。大件批量材料採購前,應對生產廠家企業性質、規模、信譽、產品質量史、供貨能力、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具體衡量,作出綜合評價,以並擇優選擇。有系統地蒐集整理本地區材料、構件生產供應廠商、市場情況。為貫徹就近取材,合理節約代用產品,降低成本價格,積累資訊資料。廠家應已獲准國家質量認證,信譽、產品相對較好,便於大家共同認可,便於就近取材,保證質量。在收到具體施工圖紙後,立即組織人員編制主要材料和預製品、半成品需要量計劃,根據施工部署和施工總進度計劃,作為工程施工組織材料和製品加工、訂貨、運輸、確定堆場和倉庫的依據。

  一、影響市政工程質量的因素

  1.材料供應無計劃、堆放不規範、無標識牌、混堆,加上管理不善,當水泥、鋼材等材料產生受潮、變質、鏽蝕時,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質。

  2.材料檢測不及時,不嚴格,漏檢、錯裝,使不合格的材料當作合格材料使用,造成不應有的質量隱患。

  3.對填築路基的土質材料缺乏土壤調查,判斷失誤,採用的CBR值達不到規範要求。

  4.施工材料特別是鋼筋未按設計圖紙的規定要求採購,焊接***搭接***、焊縫不合格也未及時檢測控制,極易造成質量事故。

  5.材料半成品構件***如涵管、預製大梁***未及時進行檢測就直接安裝在構造物上,易造成意想不到的質量事故。

  二、市政工程常用的材料性質和檢測專案

  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質可分為物理性質***如密度、堆積密度、孔隙率、密實度、吸收率、抗凍性、導熱性等***、力學性質***如抗壓、抗拉、抗彎、抗剪等強度***和工藝性質。修建市政工程首先要把好材料關,合格優質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藝和熟練的技能,就能確保市政工程質量。對市政工程建設常用的鋼材、水泥、砂、碎石、回填土、瀝青等,首先要知道材料必檢的專案,才能對材料合格與否作出準確的判斷,以下列出幾種常用材料的必檢專案:

  a、鋼筋原材料:拉力試驗、冷彎試驗、縮性試驗;

  b、鋼筋焊接***搭接焊***:抗拉試驗;

  c、水泥***常規五大指標***:細度、初凝時間、終凝時間、安定性、強度;

  d、砂:級配、含泥量、細度模數;

  e、碎石:壓碎值、含泥量、針片狀含量、級配;

  f、回填土料:液塑限試驗、擊實、GBR試驗;

  g、瀝青***常規三大指標***:針人度、軟化點和延度。

  三、市政工程常用材料檢測頻率

  1.鋼筋原材料檢測:應以同廠別、同爐號、同規格、同一交貨狀態、同一進場時間,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時,按一驗收批檢測,鋼筋的物理效能和化學成分各項試驗,如有一項不符合鋼筋的技術要求,則應取雙倍試件***樣***進行復檢,再有一項不合格,該驗收鋼筋則判為不合格。不合格的鋼筋不得再使用,並要有處理報告,以防止其混入其他批量中。

  2.袋裝水泥檢測:應以同一水泥廠、同標號、同一生產時間、同一進場日期的水泥,200t為一驗收批,不足200t時,亦按一驗收批檢測。

  3.散裝水泥檢測:應以同一水泥廠生產的同期出廠的,且同品種、同標號的水泥,以一次進廠***場***的同一出廠編號的水泥為一批,但一批總量不得超過500t.同時,還要注意水泥的有效期***一般為3個月,矽酸鹽水泥為1個月***,過期必須做複檢,連續施工的工程相鄰兩次水泥試驗的時間不應超過其有效期。

  4.砂、碎石或卵石檢測:應以同一產地、同一規格、同一進場時間,每400m3或600t為一驗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時,按一驗收批檢測。

  5.石油瀝青檢測:以同一產地、同一品種、同一標號,20t為一驗收批,不足20t時也要按一驗收批檢測。

  6.路基填築土壓實度檢測:根據本合同段的情況,採用灌砂法,當壓實層頂面不再有輪跡時,檢測頻率為2000m3檢測8點,不足2000m3時,至少應檢測2點。

  四、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現場質量控制措施

  1.按施工計劃結合施工方法要求,組織各種材料進場,按總體平面佈置堆放,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材料分別堆放,並準備好防雨覆蓋設施,特別要防止水泥受潮變質和鋼筋鏽蝕。

  2.調查土料場蘊藏數量及開採、運輸條件,並對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鋼材、瀝青、碎石、砂***進行室內試驗,及時出具試驗報告,堅持做到用資料說話。

  3.對路基土首先應進行土場調查、土壤分類、土壤塑性指數和土壤顆料分析,進行土壤天然含水率、分路段或分層用土的最大幹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試驗,並確定各種用土的重型擊實際準,做好試驗路段,擬定好施工技術控制指標。

  4.對各類砼構造物中所用的鋼筋種類、鋼號和直徑,應堅持做到符合設計檔案的規定,其技術標準符合部頒標準,焊條、預埋件的品種、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範規定。

  5.根據市政工程質量監理要求,堅持做到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驗,堅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準使用,不合格的預製構件不準安裝,在現場要掌握工程質量動態,及時發現和提出施工中的質量隱患和預防措施要求。

  6.對材料或半成品構件***涵管、預製樑、蓋板等***,訂貨前要取得供貨廠家的產品合格證書及試驗報告,進行取樣試驗,驗證其質量可靠性。

  7.材料倉庫、現場材料堆放處均應設立標示牌牌,寫明品種、產地、規格、檢驗狀態,嚴格按“三檢檢制”執行,工作程式必須認真執行ISO9000標準,使原材料自始至終處於受控狀態,並做到可追溯必。

  結束語:市政工程的建築材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首要條件。在材料質量控制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工程材料的質量監控要採取檢驗和抽檢相結合的辦法,目測和檢測相結合,完善“企業自檢、社會監理、政府質量”的保護體系,加強合同管理,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從源頭抓起,明確材料質量管理的程式,制定材料質量管理細則,嚴格招待國家有關質量檢測方面的法律、法規,嚴格按國家試驗標準和規程進行檢驗,確保工程材料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鍾瑩;建設工程施工管理[M];上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2]楊永英;施工企業專案管理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