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

  是很多家長老師都煩惱的問題,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祕訣

  祕訣一、找漏洞:

  學生如何找自己學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預習 時找漏洞。上課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注意力才會集中,聽課效率才會高。除了預習,做題 也是一種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祕訣二、多做題不等於提高分數,只有多補漏洞,才能提高分數:

  題目千千萬,我們是做不完的。做題的是為了掌握、鞏固知識點,如果已經掌握了,就沒有必要再做了。學生應該把時間放在補漏洞上,預習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祕訣三、不要輕易放過一道錯題:

  對於學生錯誤的習題,教師會講評一遍,學生更正一遍之後就了事,但這種態度是不正確的。從哪裡倒下就在哪裡爬起來,“錯題是個寶,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積累為大考。”這就要求學生反思三點,一、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二、產生錯誤的根本是什麼?三、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每道錯題都利用好的,還怕成績不能提高嗎?

  祕訣四、落實的關鍵是檢測和重複:

  落實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補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檢測,多次檢測沒有問題了,那麼這個漏洞就不上了。補漏洞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需要一定的重複。

  祕訣五、既要“亡羊補牢”,更要“未雨綢繆”:

  考試後,教師逐題分析錯題、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想辦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補漏洞。有時“亡羊補牢”已經晚了,我們更應該“未雨綢繆”。每天把學習上的問題記錄下來並解決落實好。考前的模擬測試,也是一個好辦法。

  祕訣六:

  錯題本其實是一本備忘錄,現在麻煩是為了將來不麻煩:

  錯題本其實就是一本備忘錄。錯題本的主要用途是記錄問題,包括作業或試卷中不會做的題目、做錯的題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識點。它還可以當做筆記本,寫個人的心得體會、人生感悟,記錄一些靈感和想法。

  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習慣

  常設小目標

  目標包括兩類,一類是長期穩定的目標,短期內不會變化,這個不用多講;一類是短期小目標,包括一分鐘目標。這一類可變性很強,但對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卻恰好是多數同學忽略的,值得一提。

  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而常設小目標就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課前一分鐘不講廢話,而是回顧一道昨天的錯題知識點:比如你習慣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思維清晰,邏輯通暢……這種小目標不會讓你收到多少知識量,卻能不知不覺中讓你的自控意識越來越強。

  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學習上的各種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預習

  預習有兩個目的:一是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一節課,你不可能45分鐘全部都做到聚精會神,但是因為提前學習過就知道自己的痛點在哪裡,當老師講到痛點時,自然就不會錯過,也更容易聽的透徹。課堂利用效率就會高出很多。相反,不預習,上課被動跟著老師走,下課則會付出成倍的時間代價,還費力不討好。二是,獲得心理上的優勢。當你能夠如此高效學習時,就能獲得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心理優勢,從而獲得自信,節節拔高。

  所以,你要知道,雖然同在一間教室,同一時刻,老師從同一個點開始講,但是,每一位同學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具備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你就有了先發優勢。

  整天把自己要考清華北大掛在嘴邊的學生其實往往心裡都沒有清楚的小目標,所以,考上清華北大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夢。別把預習不當回事,如果你在其他人之前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這就是你領先別人的資本。

  自我反省

  整個學習生涯結束時,大家的知識、見過的題型、老師的教法、各自的聰明程度都相差無幾,怎樣才能拉開別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犯錯的機率。如果平時對錯誤持無所謂的態度,那麼到考場上,犯錯機率當然就只增不減。要想在考場上犯錯機率小,就得平時重視自我反省習慣的培養,對錯誤嚴追猛打。只有你視“平常”為“考場”,才能做到視“考場”為“平常”。所以,優秀的中學生,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錯題本。

  良好的“糾錯三步驟”習慣

  1***就題論題,改正錯誤本省

  這是糾錯的基本功課,但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而大多數同學認為到此結束,因此,筆記、錯題本一大摞,但是同樣的錯誤還是反覆犯。那是因為糾錯還缺下面兩步。

  2***就題論心,糾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對同一型別的錯誤第二次犯錯誤時,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時不要光是糾正解答過程,更要反觀:自己是通過怎樣的思考路徑走上了這條錯誤之路的?比如對於“審題不清”,就必須慢下來捕捉到自己“急於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可能夠有效攔截此心理,那麼這道錯題才算糾正的比較徹底,否則“審題不清”的錯誤就會陰魂不散。

  3***就題論師,模擬出題者心理

  前兩部都完成了,還不能代表你對此題研究的透徹,你還可以跳出題目本身,進入出題者角色,揣摩其出題意圖,考什麼知識點?難在哪裡?他是如何將這些點體現在題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題,你會怎樣設定這些難點、陷阱?此時,一道題的來龍去脈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錯,難上加難。

  三種深度思考習慣

  追根溯源習慣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習慣性地追根溯源。如果你學習各種公式、定理時,更注重其來源而不是本身,最開始可能不適應,久而久之就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倍增。

  常識思維習慣

  學生不能在做題時麻木。什麼是麻木?就是在做題的時候,思維過程是:首先判斷這道題學過,然後開始檢索記憶庫類似的題目應該怎麼做,老師上課是怎麼講解這種題的,就是拿著記憶中的思路去套,結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來明顯不靠譜的答案。但是因為自己的解題過程、結算步驟經檢查都沒有問題,因此對這個明顯不靠譜的答案渾然不覺

  所以,做題的同時還要養成一個習慣性地反問:”這科學嗎?符合實際嗎?“當你這樣問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去分析這個答案是否靠譜。其實做選擇題時,很多不靠譜的答案,只要你具備這種思考習慣就可以輕鬆排除掉,根本犯不著在草稿紙上絞盡腦汁地計算。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促進我們去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能擼,讓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深度閱讀習慣

  上了中學一定要鍛鍊的一項技能就是”閱讀能力“。這個閱讀能力不再是過去你能閱讀多少字的文章,能讀得多少知識,閱讀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過閱讀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此時,你不僅需要獨立去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和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還要改變過去被動接受資訊的閱讀方式,改成”帶著問題去經典中找答案“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閱讀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個臺階。

  會思考才是學生能在學習和考試中取得勝利的不二祕訣。如果作為一個學生你只會做你做過的題目,稍微有點變化就無從下手那未免也太失敗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多多引導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