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怎麼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耐心,注意掌握分寸。因為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特別敏感,不要老說會刺激到孩子自尊心的話。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針對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的策略,希望對您有用。

  針對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的策略一

  1.引導孩子合理地自我定位

  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要強求,如果有不足,那就努力改正,如果自己還沒有能力戰勝自己的缺點,那就要勇敢地承認自己是一個有弱點的普通人,不要對自己妄下評斷,瑕不掩瑜,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其實也是很難得的。在後面的學習中,應該為自己劃一條界線,以接下來的某次考試成績為標準,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然後再盡力而為。

  2.認真分析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的根源

  失去信心主要是因為學習的多次失敗,缺少成功的體驗,那麼造成學習“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家長要認真觀察和分析,是智力問題,還足態度問題?是基礎沒有掌握好,還是體弱多病,無力勝任?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幫助他改變這個現狀,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針對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的策略二

  1.為孩子樹立榜樣

  讓孩子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情況是可以轉化的,學習差的現象也是不難改變的,尤其足要用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成長過程來向孩子證明這一點。通過榜樣的力量,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加倍努力。

  2.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培養孩子自信心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應該與孩子能夠達到的水平一致,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孩子有機會發現自己,覺得自己能行,比如可以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朗讀、背誦等,使其在親戚朋友而前有一個出色的表現,使他體驗到經過努力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自己的能力重新評價,慢慢地形成一種自信心,這對樹立學習的信心大有好處。

  3.改變內心評價

  停止對自己的消極否定評價,寬容地對待自己,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和有缺點,對行為和個人品格要分開來對待,雖然自己學習成績不如意,但並不能說明自己就是愚蠢的。每天至少表揚自己一次,如果當天實在沒有可表揚的事情,也可以表揚自己曾經做過的好事。將自己感覺到不滿和自責的事情列一個表,看看哪些足自己可以根除和改正的。同時要告訴自己,有些錯誤和不足是人本身無法根除的。至少列出十個自己滿意的特點和行為,這些特點和行為不要求是必須異於他人的。

  針對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的策略三

  1.想辦法激發孩子做作業的興趣

  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沒有完成作業,你懲罰他,不如他完成作業時你獎勵他的效果好。

  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列出一個他願意爭取的獎勵清單,但不是什麼昂貴的、特別大的獎勵,可以是一些食物獎勵,如可以吃些小零食,或者是給小玩具,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棋等。這樣你就能保證經常提供獎勵。

  如果孩子能認真完成作業就鼓勵他,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訴孩子你要求他怎麼做。然而象孩子有小小進步父母要給予獎勵一樣,他做不到時,小小的懲罰,也是必要的。

  父母要不斷地堅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多表揚、少批評。當孩子能按時完成了比較難的作業時,父母要明確地表揚說:“你都做對了,真了不起。”當他不用你嘮叨,自覺完成了作業時,應加以表揚:“今天真認真呀!”這樣一表揚,第二天孩子將會更積極地做作業。

  2.寓教於樂

  孩子因為愛玩,節假日家長可以陪孩子去遊戲、爬山、打球、下棋等等。在玩的過程中,找機會跟他講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讀書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學習,學好知識本領才能做好自己喜歡的事。這時候還可以告訴孩子,父母節假日可以去玩,但上班時間不能玩;好孩子課餘時間可以玩,但上課時間不能玩。在玩得高興時,孩子比較容易聽進道理。這樣寓教於樂,使孩子明白學習和做作業的意義。父母再想辦法加強督促檢查,讓孩子課堂上專心聽講。有能力的家長課後可以陪同孩子複習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並指導他認真完成作業。

  3.培養信心

  家長應正視孩子的能力,對學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當孩子成績下降時,不要只想到責罰,應適當加強輔導,並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這樣一來信心漸漸有了,做作業就變得主動了。有的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在書桌上學習的習慣,做作業不能精神集中,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樣家長就應在家庭裡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為孩子找一個專門做作業的地方,在孩子做作業時,必須拿走玩具、食物,把客廳音樂、電視音量調小,讓孩子在安靜的地方做作業。另外要準備有文具盒,裝上橡皮擦、小刀、紙張等,以免孩子因為找這些工具而影響作業。

  總之,成績差和不愛做作業常常是連在一起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吃力,稍有難度的作業便不願做,當天所學知識沒有鞏固,導致成績差,學習跟不上其他同學,就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更懶做作業,如此就會產生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