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良好的的預習習慣

  把預習引入課堂且長期堅持下來,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方法

  ㈠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之前,一定要讓他了解預習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讓孩子找到功課中存在的重點、難點,或是存在的問題,預習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夠發現問題,第二天能夠帶著問題去聽課,預習的目的就達到了。

  ㈡教孩子合理安排預習的內容和時間。不用門門功課都預習,只把你平時認為很難的科目預習好了就行了。其實,預習是有所選擇的。首先,孩子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其次,預習的質量也很難保證。

  所以,當孩子剛剛接觸預習時,家長們可以這樣建議他們,先選擇一門或者是兩門學起來感覺不吃力的科目進行預習,等嚐到預習的甜頭,積累了比較熟練的技巧後,再一點點擴大預習的範圍。當然,預習也不要平均用力,對於自己的優勢學科,可以不作為預習的重點,應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自己薄弱的學科上。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總的預習時間不宜太長,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這種課前預習最好是在成人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完成。

  ㈢讓孩子採用合理的預習方法。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但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最適用的是閱讀法。

  閱讀法的具體做法是:預習開始時,首先將新內容從頭到尾朗讀或者默讀一遍,對新內容進行簡單的瀏覽,瞭解知識脈絡和基本內容,掃清字詞障礙,確定基本內容、思路。然後再讀一遍,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做批註、摘抄,使預習過的內容重點突出,一目瞭然,有利於聽課時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最後把一時無法理解的地方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留到聽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直到弄懂弄通。

  預習對孩子學習成績提高所起的作用

  1.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率。

  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孩子往往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通過預習,孩子就能夠分清楚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還會找到自己學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聽課效果自然會好。成績好的孩子,他們大都有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在聽課之前,他們都是有準備、有疑問、有目的地去聽課的。

  2.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的水平。

  聽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做課堂筆記。如果不經過預習,孩子就會盲目地抄老師的板書,往往會導致“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內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記,哪些內容是書上沒有的或是老師反覆強調的重點而必須詳細地記。

  一些孩子上課時聽課的效果很不好,我曾這樣教育他們:“上課要集中精力,積極地去思考和理解問題。”但這些孩子竟然委屈地告訴我:“老師,上課時我忙著抄你的板書都抄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動腦筋去思考和理解問題呀?”

  這些孩子就是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果他們上課之前經過預習,那就能分清楚哪些內容需要詳細記錄,哪些內容不需要記了。這樣不僅能夠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理解問題,而且能夠提高聽課效率。

  3.預習可以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一般是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如果一個孩子能堅持進行預習,自學能力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會加快,思維變得敏捷,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的能力就會提高。一個具備很強自學能力的孩子,他的成績是沒有理由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