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研究計劃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應該怎樣做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一、自主活動方式:

  1、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實驗小學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內容和標準。

  2、全校各班級統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的爭星陣地***加上習慣方面,細化***。

  3、值周、衛生根據具體情況,每週養成一個或兩個習慣,加強微格訓練。

  4、通過評比“習慣示範班”為各年級、各班級提供展示平臺。

  5、通過調研和習慣培養研討會,逐步完善習慣培養策略,解決存在的問題。

  6、學校將通過晨會、班會、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板報、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和矯正不良的習慣。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師從自身做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各司其職、各司其責。班主任要做好課前規範學生習慣的準備工作,課後及時總結教育。科任老師在自己課堂上負起教師的職責。班主任和科任做好雙向溝通,及時反饋,形成合力。

  三、具體做法:

  ***一***、制定明確規範,強化日常訓練。為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言行,該校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小學生守則》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研究制定出了《小學學生進校一日常規》,從學生的進校、上課、課間活動等各個方面、各個時段都做了具體的要求和規範。同時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要求邊訓練邊記憶,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求不光從思想上深刻認識,更要求在行動上落實,並由各班的監督員進行監督,形成量化管理細則。行為規範是學生訓練的基礎,各班以條文形式呈現給學生並懸掛張貼上牆,使宣傳教育深入每個學生心中。

  ***二***、藉助榜樣力量,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特徵的關係,他們的模仿性很強。如果能通過榜樣把道德標準人格化,使少年兒童在富於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範例中獲得難忘的印象,就會對少年兒童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和導向作用。

  1、師長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學生最愛模仿老師,老師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鑑於此,該校要求每一位老師謹言慎行。特別是對教師的言談舉止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從認真守時、文明守法、誠實做人等各方面給學生做出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們得首先做給學生看;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老師們也堅決不能做。比如說課前準備,全校的每一名老師都能做到提前三分鐘到教室前等候,這樣,所有的學生也從來沒有上課遲到的現象。學校裡的每一名老師服裝整潔、大方得體,學生們就沒有穿奇裝異服、留怪髮型的。實踐證明,師長的示範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2、開發課程資源,樹立典範。該校有效地利用品社、語文教材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蹟,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在智育的同時,不忘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眾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經典著作中有許許多多生動鮮明的教育形象。該校開展的古詩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從《三字經》、《弟子規》等一系列經典中汲取到了榜樣的力量。

  3、創設教育情境,注重環境薰陶

  首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重視創設適宜的環境,不給予重複不良行為的機會。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班風,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和無言的命令,長期約束、陶冶和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對集體成員發揮著經常性的教育影響,使人經常處於一種奔放的氣氛感染中,於不知不覺中受著感染和同化,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在這所學校,你會發現從校長到每一名老師到每一名學生都會自然地彎腰撿起地上的一片小紙屑,這就是環境薰陶的結果。

  其次,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屆時,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四月是革命傳統教育月,對學生進行“先烈活在我心中”的教育;五月是勵志了學月,對學生進行“他人在我心中”的教育;六月是健康成長月,對學生進行“祖國在我心中”的教育;使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每一名學生心中。

  另外,該校特別重視發揮各種宣傳平臺的作用,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牆報、板報都成為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不良行為習慣的陣地。從而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了“以好習慣為榮,壞習慣為恥”的良好氛圍。

  4、爭取多方支援,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家校共創育人環境。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老師和家長交流互助,互通訊息,形成合力,做到齊抓共管。

  篇二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學校德育工作要求,根據四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自理能力培養等方面齊抓並進,努力創設一個使學生能愉快的學習、快樂的活動、健康的成長的“溫馨家園”。

  二、工作目標

  1、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全面執行生活管理職能,建立學生自主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學生在自我檢查各項常規的落實、自主活動的組織、自我困難的克服、學習時間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2、重視學生良好思想品格培養,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加強個案的分析與追蹤,使學生在誠實守信、感恩孝敬、關愛他人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認知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3、重視環境薰陶,努力建設樓層良好的風氣,使學生在團結互助、寬容謙讓、熱愛集體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認知和表現,使每一個學生在溫馨的大家庭裡健康、活潑、和諧、快樂地成長。

  三、主要工作要求與措施

  1、隨時做好家校聯絡工作,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援,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及時處理和反饋。

  2、加強班小組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共同做好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深入學生的心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教育引導,及時掌控學生的思想狀況與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強化樓層一體化管理意識,加強樓層管理力度,堅持每週的樓層全體教師集中交流制度,統一樓層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及時處理樓層的偶發事件,齊心做好樓層特殊生的幫助轉化工作和各類優秀學生的培養與評比。

  四、效果預測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通過開展以上各種型別的教育活動、社會實踐、休閒娛樂等,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應會有所促進,從中還可以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使學生在身心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相信:有付出我們就一定有收穫;有引導學生就一定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