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的研究計劃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不妨想想辦法先激發孩子的興趣,有了興趣自然會自主學習,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制定計劃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教學科研是提升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科研只有與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促進教師自身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通過教科研這條途徑發展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新課程改革的效果也在於此。

  二.實施研究的目標:

  1.通過教研活動,學習相關教育理論和《課程標準》,結合課程教材改革要求,研究“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2.通過公開課或研究課,重點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

  3.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摸索並形成趣味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和一般操作程式。

  三、研究進度及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學習有關課堂匯入的基礎理論,瞭解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收集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雜誌,設計調查問卷。

  3、撰寫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對集體的興趣進行四次調查,第一次對三年級進行調查,第二次對一年級進行調查,第三次對五年級進行調查,最後對四年級的個案進行調查。

  2、我們分別從各個環節設計,努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對音樂課中的各項內容感興趣。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是我們對課題研究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撰寫論文可以促進我們進行理論思維,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我們的思路,併為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篇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教師運用藝術載體——音樂作品這一主要媒介,向受教者進行薰染、陶冶、塑造,從而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但長期以來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以喚起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現實——現在的小學生對音樂課不是特別感興趣,就連音樂教師自己都承認音樂課不好上,老師們絞盡腦汁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環節想帶動學生的情緒,可是到頭來卻沒人理睬你,課程不能按照老師的設計進行,讓人不知所措。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他們的音樂學習興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必須要摸索出一套符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音樂教學方法,以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研究,特提出了《小學低年級音樂學習興趣培養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度,並由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意義,應該說早已被人們所認識,愛因斯坦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就音樂教學而言,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其基礎性主要不是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是音樂學習興趣,或者說音樂興趣是基礎中的基礎,因為,沒有興趣做基礎,包括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內的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難以完成。因此,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便成為音樂學習中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能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感情。如果通過九年義務教育連個音樂興趣都沒有在學生心中建立起來,那就不能不說我們的音樂教育在某種意義上是失敗了。如果我們的音樂課不能使學生喜愛,不能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那麼任何所謂“音樂學習”對孩子們來說都沒有意義。

  音樂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本課題的研究,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培養音樂的能力。從而,讓音樂課成為師生都喜歡的“音樂課”,成為能促成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美育教育課程。

  篇三

  一、課題的提出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小學生閱讀興趣激發之前,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課外閱讀觀,所謂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課外閱讀觀,就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

  讀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孩子自身的閱讀興趣,尊重孩子的個性需求和認知水平,強調孩子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也注意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但是,在指導過程中,往往是以教師的喜好為主,老師認為某一本書或某一篇文章值得閱讀,便佈置學生去閱讀,而且採用統一的方式 ***如讀書筆記、寫讀後感等***進行檢查,並未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沒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體驗,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孩子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小學生的老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無用論觀點的轉變,並能師生共讀、親子共讀。

  2、解決針對學生閱讀方面條件的侷限性,制定相應的讀書方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3、培養學生選擇優良書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生小學階段不少於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

  二、研究目標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交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愛讀、

  樂讀、會讀,在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中獲得知識。

  三、研究方法設計

  問卷調查法:深入家庭,學校班級,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細緻調查,科學客觀地記載,找準問題所在,明確研究目標。

  行動研究:針對不能有效地課外閱讀的原因,結合課題研究目標,科學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時瞭解閱讀效果,不斷地歸納總結,深入研究,構建適合

  五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模式。

  實驗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通過開展“獻兩本,讀百本書”活動創辦班級讀書角,開展課外讀書沙龍,親子共讀等多種形式的課外讀書活動,通過實

  驗前後學生語文學習以及其它學科成績的變化,教師要找到切實有效地閱讀指導方案。

  個案研究法:通過對中年級個別同學無讀書習慣的和留守學生進行了解分析,制定有效措施。

  文獻法:通過一些經典書籍,名人格言,課程標準,為學生閱讀提供正面教材,也為課題奠定理論基礎;瞭解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為要課題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