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冊第七章教案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相信初二的同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意識,那麼下學期的物理會學習些什麼內容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瞭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麼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麼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並進行解釋。
強調:產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並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佈置作業 書本第43頁第2、3
:彈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瞭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過程,進一步掌握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例項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
***2***通過對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探究,培養學生樂於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學道理的情感,培養學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重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難點:自制彈簧測力計
●教具:彈簧、紙條、刻度尺、木板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用力壓尺子,尺子發生形變,撤去壓力後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橡皮筋變長,鬆手後,橡皮筋恢復原狀。引入“彈性”概念
二.新課教學
***一***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彈性形變: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
***二***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新 課 標 第 一 網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不能恢復原狀。
***三***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常說的壓力、支援力、拉力、推力等,實質就是彈力。
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發生彈性形變。
***四***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實驗:自制彈簧測力計。彈簧的一端掛在木板上,另一端掛不同重力的鉤碼,分別作標記。 提問:為什麼彈簧稱的刻度是均勻的?
***五***使用測力計時應注意的事項:
***1***所測的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測量範圍***量程***;
***2***認清分度值;
***3***使用前調整指標對準零刻線;
***4***測力計測重力時不能傾斜放置。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一課一練的練習A
五.佈置作業:思考和體驗:課本P54 —— 2、3、4
六.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