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學圍棋對於孩子在智育方面開發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在增強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應變力、計算能力和記憶力上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 吧,歡迎閱讀。

  圍棋開發兒童右腦

  兒童學圍棋對智力的發育有很多的好處,主要是對孩子的右腦開發.

  下圍棋可以促進人類較少使用的右腦發育,增強注意力、發揮想象力、加強記憶,常下圍棋可以促進腦部全面性資訊的統籌和處理能力。

  計算機早在1997年就打敗了國際象棋頂尖高手卡斯帕羅夫,但為什麼最好的圍棋計算機程式,碰到中等的業餘圍棋手也只能甘拜下風?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下圍棋所涉及的是綜合性的智力活動;圍棋也可能涉及一些尚未被瞭解的人類特有的腦功能,常下圍棋似乎可

  以促進腦部全面性資訊的統籌和處理能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學者陳湘川、張達人撰寫的“從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談圍棋與智力”,探討、分析棋士下圍棋時大腦的活動。這項研究成果也在荷蘭出版的國際重要學術雜誌《認知腦研究》、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表,引起國際學術界注意。

  這項研究由張達人、陳湘川與在美國大學任教的胡小平、何生合作完成,以先進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探測棋手下圍棋時腦內各個不同區域的活動和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棋手的額葉、頂葉、枕葉、後扣帶區、後顳區,參與下圍棋時的思維活動,這些區域通常與注意、空間知覺、想象、工作記憶、事件記憶及問題解決等有關。下圍棋可以訓練注意力、發揮空間想象力、提高記憶力,以及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這些說法都可以在這項研究中找到科學根據。

  這項研究還發現,下圍棋時右半球頂葉的活動明顯強於左半球,表現出一定的右半球優勢,這與下國際象棋時表現出來的左半球優勢明顯不同,可能是下圍棋特有的思維活動模式。

  這項研究推測,下圍棋在起頭佈局時,主要採用的是實用性智力,在中盤時主要用創造性智力***隨機應變,出奇制勝***,而最後收官時主要用分析性智力***精確計算***,由此可見“下圍棋不是對單一智力的鍛鍊,而是對多種智力的綜合性鍛鍊”;圍棋和國際象棋在腦部右、左半球優勢上的差異,反映了下圍棋時特有的對整體空間資訊的加工,這種加工也可能正是下國際象棋時所欠缺的,也是當前計算機技術很難實現的功能。

  

  教孩子學圍棋,首先是培養孩子對圍棋的興趣是關鍵。常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在4周至7週歲之間天生是好動的,難以長時間坐下來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連坐下來沒幾分鐘小屁股就難以坐住了,心裡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東西。這時,老師、父母不用著急,可用引導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培養孩子對圍棋的興趣一

  一般孩子在家看動畫片時對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較感興趣,可叫孩子把圍棋中的黑白子當作小士兵去加以愛護,手中的每一個棋子都是我們要愛護的士兵,把它放在圍棋盤上,贏了就當將軍了。如圍棋中的“扭羊頭”,老師、父母做“羊頭”,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殺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這頭羊就變成狼了。這樣一步步讓孩子感覺到學圍棋的樂趣和有意思,用樂趣來提高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培養孩子對圍棋的興趣二

  其次,父母應成為孩子學圍棋的啟蒙老師。圍棋是二個人的對弈,圍棋變化多端,幾乎沒有二盤同樣的棋。圍棋有的父母會下,有的父母不一定會,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沒有系統地下過圍棋,這時候,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到圍棋學校,父母在聽的過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強,回來後,練習圍棋中的基本定式與棋譜,讓孩子感覺圍棋、認識圍棋、鍛鍊智力,去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培養孩子對圍棋的興趣三

  第三點:要正確培育孩子對圍棋的樂趣,找到對圍棋的感悟能力。對幼兒圍棋入門,講解什麼是圍棋的氣,圍棋怎樣去連線、怎樣去斷,做眼與破眼以及圍棋對殺等等的基本概念,這些基本概念要在實踐中用有趣的笑話和有趣的故事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給孩子聽,以便於孩子在學圍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學圍棋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對圍棋的感悟能力,認知能力。

  第四點:讓孩子在學圍棋中找到快樂。對於孩子學圍棋,不但要讓孩子在快樂地學圍棋,而且要孩子在學圍棋中間找到下圍棋的快樂。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學圍棋是一種負擔,這在學圍棋中很重要,學棋的過程有時是枯燥無味的,長久以後,有的孩子堅持不下來,只要在下圍棋中找到了快樂,孩子在圍棋中才肯去思維、思考,這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要孩子在磨練中掌握。

  總之,孩子在學圍棋的過程中,孩子對圍棋產生了靈性和悟性後,父母督促孩子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