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期末複習資料

  做好複習準備,能夠讓你受益匪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迴圈及其意義。

  ***1***水迴圈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過蒸發、輸送、降水、徑流等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叫水迴圈。

  ***2***按水迴圈發生的空間領域可以分為海陸間迴圈、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三大類。

  1***海陸間迴圈:是指海洋水與陸地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移運動。海陸間迴圈是最重要的水迴圈型別,它使陸地水得到補充,使水資源得以再生。

  2***內陸迴圈:陸地與陸地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移運動。

  3***海上內迴圈:海洋與海洋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移運動。

  ***3***水迴圈的意義。

  1***將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聯絡起來,並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

  2***水在運動中夾帶溶解物質和泥沙而使物質遷移;

  3***使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間相互轉化,使水資源形成不斷更新的統一系統。

  2.水平衡原理。

  某個地區在某一段時期內,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額,等於該地區的儲水變化量。各區域的水平衡方程式:外流區域:P0 =E0 +R0 內流區域:P0 =E0 海洋:P0 =E0 -R0 全球:P0 =E0 ***用P0 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E0 代表蒸發量,R0 代表徑流量***

  3.海洋水。

  ***1***海水的鹽度。

  1***海水的鹽度。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叫海水的鹽度。

  2***海洋表層鹽度分佈的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區在紅海,鹽度超過40‰,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區在波羅的海,鹽度不超過10‰。3***影響海洋表層鹽度分佈的因素。①氣候。南北迴歸線附近降水少,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海洋表層鹽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豐沛,降水量大於蒸發量,鹽度稍低。②洋流。暖流的海水鹽度較高,寒流的海水鹽度較低;在同緯度地帶,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

  ***2***海水的溫度。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和變化規律:

  1***太陽輻射的影響,同一海區的水溫隨季節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海區水溫隨緯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2***受洋流的影響,暖流流經的海區較同緯度的海區水溫偏高;寒流流經的海區較同緯度的海區水溫偏低。

  3***受深度的影響,同一海區水溫因深度的改變而變化。一般1 000米以上變化幅度較大,1 000米以下水溫變化很小。

  ***3***洋流。

  1***洋流。海洋表層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叫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的成因。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是穩定的定向風,其次是海水密度的差異及海水的補償作用等。此外,地轉偏向力、海陸輪廓和島嶼的分佈等,都能改變洋流的方向。

  3***洋流按成因不同,可以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等型別。①風海流。盛行風長期作用於海面所形成的穩定洋流叫風海流。風吹過海面時,風對海面的摩擦力以及風對海浪迎風面施加的壓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動。表面海水一旦開始流動,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馬上發生作用。表面海水在風力、地轉偏向力和下層海水的摩擦力以及風對海浪迎風面施加的壓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動,便形成風海流。表面海水在風力、地轉偏向力和下層海水的摩擦力取得平衡時,海流處於穩定狀態,以相等的速度向前流動,此時的海流就是風海流。②密度流。由於各海區海水的溫度、鹽度和壓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佈不同,造成海水密度水平方向上不均勻分佈引起等壓面傾斜而產生的海流,稱為密度流。③補償流。海水具有連續性和不可壓縮性的特點,某一海區的海水因風力或密度差異等原因流走後,相鄰海區的海水就流來補充,稱為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與垂直的。垂直補償流又可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4***世界洋流分佈規律。①在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這種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②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也有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③南極大陸的外圍,陸地很少,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區,由於受季風的影響,洋流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東北風,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盛行西南風,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5***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對全球熱量平衡的影響。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熱量的輸送與交換,影響氣候的形成與分佈。②對海洋生物分佈的影響。洋流能散佈生物的孢子、卵、幼體和許多成長的個體。洋流的分佈與漁場的分佈關係密切。③對海洋汙染的影響。洋流能帶走汙染物,加快淨化速度;同時也汙染了別的海域,擴大了汙染的範圍。④對航海事業的影響:海輪順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快,可節省燃料。

  4.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海洋資源的型別及人類開發和利用狀況。

  1***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主要有: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四種類型。

  2***開發和利用。①海洋化學資源。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目前,開發達到工業規模的有食鹽、鎂、溴、淡水等。②海洋生物資源。海洋中有20多萬種生物,其中動物18萬種,包括16 000多種魚類。海洋中由魚、蝦、貝、藻等組成的海洋生物資源,除了直接捕撈供食用和藥用外,通過養殖、增殖等途徑還可實現可持續利用。③海底礦產資源。在大陸架淺海海底,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在近岸帶的海濱砂礦中,富集著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在多數海盆中,廣泛分佈著深海錳結核,它們是未來可利用的潛力最大的金屬礦資源。④海洋能源資源。海水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們屬於可再生能源,而且沒有汙染。現在,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

  ***2***海洋空間利用:海洋空間利用已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擴大到生產、通訊、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樂等諸多領域。

  ***3***海洋對交通運輸和通訊的影響。

  1***海洋交通運輸方面包括海港碼頭、海上船舶、航海運河、海底隧道、海上橋樑、海上機場、海底管道等。海洋運輸從近海到遠海,人類開闢了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人類已經能夠將船舶駛入世界任何海域。

  2***海洋通訊通過海底電纜可以聯絡世界各大洲的國家和地區。

  ***4***圍海造陸:在近岸淺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廢料建造陸地,通過海堤、棧橋或海底隧道與海岸連線,形成人工島。世界上一些沿海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島。

  5.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

  ***1***海洋汙染:海洋汙染物絕大部分來自於陸地上的生產過程。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在廢棄物是海洋汙染物的主要來源,它們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核電站和工廠排出的冷卻水,水溫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時往往給海洋生物帶來影響;施入農田的殺蟲劑隨雨水流進河流,或者隨土壤顆粒在河口附近淤積,最終進入海洋;偶發性的海上石油平臺和油輪事故,引起石油滲漏和溢位,造成海洋汙染。

  ***2***海洋生態破壞:人類的生產活動,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都會使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改變;人類對某些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種瀕臨滅絕。

  ***3***海洋權益:國際社會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通過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於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6.陸地水。

  ***1***河流水。

  五種河流補給型別比較表

  補給型別 水源 補給季節 補給特點 主要影響因素 主要分佈地區***我國***

  雨水補給 雨水 一般以夏秋兩季為主 時間集中;不連續;水量變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節分配;降水的年際變化。 普遍,尤其以東部季風區為主。

  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積雪融水 春季 有時間性;有不連續;水量比較穩定。 氣溫的高低;積雪的多少;地形狀況。

  東北山區永久性積雪和冰川補給 積雪和冰川融水 春季和夏季;主要在夏季 有時間性;隨氣溫升高補給增多,有明顯的日、年變化;水量較穩定。 氣溫的高低與變化;積雪和冰川儲量的多少。

  西北和青藏地區湖泊水補給 湖泊水 全年 較穩定;對徑流有調節作用。 取決於湖泊和河流相互的位置;湖泊水的多少。 普遍

  地下水給補 地下水 全年 穩定;一般與河流有互補作用。 地下水補給區降水量多少;地下水與河流的水位相互位置的關係。 普遍

  ***2***冰川。

  冰川型別比較表

  型別 大陸冰川 山嶽冰川

  形成原因 因緯度高、氣溫低 因地勢高、氣溫低

  主要特點 面積大、厚度大、呈盾形 面積小、厚度小、呈條舌狀

  主要分佈地區 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亞洲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一些高山地區的山嶺上部

  ***3***地下水。

  1***地下水的來源。①大氣降水降落到地表以後,其中一部分滲透到地下的土層和岩石空隙裡,形成地下水。②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結成地下水。③岩漿在地殼中上升時,隨著溫度和壓力的降低,分異出來的氫氣和氧氣,直接結合成溫度較高的熱水。

  2***含水層和隔水層。①含水層。透水效能很好的岩層和土層,地下水容易進入空隙,使空隙充滿水並且容易從空隙滲出的岩層和土層就是含水層。②隔水層。透水效能差的岩層和土層,由於空隙小,地下水很不容易從這一層滲透過去,形成隔水層。

  3***潛水與承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