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創設小組合作情境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即合作性學習、競爭性學習和個人學習,其中最佳學習情境就是合作性學習,因為這種情境非常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班級範圍太大,學生個體往往被淹沒,因此就學習交往而言,小組合作比較適合,這裡既有集體中的合作性,又有個體的主動參與,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有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許多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見解比全班範圍內要積極的多,因為相對穩定的組間成員關係比較友好,合作的氣氛更讓他們喜歡。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間互補優勢,各盡所能,從而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被這種學習情境誘發出來。

  仔細研究教材

  根據小學生愛新奇、好勝的心理特徵,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誘發學生興趣,逐步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歸一應用題”,如果直接出示例題,細細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因此巧妙設計準備題搭橋鋪路,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嘗試將準備題改編成歸一應用題。通過啟發比較,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大膽發表不同意見,並解決驗證。最後學生由教師幫助歸納變題思路***變條件、變問題***,這樣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感、成功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聯絡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教學貼進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促使自己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可創設買三套衣服***分別知道上衣和褲子的單價***需多少錢的生活情景,學生在求總價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兩種解法其結果一樣的情況,接著再讓學生也從生活中尋找類似的數學事實。然後再在眾多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新知。這樣,學生頭腦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抽象的數與符號構成的,而是以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生活例項建構和呈現的 例如:教學“歸總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總量不變”這一特徵,我舉了學生做操排隊的例子:每排24人,可以排2隊;如果每排6人,可以排幾隊?再改編其中的條件和問題,使學生理解不管每隊人數怎樣變化,總人數不變。這樣,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知識過程中,興趣盎然地、不自覺的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習效果好。

  加強實際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知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師教學時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學生愛玩、好玩的特點,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通過數、擺、畫、量、拆、拼等實際操作活動,變抽象為直觀,促使學生理解、研究知識。

  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公式的形成過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個人才能,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而且不同的學生都產生了學習興趣,促使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

  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

  根據小學生“好強、爭勝”的心理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的比賽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鞏固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總之,我們只有採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誘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真正作到了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才能為他們適應未來錯綜複雜的知識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