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好高考生物

  臨近高考,如何在有效時間內學好生物是擺在考生和教師面前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好高考生物的方法

  1.以理綜考試說明為本,認真研究近兩年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充分理解其中的內涵

  認真領會理綜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把握複習的大方向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生物教學一般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育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需要。以能力為核心的素 質教育正逐步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要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到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改革程序中,高考的內容和形式出現了 變化:將物理、化學、生物納入“理科綜合測試”,著重考查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中學所學知識的綜合能力。以往的學科性高考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基礎性、典型 性和單一性呈現出來。“綜合科目”強調了知識間的綜合性,這種綜合不僅包括學科內的綜合還包括學科間的綜合。因此,加強對綜合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學科內的綜 合是複習教學的重點。

  2.認真研究近兩年的理綜生物試題,體會高考的命題原則,把握複習的深度與難度

  把握複習的深度:生物學科是高考“3+X***理科綜合***”的組成部分之一。命題特點與以往不同,試題以從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以能力測試為主 導,試題將避免純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強調對知識的理解和知識之間的聯絡,著重考查考生運用知識分析、闡述、評價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命題上“遵 循教學大綱,又不拘泥於教學大綱”,反對對大綱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以及簡單再現,提倡對大綱所規定知識的靈活、綜合運用,以及對社會、生活、科技發展方面熱 點問題的關注;它意味著試題要增加應用性和能力型的題目,將更多的通過創設新的問題情境,或讓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來解決問題,或通過提供的知識資訊結合 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題在書外,理在書內”。所以複習時要以教材為本,沒有必要追求超出課本以外的知識點。

  把握複習的難度:教育測量理論認為,對試題難度水平的確定取決於考試的目的。如果考試的目的是用於選拔和錄用人材,就應該努力使試卷的難度值接 近錄取率。近幾年我國高等學校招生數量年年遞增,錄取率不斷提高,這就必然要求適當降低試題的難度。另外,綜合能力測試在我國仍是一種新生事物,正處在試 點和推廣階段。從支援和鼓勵高考改革的角度出發,試題也不宜過難,應定位在中等水平左右。那麼對於在高考命題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的題型、新的角 度、新的背景,對考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特別是知識遷移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對這一問題應如何對待?為此的對策只有在複習中重視知識結構,著意各知識間的關 聯點,在知識網路的聯結處多提出問題,注意理論聯絡實際,聯絡當前生物科技熱點,抓住現象與本質的內在聯絡,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在複習中著眼於偏難題 的訓練,只能是浪費精力和時間,事倍功半。

  3.綜合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和載體,沒有知識能力就失去了依附,也就沒有能力可言,能力之大廈必須建構在基本知識這塊牢固 的基石上。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複習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科基本知識的複習,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應採取以下方 法:

  4.突出主幹知識

  複習時要抓各章節主幹知識的複習,避免糾纏於細枝末節性的零碎知識,避免把知識挖得過深過難。“綜合科目”共300分,考 試時間為150分鐘,內容涉及理化生三門,其中生物佔60分左右,加之生物只考必修內容,其知識量比理化要少得多,因此試題中有關生物的內容不會很多,這 就決定了考試涉及的知識只能是學科的主幹知識為主,在複習時完全不必面面俱到。

  高考生物常見誤區

  誤區一誤認為原核細胞中沒有細胞器。其實,原核細胞內有核糖體,只是無其他細胞器的明顯分化而已。

  誤區二誤認為人體的體液只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其實,腦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體液。

  誤區三誤認為酶都是蛋白質。其實,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酶可以分為三大類:①絕大多數酶是由蛋白質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組成的。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誤區四誤認為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充當生產者。其實,已發現自然界中大約有500個種食蟲植物***屬於綠色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當它們捕蟲時則以猙獰的消費者面貌出現。

  誤區五誤認為“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多倍體”。其實,多倍體應是“由合子發育而來的,體細胞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如普通小麥是六倍體,由其花粉經離體培育法獲得的新植株,體細胞內雖含有三個染色體組,但由於不是合子發育而來的,所以不是三倍體,而是單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