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合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職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慾、探究欲,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學以致用的良好意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合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職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慾、探究欲,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學以致用的良好意識,實現個人知識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步培養.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教師硬性指導和強制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很多學生習慣了被動式的數學學習,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成功的教學,並非強制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意識,從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非常多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與方式,只要數學教師善於總結和發現,充分貼近初中生的學齡特徵,就可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例如,在初中數學“圖形的旋轉”的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匯入一些趣味化的圖片形狀,讓學生主動思考圖形旋轉後的變化,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如,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函式等知識後,測量樹的高度.問題這樣設計:怎樣測量一棵樹的高度?試針對各種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測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很高,想到了許多老師不曾想到的問題:如樹不高用竹竿直接測量;樹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天氣好可利用影子長與樹高的關係計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擋住怎麼辦?沒太陽光樹的頂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達咋辦……學生運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係及三角函式的計算等等方法.

  二、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較弱,所以很多情況下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這實際上對初中數學教師的教育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初中數學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在對學生的引導過程中要合理著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發自內心的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與學生做朋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喜歡上數學課,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其次,教師在對學生引導過程中,要做到方法得當,保護好學生的探究欲和個性思維,不要壓抑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保護好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熱情,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將會大有幫助.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數學教師不可能監控每個學生數學解題的全過程,所以必須引導學生多進行自我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糾正,教師只需在學生無法度過困難時進行適當引導即可,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積極轉變.

  三、教學做合一,給學生更多動手操作與親身實踐的機會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存在非常多的跟初中生心理特點相適應、具備一定操作性的教學內容,這使初中數學教材的人文性、實踐性得以提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能夠藉助教材當中便於學生動手操作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身邊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創設一些生活化的自主學習情境,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特殊的四邊形”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物對幾何圖形進行想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如教師讓學生通過長度相同的鐵絲製作成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特殊四邊形,並且要在製作過程中思考、判斷、分析、比較特殊四邊形的一些性質,做到“教學做合一”.這樣的數學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認知圖形與實物的能力,以及牽涉到實際生產與生活當中特殊四邊形的一些現實問題,有助於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從而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小組合作學習技能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不是學生個體的獨立行為,在很多情況下是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的過程,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對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並及時傳授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技能.對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可以把班級內的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可以創設探究性的有助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去互動討論和感知,去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借鑑、相互學習中實現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基於共同的學習目標,構建學習共同體,增強班級學生的凝聚力,達成有效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概率初步”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然後讓小組內的學生完成一些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相關的撲克遊戲.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一種集體化、娛樂化的課堂氛圍下開展自主學習,其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將會得到更有效的保證.此外,初中數學教師要多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指導,沒有有效的指導,學生多數停留在無意識下對某個問題的討論、甚至是或有用或無用細節的紛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很難有效激發出來.

  五、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有效的評價機制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有效手段.為了實現對學習過程的有效監控,數學教師可以讓科學的教學評價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要本著激勵的態度進行評價,評價形式可以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形式.首先,在教師評價環節,初中數學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語言鼓勵和精神獎勵,以期待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掌握更多的自主學習技巧.同時,初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在數學自我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及時的反思,及時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查漏補缺中實現持續進步.此外,在生生互評環節,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的基礎上,選出一名小組長進行管理,在小組內評出最佳組員,或者評出本堂課最佳表現者或進步學生等,這樣有助於學生在小組自主學習活動中實現相互借鑑和共同進步.例如,當教師發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犯的一個錯誤時,可以直接點出,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發現、自我糾正,也可以讓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幫助他糾正,多種教學評價方式的組合運用,往往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熱情的保持,科學與合理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從而體現學生在數學自主學習中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王秋娟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洛中學

  篇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與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發現問題的學生是少數的.由於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周圍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想被壓抑了,學習變為被動、機械地聽課;課堂上常出現教師自問自答的模式,願意主動展示自己的問題解決和探究思路的學生非常少,而大部分學生則是習慣了教師報答案,自己對答案,課堂缺乏活力,教師上課也沒有激情,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需要對症下藥,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創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一、拉近師生距離,鼓勵質疑

  有些教師堅持著“嚴師出高徒”的教學信念,平時總是一副嚴肅的面孔,不苟言笑,各項作業嚴格要求,犯了錯誤就嚴厲處罰,導致學生表面上對老師很尊敬,上課卻戰戰兢兢,不敢回答問題、不敢犯錯,下課不敢請教問題,基本不存在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觀念,改變刻板的面貌,儘量與學生打成一片,讓他們將你當成班級的一份子,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才會展示真實的想法,課上才能不怕犯錯回答問題,積極參與思考和探究;下課經常跑辦公室,請教不懂之處.如此,才是恰當、成功的師生互動.

  二、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數學是一門以嚴密的邏輯思考和精確的計算為基本的學科,條條框框非常嚴格,而數學題型又非常多,有時候上課只是重複地講題與糾錯,難免顯得枯燥乏味,這時教師施展魅力、調節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不一定要每一分鐘都走在正題上,不浪費一時一刻,教師有時簡單地開個玩笑,則可以拉回一些正在夢遊或神遊的學生,讓他們重新回到課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有助於學生愉快地學習,而人心情好時往往做事效率更高.教師永遠不要吝嗇給學生笑臉和表揚,學生上課時主動提出問題都是需要勇氣的,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很低階,也要用耐心解答並給予鼓勵,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三、立足實踐,體驗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

  所謂“實踐出真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和探索能力必須讓學生多多參與到探索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知從現實生活或數學模型中發現問題,並且學會和他人一起合作,在交流討論中感受智慧的碰撞,合理運用已經具備的知識和理論,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究.比如,從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中體驗一下基本的資料處理能力;在探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時,培養一下多角度思考,對多種情況討論分析的問題解決能力;學會在現實生活的事情中抽象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係,培養髮現問題中隱含條件的能力和必須的運算或估算能力;在學習探索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時,培養基本的測量、估算、作圖及空間思維能力;在學習資料統計時,從蒐集、查詢資料中,體會抽樣的必要性,豐富對概率和頻率的認知.

  四、創設情境與發散性題型相結合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但是把知識融入到各種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例如,在講“解方程”時,教師可以有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坐公交車、超市買東西、學校比賽這些學生熟悉的背景做情境,學生很快能進入到情境中,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發散性、開放性的題目,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他們思考問題的思路.在講課時,對於同一知識點,教師可以採取不同題型來考核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遇到此類題目可以不慌不亂,隨機應變,完美應答.

  五、在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和探索意識時的注意事項

  注意觀察學生,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每個學生的性格不一樣,上課的態度也不同,對於不愛參與問題解決和探索的學生,教師平時一定要注意細心觀察,也可以採取課下談話,找出問題所在.有些學生性格天生內向,在提問時說話可能斷斷續續,表達不清,此時教師切不可著急或催促,最好能引導著他慢慢說出來,給予鼓勵和讚揚,平時適當多提問他,讓他多鍛鍊;有些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就要改變教學方法,使課堂變得有趣來吸引他,改善教學效果.總之,問題解決和探索意識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必備的.學生只有自己主動參與到學習的探索過程中,才能逐漸領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作者:楊豔 單位:江蘇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級中學

  篇三: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教學質量定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同仁共勉。

  一、將學習興趣培養蘊含在問題之中

  問題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會無限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們爭著回答問題,對於活躍課堂氛圍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教學二元一次方程時,可適時插入例子:2×2=2+2,這樣的等式還有嗎?即兩個有理數的積等於這兩個有理數的和,學生可能只想到0×0=0+0,如果用字母表示數,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這樣通過設疑,能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力,並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總是興致勃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的學習情境中,在解決新的問題時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已有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檢驗、充實和熟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學時,先讓學生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一個未知數的一次方程。”掌握其關鍵性語句:“一個未知數”即是“一元”,那麼“二元”即是“含有兩個未知數”。通過討論,學生興致勃勃,氣氛活躍,很自然地歸納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含有兩個未知數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概念的引出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匯入新課,使之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其深度,像摘桃子,使學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感覺。

  二、注意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課堂教學的主要媒介就是語言,教師親切而又抑揚頓挫的語言語調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在平等輕鬆的氣氛中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可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時,從兒歌引入:“一隻青蛙一張嘴,二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二隻青蛙二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二聲跳下水……”,使學生回到幸福的童年。同時啟發學生思考100只,1000只,直到更多隻青蛙,又該如何念呢?***興趣盎然,氣氛活躍***從而引出用字母“n”表示:“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並使學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數顯得簡明、方便。在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時,我根據學生喜歡玩撲克牌的愛好,和他們來講撲克遊戲,如何算24點,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同時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另外,還可引用一些典故、名言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當某一問題其他條件已經具備,尚需學生思考再找出一個條件就能得到解決時,引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經過苦苦思考而豁然開朗時,可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趣

  多媒體教學更加直觀、具體、形象,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聽作用,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也為學生提供了細微觀察的時間與空間,並能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還能烘托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如在講“行程問題”時,涉及到一系列的“兩地”、“同時出發***到達***”、“相向***對***而行”等概念,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影響了對應用題的正確解答。這時,若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動畫演示,效果就不一樣了。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在短短的時間內,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行程問題的種種不同情況展現在學生面前,既直觀、形象,又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像並茂,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把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緻的娛樂形式中,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四、組織數學競賽

  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

  五、加強應用意識,提高學習興趣

  學習就是為了應用,只有“有用”學生才會願意學習。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倍感學習數學的“有用”,就會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學習瞭解三角形後,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去解決一些不可直接度量的問題,如:測量古塔的高度、河岸的寬度等。開展活動課,講述生活中包含豐富數學知識的事例,如:美術家的舞臺設計,建築師巧奪天工的建築,莊嚴美麗的五角星等都包含著黃金分割,人類最舒適的溫度也在人體溫度的黃金比值上。同時,還可向學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與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就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在課外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數學遊戲、介紹數學史話、趣味數學講座等,也都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作者:孫照明 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三站中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