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十大學習方法

  高中教育將地理歸納於文科之中,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只需要背、記的學科,用學習歷史、政治等學科的方法學習地理,效果並不理想。要想學好地理,必須弄清楚地理學科的特點。高中地理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以及支撐地理學科的地圖、遙感、地理資訊系統等專門的學科知識。地理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區別於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才能學好地理。下面小編結合自己的體會,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一、

  1、用地圖學地理法:大家都知道,學地理時,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許多地理屬性、特徵、特點以及與其他 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絡、內涵規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知道了某個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緯35 度某大陸西岸。這樣,我們就容易一下子推斷出:它是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沒有長久的冰凍,生長著耐旱的,樹皮很厚的常綠灌木。春季景色 最美,宜於遊覽等等。

  上述是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談談地圖運用的效能。地圖對學好地理的作用當然不侷限於此。有人曾說:離開地圖,便不是 地理課。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 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詢。

  運用好地圖的另一個做法是要把《中國地圖 冊》、《世界地圖冊》和教科書中的插圖,作為自己學習上得心應手的輔助工具。“兩圖”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與教材緊密配合的。而且色調鮮豔悅目,內容 生動活潑。如《中國地圖冊》中《地球》一圖,只要看一眼,便會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結論,而且會掌握大陸分佈的基本形勢。《地球五帶》一圖,作者更是用心巧 妙,用冷暖顏色顯示地帶溫差,配合以動植物畫面,十分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地帶的特點。運用好地圖的最後一個做法是不要忽視地理作業填充圖的作用,一定要按 教師的要求和佈置認真做好填充圖作業。

  2、字頭記憶法: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

  例1、有關長江的長度、流域面積、流經省市名稱以及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識,地名資料多,硬記有困難,可用字頭法編成順口溜:

  兩湖兩江兩海安,川西雲流六千三;

  流域超過百八萬,宜昌湖口各拉段。

  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雲”是字頭,指明長江流經的十省市名稱,“六千三”***百公里***是長江全長,“百八***十***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面積,第四句“宜昌”和“湖口”是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點,“各拉段”與“各拉丹”音近似,很容易聯想到長江的發源地“各拉丹冬”。

  例2、記憶世界煤炭儲量豐富的七個國家,可以這樣記憶:俄巴中澳印加美。中亞五國,哈吉塔土烏。

  3、綜合法: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絡的基礎上加以綜合。下面結合北美簡易影象,說明如何分析它的氣候特徵。並介紹綜合法的一般步驟。

  圖中哪種氣候分佈的面積最廣***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範圍,即搞清楚在哪裡的問題。

  ***2***根據事物的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氣候成因,就要從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洋流、氣壓及風帶等方面去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點,看它們在構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麼作用。由上圖可知,緯度、西風和地形的特點都對北美氣候產生了影響。

  ***4***分析各部分之間的聯絡。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決定了北美主體在北溫帶,並處在西風控制範圍,南北縱列的高大地形阻礙了太平洋溼潤氣流的進入。這反映了北美緯度、西風同地形之間的緊密聯絡。

  4、諧音記憶法即把枯燥的資料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例3、下列幾個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點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兒***;

  ***2***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深達11022米***加大馬力壓那海狗,它只搖搖動雙耳***。這是利用漢字諧音來換字,一語雙關,生動有趣,易於記憶。

  例4、地殼的物質組成按從多到少順序排列為:氧、矽、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可記為“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5、識圖記憶法: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瞭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例4、我國地形特徵之一是:地勢西高東低,有明顯的三大階梯。這一特徵在地圖上用三種不同的顏色顯示出來: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 儲色:由此往北往東就變成深黃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屬第二段;越過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一線往東直到海濱,是綠色或深黃色相 同的地區,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過識圖,即可記得一清二楚。其次,要養成看圖用圖習慣,日積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6、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資訊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規律。

  例5、長江水系簡圖:長江干流猶如“L”和“w”兩個英文字母連線而成。從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B***的“L”形河道為上游,谷深水急,虎躍峽 ***A***、三峽地段,長江干流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葛洲壩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峽東端處。“w”河道則為長江中下游。“w”兩端分別是宜昌***B***和南水北調 東線的江都***F***水利樞紐,中點武漢市***D***則有長江最大支流雙江匯人。“w”下方兩處轉折點是我國兩大淡水湖——洞庭湖***C***和鄱陽湖***E***、BE河段 為長江中下游,湖泊眾多。

  7、歸類記憶法: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例6、以半島為例,主要半島我國有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亞洲有朝鮮半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歐洲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日德蘭半島、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非洲有索馬利亞半島;北美洲有拉布拉多半島。

  8、串珠成線法:在一定範疇內,許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聯絡著的,因此,當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時,應該放到與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聯絡的整體上去認識。聯絡的方法 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線法是聯絡法的一種,是根據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將零星的地理知識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 間的聯絡,從而提高認識地理事象的廣度與深度。

  例7、用鐵路、河流把鐵路樞紐和城市連線記憶。

  9、比較法:比較法在地理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是地理課的特點所決定的。運用比較法就是把這一地理事物和另一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鄉 土地理事物同其他地理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新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現在,比較法不僅在教學、總複習中被廣泛應用,而且在各級各類命題考試中也常出 現。

  在地理學習中,以選擇同類地理事物的相似特徵作比較最為常見,目的是有利於減少頭緒,減輕學生負擔。如常常把亞馬孫河與剛果河***扎伊爾河***,喜馬拉雅山脈與阿爾卑斯山脈,海河治理與淮河治理進行比較。

  作為比較的物件應該是已知的,不能選擇那些尚未學過的地理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

  作為比較的物件應該是本質特徵相同或相反的兩種地理事物或現象。還應該具有典型性,即對比各點,無論異同,都要個性鮮明,特徵突出。此外,選定比較物件時,還要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則,不要捨近求遠。

  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共性和個性,都是通過反覆比較得出來的。由於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地理教學中的比較法型別的多樣化。杭州十一中張愛珍老師根據比較物件的性質和比較方式的不同,歸納總結了以下幾種比較教學方法:

  1.圖表直觀法

  即利用課本中的各類景觀圖、曲線圖、示意圖等進行直接逐項比較,從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徵。

  例8、比較長江、黃河流域自然條件和農業差異

  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溫度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一月均溫

  大於00C

  小於00C

  乾溼狀況

  溼潤地區

  半溼潤、半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

  大於800㎜

  小於800㎜

  結冰狀況

  冬季河流不結冰

  冬季河流結冰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耕地型別

  水田

  旱地

  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高粱

  經濟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例10、如通過對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等四個大城市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圖的比較,可以得出我國氣溫分佈的主要特點:

  ***1***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很大——哈爾濱一月平均氣溫-20℃,廣州一月均溫約15℃,南北溫差達35℃。

  ***2***位於秦嶺—淮河—線以北的哈爾濱、北京1月平均溫度在0℃以下。此線以南的武漢、廣州1月平均溫度都在0℃以上。

  ***3***夏季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圖中四城市7月平均溫度都在22℃以上,南北溫差不大——哈爾濱22℃,廣州28℃,南北溫差僅6℃左右。

  為了說明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個氣溫分佈特點,教科書上安排了兩張冬季景觀圖:一張是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北部山區,大地披上銀裝,地面積雪很厚,冰天 雪地,人們穿棉衣戴皮帽,揚鞭催馬,在冰雪上行駛扒犁,說明冬季嚴寒;另一張是我國南方的海南島,濃綠闊葉的椰子樹呈現出熱帶風光,廣闊的田野上,插秧機 正在忙於插秧,說明這裡的冬季溫暖如春。通過這樣的直觀比較,能強化形象理解。

  2.類比法

  即學習某一地理事物時,引用已經學過的同類地理知識進行比較。

  類比法根據對比各點的異同,又可分為同類同型比較和同類異型比較兩種:同類同型比較,就是同類地理事物各點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徵。

  如北美洲地形與南美洲地形相比較;亞洲氣候與北美洲氣候相比較,都具有氣候複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共同特徵。同類異型比較,即是同類地理事物的對比各點不同,具有相異的特徵。

  3.借比法

  就是把難以想象,比較抽象的地理事物,藉助學生所熟知的一些事物進行比較的方法。如季風的成因,是教學中常常不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點。可藉助露天遊 泳池和池邊水泥地來說明陸地、海洋受熱和散熱不同而形成季風的道理。夏天,我們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腳站在水泥地上覺得腳下發燙,跳到水裡覺得很涼快,這 主要是固體、液體的熱容量大小不同造成的。夏天,大陸增溫快—→氣溫高—→熱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反之,大洋增溫慢—→氣溫低—→形成高氣壓。空氣同 流水一樣,從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我國夏季常出現由海洋吹向大陸的偏南風,這就是夏季風。同樣道理,冬季常出現由亞洲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叫冬季風。

  4.演變法

  即同一地理事物從發展過程中,作今與昔的自身比較的方法,又稱歷史比較法或自身比較法。其目的在於瞭解各種地理事物的過去和現在,從而推斷其未來,明瞭其發展變化過程和規律。

  利用演變比較法,分別對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國經濟主要指標、科技、國防等逐項進行比較,就能清楚地看出我國的“昨天”和“今天”。隨著一大串大小數字的比較,在學生思想上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也隨之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