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學唯物論知識點總結

  馬克思的實踐唯物論是對以往舊哲學的批判繼承上的超越。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注意:哲學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

  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1***區別:①世界觀人人都有,哲學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掌握它。②世界觀是自發形成的,是不繫統、不自覺的,缺乏嚴密的邏輯和理論論證,哲學則是把自發的、零散的、樸素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具有嚴密的邏輯和完整的理論體系。

  ***2***聯絡: ①哲學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②世界觀和哲學都把整個世界當作自己認識和研究的物件,都是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1***區別:①二者的研究範圍和物件不同。哲學把整個世界當作自己的研究物件,是關於自然知識、 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各種具體知識共性的抽象與概括。而具體科學的研究物件則是整個世界中的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過程。②二者的方法論不同。哲學告訴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體科學則告訴人們應如何具體分析和處理人與外部世界或人類自身的關係。

  ***2***聯絡:①二者都把現實世界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②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並隨著各門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而哲學則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指導。***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

  4.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

  ***1***區別:①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2***聯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即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論則體現了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

  :物質的含義

  1.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注意: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哲學上的物質≠自然科學上的物質。客觀實在≠客觀存在。***

  2.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物質性原理。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高中數學,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

  3.物質的惟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注意:物質的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

  4.物質具有可知性,即物質能為意識所反映。堅持可知論,反對不可知論。

  :自然和社會是客觀的

  1.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首先,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之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遵循自然物本身的屬性和規律***承認自然的客觀性***是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2.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首先,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再次,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1.從意識的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表明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而不是意識。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這就進一步說明意識依賴於物質。

  3.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源於客觀物質世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事物通過實踐作用於人腦,才會形成人的意識。任何意識都根源於物質。

  ***1***從性質上看:無論正確意識還是錯誤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從層次上看: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3***從時間上看:無論是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總之,意識都是對物質的反映,只是反映的形式與性質不同而已,這也進一步說明,意識依賴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本質不是意識而是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