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原文書法

  周敦頤的散文《愛蓮說》其表現方法別具特色、文學價值舉世公認。作者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取得文學價值具有很重要的主客觀原因。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從多角度聯想,巧妙譬喻,敘述、描寫、議論融為一體使其成為舉世公認的優秀作品。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中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東晉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香氣遠播,越發清幽,筆挺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隨意地玩弄。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同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喜歡牡丹的人,應該很多吧!

  《愛蓮說》是我國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6字,結構嚴謹,筆意超越,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其採用“借影”筆法,以蓮自喻,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容。值得知道的是,這篇選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頤於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贛州***道判署內寫作的。

  正如《愛蓮說》抒意,周敦頤雖身居官場,卻始終未曾放棄讀書治學,著書立說,教育青年提攜後進。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二程——程頤、程顥,便是他在贛州一手培養出來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別人不同,“為政精密,務盡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餘***司理參軍***一種小官***時,為了一個法不當死的囚犯,和頂頭上司 轉運使王逵據理力爭,並遞上辭呈,不願為官,終於使剛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認自己的錯誤,囚不得死。周敦頤在贛州為官多年,清廉勤勉。《愛蓮說》據傳系他一次遊覽於都羅漢巖之後所作。

  從《愛蓮說》一文來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蓮,花之君子者也。”以蓮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頤一生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黃庭堅稱讚他“人品甚高”,如“光風霽月”。後來,贛州人為紀念他,立了專祠,並在祠後建“濂溪書院”,書院內還鑿有“愛蓮池”。由於幾經兵燹,原來書院、祠和池均已無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縣***郡守,曾在廬山的濂溪書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頤的影象及一些文章於石壁。此時,周敦頤的曾孫周直卿來到九江,把他曾祖寫的《愛蓮說》墨本送贈,於是就在書院蓮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傳千古。

  周頓頤資料: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而改名。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諡元,稱元公,學者稱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學的奠基人。

  其在中國儒學史上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黃百家曾評價:“孔孟而後,漢儒止有經傳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

  欣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