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六語文試卷題

  語文考試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語言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奇葩***pā*** 刎***wěn***頸之交 睥睨***nì*** 猝***cù***不及防

  B.瞻***zhān***仰 趑***zī***趄不前 蒞***lì***臨 夙***sù***興夜寐

  C.凍餒***něi*** 暴殄***tiǎn***天物 禪***chán***讓 惴***zhuì***惴不安

  D.秈***xiān***稻 殘羹冷炙***zhì*** 祓***bá***除 殞***yǔn***身不恤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雍容 經典 韜光養晦 篳路藍縷,以起山林

  B.安詳 遐思 薪盡火傳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C.跨越 振輻 祕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D.坐陣 砥礪 學以致用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近日,十歲女孩小琴的父母在孩子受傷離世後自願捐出孩子的器官,讓五名患者重獲新生,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後,深受社會各界所稱頌。

  B.新的一年,中國公民將迎來一批新規,其中,一代身份證正式失效,房貸開始“瘦身”,以及號稱史上最嚴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等新規備受關注。

  C.雖然呼籲允許考生異地高考的報道時常見諸於各類媒體,但去年最後一天出臺的各地政策並沒有真正放開,而是設定了較高門檻。

  D.為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援鄉村醫生的良好氛圍,展示全國紮根基層的一百多萬鄉村醫生堅守、奉獻的高尚情操,中央電視臺正式啟動“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這一副對聯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兩個典故,它們分別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辯”。

  B.“韓如潮、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海”是後人用形象化的說法,分別對唐宋八大家中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散文的評價。

  C.《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最富特色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爾變成甲蟲的荒誕形式,表現了人性異化的主題。

  D.孫犁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代表作《荷塘月色》體現了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相結合的藝術風格。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從陶淵明看現代人的生存困境

  魯樞元

  “樊籠”是陶淵明詩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徵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難以忍受的生存處境,如:“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支撐了人類的現實生存,卻把人束縛在文明的種種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盧梭***1712—1778***的《社會契約論》開篇第一句話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國際歌》曾唱遍全世界:“讓思想衝破牢籠”“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從後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看,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難,“新世界”要完全衝破牢籠卻難辦得多,哪怕僅僅是衝破思想的牢籠。

  如果說陶淵明生活的農業時代“樊籠”***“樊”字從木***還是由“木頭”製作的;那麼,到了工業時代,在馬克斯•韋伯***1864—1920***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木籠”變成了“鐵籠”:“這個鐵籠是機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從形式理性那裡借來抽象力量將人禁錮其中”,它“冷靜超然,邏輯嚴密,等級森嚴,龐大無比”,“它最終要無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續到人類燒光最後一噸煤的時刻”。人類文明在不斷髮展,人對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斷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們對自然、對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強大,人們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確實有一套自我粉飾的招數,能把牢籠打理得如同五星級賓館,使囚犯忘記自己還是囚犯,使囚犯們積極踴躍地甘當囚犯。牢籠固然可惡,對於現代人來說,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籠”與“迴歸自然”的自覺意識。

  現代人普遍相信“進步論”,相信現在比過去好,未來比現在好。這種進步論若是以地球生態的尺度來衡量,是不足以證實的。我們的地球生態不但現在不比過去好,未來更讓人擔憂。儘管如此,現代人還是一心“向前進”,沒有人願意“向後退”,哪怕是後退一小步。

  詩人陶淵明則不同。陶淵明的一聲長嘯“歸去來兮”,實乃對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應該說這是一種詩人的哲學,或曰:迴歸詩學。

  現代人一心期盼乘著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甚至宇宙飛船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飛速發展”,現代人果真距離幸福美滿的天堂越來越近了嗎?那也許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我們急促前進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標,但當我們走近看到它時,它卻與我們更加疏遠了。

  一線希望在於:新時代的災難與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將會再度把人們逼上回歸之路,即所謂希望正在於絕望之中。正如現代西方政治哲學家列奧·施特勞斯***1899—1973***說過的:“當人類走到現代性的盡頭,實際上就必然會回到‘古代人’在一開始就面臨的問題上。”

  5.下列關於“牢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牢籠”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難以忍受的生存處境,與陶淵明所說的“樊籠”本質意義相同。

  B.工業時代的“牢籠”變成了“鐵籠”,是一種冷靜超然、邏輯嚴密、等級森嚴、龐大無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現代社會的“牢籠”是指人類自己束縛在文明的種種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狀態。

  D.在“新世界”中,現實“牢籠”容易衝破,想衝破思想“牢籠”卻難辦得多。

  6.下列不屬於“現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項是*** ***

  A.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是對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現代人學習借鑑。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C.現代社會文明進步了,科技發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態這一尺度去衡量,卻並不是真正的進步。

  D.現代人一心期盼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滿卻與我們更加疏遠了。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現代人一概相信“進步論”,相信現在比過去好,未來比現在好,所以他們一心“向前進”,沒有人願意“向後退”,哪怕是後退一小步。

  B.現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籠”的自覺意識,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飾的招數,把牢籠打理得如同五星級賓館,心甘情願地陷入其中。

  C.人對自然的控制力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也在不斷加大,與此同時,人們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D.新時代的災難與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將會再度把人們逼上回歸之路,當人類走到現代性的盡頭,必然會恢復古代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