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主要內容

  《童年》是高爾基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以供大家閱讀。

  《童年》主要內容

  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

  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一

  放暑假了,我讀了一本來自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看完的我感觸頗深,我第一時間給我的感想就是現在的我真的太幸福了!想想作者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的悲慘,生於俄國中部諾夫戈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從小就受到苦難生活的折磨,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走入社會。底層的生活使他親身體會到人民的痛苦,看到社會的醜惡。

  我,雖然出生在鄉村,但是想想現在的生活條件,我看自己都得偷笑了,童年時候的我是那麼的天真,那麼的活潑,和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嘻哈,想起來自己都在笑。比起高爾基我真的是幸福一千倍一萬倍了。雖然比不上那些城市裡的小孩子,但是我的生活學習條件並不差,自己在心裡已經覺得很開心,每天和同學一起討論問題,互相進步,這種感覺真的很棒,老師也很有耐心地傳授知識。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

  《童年》這本書裡的主人公:阿遼沙*彼什科夫。阿遼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遼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而且要學會製造幸福。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讀後感二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阿廖沙”……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著淚水,終於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裡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裡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這時,我的腦子裡也隨著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理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成都市,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我相信那時侯的成都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童年》讀後感三

  這段時間,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它講述了作者高爾基在童年時的故事。

  高爾基3歲便失去父親,又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裡。後來母親早逝,外祖父辛苦經營的家業也因為一場火災而破產,他小學沒讀完就被迫外出謀生,一直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但是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頑強的精神使他從未而放棄過學習,終於,在他24歲的時候他發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隨後一路勢如破竹,最終,他一舉成名!在這本書裡,我認識了暴躁又嚴厲的外祖父、慈祥的外祖母、總是喝酒鬧事的的兩個舅舅、漂亮而又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總是用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被稱為“綠老太婆”的所謂的“奶奶”、有孤僻而又執著於化學的房客“好事情”、有自殺的小偷彼得大伯、還有那一群玩兒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的小朋友們……尤其是善於講故事,性情樂觀開朗的外祖母,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富有詩意的慈母形象之一。

  而作者則以一顆脆弱而又敏感的童心在這群人中生活著,體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這其中,苦難讓他充滿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頑強的意志則讓他在逆境中成長!一個個的困難都沒有阻礙他學習,他也從不因為自己的條件而氣餒,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地進步,以別人難以想象的姿態走進了文學界,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名人一定都是名門望族,一定都是一步登天,也許很多的名人都是這樣,但是他——高爾基則是一個“市井小民”,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一點一點的積累,積少成多,逐漸的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最後大獲成功!我們也要像他一樣,不懈努力,成為一個頑強的人。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