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呢?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一***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尺度,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最高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可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是:學生難寫,要麼泛泛而談,東拼西湊,要麼選材陳舊,單調乏味,甚至總覺得無話可寫,或乾脆不寫;教師難指導,作文教學常常耗在時間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從厭煩寫作轉向愛好寫作?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賴於興趣。”因此,我認為,要讓學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讓學生喜愛作文,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積累素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

  魯迅說過:“學習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我認為這裡的“學習”,不單是課內的閱讀,更重要的還離不開課外的延伸。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這方面,我改進了自己的常規教學模式,將每堂語文課的前五分鐘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美文賞析”。採取多樣的形式,可讓學生自由閱讀作文類書籍,並在自己心愛的日記本上記下文章裡自認為很優美的詞句、動人的事例或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作文時仿寫的參考,並定期檢查,公開評講誰記得好、進步快。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同學們讀書、寫作的興趣越來越濃。有時候某個同學讀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講臺前念給全班聽,與同學共同分享,還有的同學找別人借作文書,更有甚者,專門利用週末到書店購買自己喜歡的作文書籍,然後在班內互相交換,共同閱讀,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素材也逐漸多了,口頭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潛移默化中也學到了很多寫作知識和技法,在實際寫作中,不僅內容變得充實起來,而且也能運用很多靈活的表現手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寫作的過程,是觀察、思維和表達緊密結合的過程。學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為沒有鮮活的材料可寫,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走向課外,學會觀察五彩繽紛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學會接觸課外生活,感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學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領悟人生的意義和真諦。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如果平時不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卻指望著“拔苗助長”,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實際的徒勞,時間稍長,學生對寫作便失去了興趣,甚至一寫作文就頭痛。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作文教學中創設情景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催化劑。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母親河”的寫作時,我先為學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黃河頌》,因為學生剛剛學過這篇課文,現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現,學生不僅在熟知的歌詞中感受了音樂美,也很自然地再次體會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然後再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黃河的視訊,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輔以寫作指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黃河的地理特徵,黃河對我國人民做出的偉大貢獻,尤其是瞭解今天的黃河遭到汙染的嚴重情況,學生自然就產生了對母親河——黃河傾訴的衝動。寫作時可以以倡議書的形式來寫,也可以用童話、寓言、書信、詩歌甚至是戲劇的形式來表達。最後,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學善於抒情,筆下自然就會流淌出滔滔的黃河情結;有的同學善於思考,就以“一滴黃河水的訴說”這種特殊方式,來警醒世人對黃河的保護;有的同學善於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黃河”這題,寫滿了對黃河的憧憬。

  由此可見,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觸動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擁有了自己的靈魂。試想,我們面對這樣的寫作內容,不為學生創設情景,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遠離大海的山村孩子來說,那是無從寫起的。

  三、合理評價,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

  葉聖陶先生說:“學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也就是說,通過學生的習作,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洞察學生的思想,甚至是學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閱過程中,不僅要合理評價,更要針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給予更多的鼓勵,這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

  前不久,剛學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又該讓學生進行寫作演練了,根據本單元寫作的要求,是記自己成長中的煩惱。作文佈置下去後,第二天,同學們陸續地交上了自己的作文,很多同學在作文中都流露出上初中後學習上的不適應,甚至是學業負擔帶給自己的諸多煩惱。其中,有一個同學就特別提到數學帶給自己的苦惱,在作文的最後她發出了這樣的“呼救”——誰能幫幫我,我該怎麼辦?於是,我給她批上這樣一段很平常的話:有一個人能幫你,那就是有自信心的自己,更何況,數學老師在課後還說你在數學方面有進步呢!從這以後,我不僅能察覺到這位同學在寫作上有了更大的自信,還聽說她在數學課上表現很積極。試想,如果自己當時評改作文的時候,就是簡單的一個等級和日期,她也許會如此茫然下去,永遠找不到自信,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二***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碰到一個同樣的問題:有許多學生都不喜歡寫作文,甚至對之表示極度的厭惡、反感與恐懼,一篇作文要絞盡腦汁才能寫得出來,糟糕一點即使搜腸刮肚也未必能寫一段話。於是一到作文課,就如臨大敵,一考語文,最頭疼的就是後面的作文。如此說來,作文還哪裡有快樂可言?

  那麼怎樣才能把寫作當成一種快樂?首先,要調整心態,從心理上消除這種厭惡和恐懼感。學生為什麼要寫作文?為什麼要寫好作文?是為了考試?不是!考試只是一種檢測知識能力的手段,並非最終目的。我們學寫作文,其實從小學時的造句就開始了,作文實際就是尋求一種語言的表達,說白了,就是"說話",即怎樣把自己要說的話以最簡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達出來,讓別人明白甚至產生共鳴。一個人進入社會就會深切體會到語言的表達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多麼地重要!同學們現在雖然不能親身體會到這一點,但是在平時的閱讀中一定也能感覺到,生硬而平淡無奇的文字讀起來索然無味,而語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簡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實際上就是一個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過程,堂堂一箇中國人,總不能連自己的語言都用不通順吧?寫作文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達你個人的意思、意見、情感,是將思維轉化成文字的過程。難道這也讓你覺得厭惡與恐懼嗎?

  當然,有一點不可迴避,那就是現在寫作文基本上是為了考試,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的思維與創造力。這是教育上的一個不合理之處,需要時間去做調整。面對這種情況,同學們在心理上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傾向:寫作文是在表達自我,不是一項任務。可能有的同學會說:"我沒什麼好寫的,無話可說。"事實是這樣的嗎?是真的沒什麼要告訴別人,還是根本就是自己懶的動筆?所以說,很多時候不是沒東西寫,不是沒話說,而是自己不夠主動。有一句話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做,並不斷尋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歡寫作的人,他們的文章寫得好,興趣起了很大的導引作用。主動一點,勤快一點,寫作絕對不會再像你想像中的餓那麼難,不信你試試看!

  心理的負擔消除了,寫作中其它的困難都很容易克服。把寫作當成一種快樂,還設計到寫什麼的問題。無話可說,成了現在同學們寫作文的最大難題。為什麼無話可說?一是沒有經歷,二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其實在這方面,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寫作是在平時生活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積累不僅僅在觀察生活,還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筆去記錄生活。光去看、去發現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對所聞所見形成自己的認識,並能用文字記錄下來。也 許老師會經常建議同學們寫日記,這的確是個好建議。因為寫日記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又鍛鍊了你的思維,真正寫作文時就不會再感到為難了。日記是在積累一種經驗、一種習慣,你平常所記的東西,可以經常拿出來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裡還需要故意去生活裡找?日記其實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論、事件,甚至想像的東西都可以寫進去。課堂上或考試中的寫作儘管有限制、有要求,但畢竟是不會脫離生活,只要平時做了有心人,寫起來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作文之前,總是緊皺眉頭,一副絞盡腦汁的樣子,似乎寫作文已成了某些學生的負擔,並且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沒有新意,甚至有雷同之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再結合自己當學生時的經驗,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善於挖掘素材。即使是命題作文,很多學生也不知該寫什麼,無從下手。 並且學生的思路也侷限在一個小框子裡,經常一次作文下來,大家寫的是大同小異。例如有一次我留了一篇作文《我的媽媽》,結果,大部分同學思路幾乎都一樣,一次作文改下來,我已是筋疲力盡。由於這次作文沒有寫出新意,我認為並不是一次成功的作文。通過這次練習,我發現主要問題在於同學們的知識面不夠寬,不善於發現事物、觀察事物。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每個學生在寫作前,都仔細審題,認真構思了,並且還盡力按老師的要求巧妙運用語言,可以說學生寫一篇文章是花了很大精力的,只是在選材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後的寫作練習中,我會注意引導大家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去發現素材,儘量做到“有東西可寫”。

  2、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每個學生在認真完成一篇作文後, 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即使不能得高分,也不至於會最差。但事實是每次作文下來,真正得高分的同學並不多。這樣,大多數同學得不到老師的表揚或肯定,就會產生失望的心理,繼而對寫作失去興趣。

  針對以上情況,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善於積累。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每人準備一個摘抄本。 鑑於學生的作文基礎比較薄弱,我要求學生每個星期摘抄幾篇文章,文章的體裁、內容不限,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自己寫,但每個星期每個學生必須自己寫一篇文章。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於這種練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對寫作產生了興趣。

  2、鼓勵學生自己改作文。過去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師滿堂灌,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作文也需要改革。過去是老師全改,如今我採取學生自己改作文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有助於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以後寫作時就會注意到這些問題,而且另一方面在改作文的過程中,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三***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語文教師很怕教作文,也害怕改作文。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感到頭疼,每次作文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所寫作文言之無物,沒有感情。後進生更是不會動筆。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然後才能慢慢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那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作文的評改注重激勵機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文,首先得讓他們對作文產生興趣。而要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得讓他們嚐到寫作文的甜頭,因此,作文評改中的激勵機制是最關鍵的。    學生寫完作文後,老師要及時進行評改,而且在評改的過程中要注重激勵機制。即使是學生的作文寫得一無是處,你也要能以火眼金睛,找到他的優點之處,並寫上幾句鼓勵、讚揚的話,以提高他們對作文的興趣。特別是評語要注意使用激勵機制,這樣學生才會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才會想寫作文,而不是怕寫作文。我班有幾名後進生,起初寫的作文字跡潦草,狗屁不通,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寫些什麼,而且篇幅也極短,完全是應付了事。我並不氣惱,認真在文中找到幾個字寫得端正之處,寫上“此處寫得好!”“這個字寫得真端正!”“這個詞用得好!”而且評語我會這樣寫:“呵呵,真不錯喲,能寫這麼長的作文啦,有進步,如果字再端正一點,少寫點錯別字,就更好啦!”“不錯呀,你的作文有進步啦,繼續努力喲,下次你一定會寫得更好!”如此一來,下次他們的作文就有很大的進步啦。現在我班的後進生再也不怕寫作文啦,如今的作文能夠語句通順、連貫,能將一件事講清楚啦,這不就是激勵機制發揮的作用嗎?    對於其他的學生同樣得講究激勵機制。我鼓勵學生互相評改作文,首先找出人家作文是的優秀之處,然後寫上激勵的話;然後再去文中的錯別字、語句不通順之處,並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這樣學生才會樂意將自己的作文交給別人修改,同學之間也懂得了鼓勵的重要性了。    對於那些優秀作文,我讓學生抄好或由我打印出來,貼於班級展覽角中,讓全班同學欣賞,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時寫得好的片段、好的句子也可以上展覽角。如此一來,後進生的作文也有可能去展示,他們對作文就更有興趣啦。    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懂得如何寫作。    在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後,就得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啦。每期開學之初,我們每班都要進行大掃除,在大掃除之前,我都會佈置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注意留心觀察其他同學是如何搞衛生的,特別是他們的語言、神態、動作;在完成大掃除後,我再讓學生與小夥伴交流自己的觀察;最後再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同時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好觀察的事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有時還可以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懂得如何觀察。    三、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為他們提供寫作素材。    現在很多學生寫不出作文,就是因為無話可寫,他們每天都過得平平常常,因此覺得無事可寫。因此,每個學期,我都會組織學生搞形式多樣的活動,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比如說朗讀比賽、繪畫比賽、寫字比賽等。在搞活動前佈置學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動中的心理,認真去觀察活動中各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活動完後及時就其寫下來。老師再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完善。    四、所給的命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    老師給學生的作文命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他們才會有話可寫。我每週都會佈置學生寫一篇小作文,題目可由學生自己來定,也可由家長來命題。如果是我出題的話,我就會讓他們去寫生活中的事。如寫:吃飯。我讓他們留心觀察家人吃飯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當時自己的心理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話可寫了,許多學生寫得挺不錯的。還比如讓他們寫片段:寫出爸爸媽媽看電視時的姿勢。學生便會認真去看父母親是如何看電視的,他們看電視時都是怎樣坐的,又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如此一來,學生們都會來上一大段文字的。    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好詞佳句。    學生作文過於簡單,不夠生動具體,就是因為平時的語言太貧乏。因此,我總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籍,並懂得如何積累好詞佳句。我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準備一本摘抄本,專門用來積累好詞佳句,並且在班上開展“比一比誰的好詞多”的活動,激勵他們主動去積累詞句,並讓他們在寫作時儘量用上這些好詞句。    現在強調的是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用心去體會生活,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