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麼學語文

  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需要掌握哪些學習方法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中生學好語文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學好語文方法

  1、理清知識系統

  這有利於同學們明確複習的目標,從而形成知識網路,並在答題時更好的尋找解題依據。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複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和文言文知識系統等。

  而小系統就是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第一輪複習時要有意地將所複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絡起來。

  2、要注重利用教材

  因為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教材中的主幹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像一些文言文、詩歌、文學常識等就是完全考察教材中的內容。而對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

  3、明確語文學科的特點,調整心態

  語文不同於其它學科,成績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這就要求學生要調整好學習的心態,不能因為短期內成績沒有提高而放棄。只要根據老師的要求,學習時多加些細心和耐心,成績的提高就會指日可待。

  4、明確考點

  語文考試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古代詩文、現代文閱讀和寫作四個考點。

  學好高中語文習慣

  1.勤於誦讀的習慣

  學習語文離不開識記、理解、運用三個環節。識記是基礎,理解是關鍵,運用是目的。而誦讀則是促進理解和運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誦讀,不只是看,而是聲情並茂地念,其作用早有定論。比如我們常聽到的俗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樸素的經驗之談,無不揭示一個道理:誦讀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能力和感受能力。因為,文字是意象符號,單用眼看難以“刻骨銘心”,而誦讀把眼、口、耳、腦諸感官都調動起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記憶也就更深刻些。又因為,誦讀是一個由感知到理性反覆交替的過程,反覆誦讀,反覆思考,使人的思維漸入佳境,感受愈深,進而“意象全出”。

  誦讀的過程,是一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漸漸消化、默默吸收的過程。一篇文章反覆誦讀,讀流暢了,讀動情了,理解自然會入木三分。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誦讀習慣的培養。

   2.處處留心的習慣

  留心,就是把心思留在某種事物的上面,可以說就是觀察。但它不是簡單的觀察,其中還包含著對某一事物的思考和分析,是集察、思、析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對外界資訊進行篩選和提取。憑藉它可以發現事物的細微之處,可以捕捉初露端倪的意象,可以透視內心深處的靈魂,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為一體。

  有些同學由於缺少這種處處留心的習慣,對外界事物,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然,寫起文章來也只好“盲人摸象”了。

  魯迅說:“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看到一點就寫,多看看……”,“對任何事物都做必要的觀察,要準確、透徹,才好下筆”。魯迅在這裡講的是要“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隻看一眼半眼;講的是觀察要“準確、透徹”,不是馬虎、膚淺。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只要養成處處留心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善於取捨,其語文營養是取之不盡的。

   3.勤於積累的習慣

  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最怕的作業莫過於作文了。如果平時缺少積累,作文時一看題目便覺頭腦發脹,腹中空空然,不知如何下筆,即使搜腸刮肚也難以行文成篇。有人把大腦比作“加工廠”,為了使這個加工廠有“工”可加,就須不斷地採集“原料”或“半成品”進來。古語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善用兵者必善養兵,善為文者必善積累。使用雖在一時,功夫全在平日,沒有平時的積累,想要學好語文是很難的。因此,養成勤於積累的習慣,是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中之重。

  當然,積累材料,只憑腦子記是不行的,還要養成勤於記錄的習慣。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建立諸如“詞語集錦”、“佳句摘抄”、“材料手冊”、“寫作素材”等不同的知識儲備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學生來說,積累的內容大致可有下列幾個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修辭及文學、文化常識;***2***自己對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3***課文、報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4***通過自身實踐,為自己所自如運用的學習方法、鑑賞技巧和寫作技巧。

  積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元末的陶宗儀對身邊的事一有所感就停止耕種,隨手把它記在樹上,回去貯在罈子裡。如此日積月累,寫就名著《南村輟耕錄》,成為一代大學問家。著名作家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俄國教育家加裡寧也說過:“一切都應該好好地記錄下來,以便一旦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應用。凡是大作家,這一類筆記都寫過很多。”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重要經驗。

   4.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些同學認為,學習語文只不過是讀讀、背背、記記而已,學數理化才需要思考。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孔子在《論語》中對學習與思考的關係作過精闢的論述:“學而不思則罔”,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思考對學習語文同樣很重要。我們有些同學早讀時也很會朗讀課文,上課時也很認真,課外閱讀也很積極,可語文成績總是不理想,為什麼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缺少思考。他們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只是機械地識記;朗讀課文如同“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課外閱讀只是浮光掠影,當作消遣;寫作文只是簡單地模仿,從來不會質疑思辯。其實語文的奧妙同樣無窮無盡,需要我們去探索,去思考。那麼,該怎樣思考呢?

  ***1***比較法。比較其實是一種權衡、篩選的思維活動,是認識事物、掌握知識的一種好方法。學習語文離不開聽說讀寫,要在聽說讀寫中學會比較,從比較中鑑賞,在比較中領悟。對相同的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的立意比較;對相同的景色,可以從不同角度的描寫比較;對相同的人物,可以從不同的描寫側重點比較;對相同的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表現手法比較;對相同的題材,可以從不同的文體比較;對相同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觀點比較;對相同的內容,可以從不同寫法比較。

  ***2***聯想法。聯想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景、情,引起與此有關係的另一人、事、物、景、情的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學習語文需要聯想,尤其是寫作文,更離不開聯想。世上萬事萬物總有這樣那樣的聯絡,但不經思索就不易發現。我們平時寫作文感到思路閉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自己所寫的事物孤立起來,而看不到它與其他事物間的聯絡。如果善於聯想,發現了這種聯絡,思路就自然開闊。如汪曾祺的《衚衕文化》,寫北京的“衚衕文化”,由北京的衚衕聯想到衚衕的取名,聯想到北京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閉文化,聯想到反映北京人“易於滿足”,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的“大白菜文化”,聯想到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忍”。這些聯想,無疑拓寬了思路,張揚了主旨,豐富和加深了文章的內容。如果不聯想,普普通通的衚衕,就不會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了。

  ***3***融會貫通法。融會貫通法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就一篇課文內的各個部分或一個知識的各個部分,將其串聯起來理解,把握學習的內容和精神實質;二是由一篇課文或一個知識點推及其他文章、其他知識點,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貫通舊知。例如,閱讀《人是什麼》***高中語文第五冊***,讀到愛因斯坦論及人的社會性,任何人都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個人應當回報社會,貢獻社會。再聯絡《人生境界》***高中語文第五冊***一文所講的道理:“瞭解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顯而易見,愛因斯坦,不正是馮友蘭先生所說的道德境界中的人嗎?唯有這種道德境界的人,才能將人生的意義看作不斷地工作,把貢獻社會當作最快樂的事。通過這樣的思辯,達到融會貫通,認識就更進一步了,就能在更大範圍裡融會貫通,從而比較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達到新的境界。

  5.勤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學習語文必須充分重視課外的延伸,即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一個人一旦擁有閱讀的習慣,就會促使他博覽群書;博覽群書使他能將前人的經驗、知識融化和創新,變為自己的聰明才智。中學生不讀課外書,只將課內的書抱住,閱讀面太窄,就會孤陋寡聞,語文素養肯定難以提高。那麼,課外書籍林林總總,品種不一,內容各異,怎樣閱讀才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呢?

   ***1***多讀已有定評的文學名著。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都可涉獵,特別注意多讀一些當代的好作品,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的作品。先秦散文、漢賦、明清小說都可瀏覽。至於外國名著,也有很大的借鑑作用。通過多讀,熟悉名篇佳作的精思妙筆,獲得豐富的詞彙和精湛的寫作技巧,這樣,自己寫起文章來,優美的筆調、巧妙的構思慢慢地就會不召自來。

   ***2***多讀古典詩詞。多讀古典詩詞,不僅能幫助我們陶冶情操,修心養性,而且能提高我們對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同時,語言的形式美在詩歌裡表現得最為集中、突出。經常讀點詩歌,體會它的節奏和韻律,對於增強作文語言的生動性大有裨益;另外,若在作文裡恰當地引用、化用,則必定會為文章增色。

   ***3***多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魯迅曾告誡青年作者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作為中學生,不能只看文學書,也要看一些自然科學的書,尤其是一些科學小品文,以增加科學常識,開拓知識視野,更有效地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4***多讀報刊上的時文。報刊上的時文具有現實性和時代特徵,新穎觀點、新鮮詞彙層出不窮。經常閱讀報刊上的文章,既能提高我們的思想覺悟,又能學到不少語文知識。在閱讀課外讀物時,要勤於手抄筆錄,要手腦結合。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一定要做摘錄寫心得,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

   6.勤於練筆的習慣

  不斷地練習寫作,是有效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對此必須採取正確的態度,做到多寫、經常寫。中國有句俗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寫文章也是一樣,不經常練習,要想提高寫作水平,是很困難的;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