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設計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初中語文課本的一篇課文,文章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如何讓學生掌握這篇課文?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

  教學目標

  1.查字典,看註釋,讀準每一個字的音,掌握重點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4.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註釋,熟讀課文,並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 整體感知

  1.匯入新課: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回答曲名、作者。

  問:你從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樂曲奏出了與命運抗掙的最強音***

  貝多芬的耳疾起於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二十餘年時光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時期產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作曲,終於作出了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而擱筆,所以,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勇於直麵人生的極度苦悶並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看看耳聾後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形象?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自由朗讀,教師正音。

  “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明確: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機音樂會的情形。

  二 研讀與賞析

  1.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觸動心絃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義,然後全班討論明確,教師適時點撥或補充。

  a.“你們竟敢到獸穴裡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麼意思?

  b.為什麼貝多芬說“一棵樹好比一個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脫出來。”應如何理解?

  d.“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書裡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的,並且加以引申開的。”應如何理解?

  e.“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這裡的‘永恆’是指什麼?

  f.“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理清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們再一起認真聽一聽《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

  明確:對不幸命運的抗掙。

  3.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三 小結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於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亡。整個世界死亡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創那已經死亡的世界,重創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的創造力,只要自然界裡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課時

  一 匯入新課

  我們已經進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初步瞭解了貝多芬,卻仍對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樣刻畫的?

  二 研讀課文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導學生朗讀。

  2.學生精讀6、7、8、9段,勾畫出關於貝多芬外貌的句子,並說說這些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討論明確:

  兩肩極寬──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後面脫著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典型的藝術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不朽之作。

  外貌描寫***神情、臉、頭髮、鼻子、嘴***──是一位剛毅、頑強、善良、執著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

  三 體驗與反思

  1.學生朗讀6、7、8、9段

  2.教師點撥: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徵重筆刻畫,要做到以形傳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臉譜化。

  3.學以致用:用學到的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鐘人物速寫,所刻畫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學,不說出姓名。然後,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據所寫的外貌來判斷是誰,最後學生互評,論其寫法的得失。

  4.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這次訪問的收穫。

  5.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並聽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明確;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音。

  6.拓展作業

  a.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修養。

  b.將外貌速寫整理出來,寫在作文字上。

  c.課外閱讀《約翰.克利斯多夫》。

  二

  指導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設想

  抓住課文中的兩大要點加以深挖,突出重點,旁及其餘: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由《格列佛遊記》中“特意讓目盲者為畫家調色”匯入。此事頗不可思議,而貝多芬正是這樣一位失聰的作曲家,其中艱難不言而喻。

  二、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並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螢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況等。***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教師:適時點撥疑義,並加以提煉補充。

  小結:研討學習的經驗:應聯絡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3.小結要點一。

  要求學生:欣賞貝多芬名曲《命運交響曲》,談從音樂中聽出了什麼。

  教師小結: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裡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羅曼·羅蘭***

  師生共同為本文重擬標題,以此將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煉,並將板書補充完整。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1.匯入:我們已深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卻仍與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畫?***出示貝多芬畫像***

  2.要求學生:跳讀全文,勾畫關於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並說說這些外表的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概括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傳神,忌點點俱到,忌“臉譜化”。

  3.實踐: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

  四、歸結全文

  1.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此次訪問的收穫。選派代表概括小組學習成果。

  2.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