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抓住機會

  機會主義,也稱投機主義***Opportunism***,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可以使用一切方法,突出的表現是不按規則辦事,視規則為腐儒之論,其最高追求是實現自己的目標,以結果來衡量一切,而不重視過程,如果它有原則的話,那麼它的最高原則就是成者王、敗者寇這一條。

  

  更早些時候人們若談到成功,大家對於“出身決定一生”應該都不會懷疑,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成功,一定是因為他沒有很好的出身,也叫家庭背景。或許受“世襲”傳統的影響,大家認為什麼樣的出身就能做什麼樣的事情,沒有背景想都別想,也就是上代決定下代。我們可以把這種信奉稱為“身世主義”。再後來有了很多很多“窮人的孩子”白手起家的先例,又有“人人都能成功”的成功學傳入國門給了我們很多的鼓勵,更多的“普通人”開始有了成功的希望,大家也不再堅信“身世主義”,開始了尋夢的旅程。終於有了機會可以人人平等,所以這個時候對於“機會“的理解太深刻了,乃至於又把它信奉起來,形成“機會主義”。現如今,如果談到一個人為什麼還沒有成功,那一定是還沒有機會或者沒有好的機會!不信你看,更多的人在強調在宣導“機會”;更是有很多的人在拼命尋找“機會”,出現了很多懷才不遇的人。

  到底什麼是“機會”?

  是的,如今大家都在談機會尋機會:“我需要一次機會”“我要露臉的機會”“我需要一個發揮的機會”,“我需要晉升的機會”“我需要一個發展的機會”“我需要發財的機會”“我需要出國的機會”“我需要更好的機會!”那麼到底什麼是機會?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在一家企業培訓時,該企業的一位同事表示很羨慕在臺上演講。我說明天的課你可以去主持一下,誰知他說“我一直沒有機會上臺,所以心裡沒底,還是不要了”。我很奇怪,我說“這一次本身就是機會啊,你怎麼說沒有機會呢?以前是不是也這樣說過啊?”他說是啊,一直是因為沒有機會上臺,所以就沒有經驗,沒有經驗也就一直就沒敢上臺說過話。他的這番“饒口令”還真讓人暈乎,不過好象也有道理:既然沒有經驗,那上臺肯定說不好;沒有經驗就是沒有好“機會”來鍛鍊。試問:那機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怎麼樣才叫機會呢?很多人不知如何形容,還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在“尋找”。

  有一位網友告訴我很想去一個集團,說去面試過了可人家卻沒給他機會。我說你能知道那家企業,本身就是個機會;你能看到人家在招人,又能讓你去面試,這又是更大的機會,怎麼能說沒有機會呢?如果按照這位朋友的想法,我們還可以這樣推論:如果讓他上班了,但是後來沒有通過試用,他還會認為別人沒有給他機會;如果正式錄用了,後來分到一個“不理想”的崗位上,他也會認為沒有給他機會;如果假想他是去做銷售,和客戶談判沒有成功或成交,他同樣會認為別人沒有給他一個機會;如果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和幾個同事競爭某職位而未得,他仍認為沒有給他機會;如此下去,甚至最後出局了,他依舊沒有得到“任何機會”!

  筆者不曉得有誰能很清楚描述以上兩位朋友需要的機會是什麼模樣?而這樣的思維也絕非是個案。比如,客戶不接待他、不接受他,是客戶不給他機會;提供的銷售建議書沒有給迴音,也是不給他機會;客戶全都不理他,那就是市場不給他機會;等等所謂並非稀事。

  有“機會”就可以“成功”?

  在一些行業“機會主義”盛行,據說在這裡有的就是機會,在一些理論推算之下,這裡確實有很大的“機會”。招募人員可以“來者不拒”,只要有“夢想”。在這裡大家都很心滿意足地獲得了機會,並紛紛上馬,都想來個“馬上成功”。所有人激情昂揚,這裡“產品好、環境好、系統好”,集團也給予大量的“支援”。

  但我們很快可以看到事實是,在這裡失敗人數的比例仍是非常之大。走出來的人,與人溝通都是空泛飄渺,缺乏實質;還健在的人成了“精英”,曰“剩者為王”。當然,也有少數獲得了成功的人,這裡就是我們最值得的思考:這些的成功的人,真的靠得就是那個“機會”嗎?

  說機會大,也許當“總統”的機會你覺得夠大了吧,但是我們並不乏聽見“百天總統”,“傀儡總統”,“無為的總統”,“失敗的總統”!

  在一些媒體上總能看到大量的面試技巧和挑選企業的招法。不知怎麼地筆者看到這裡,心是很不塌實。很多企業說“很害怕,也許花精力招來的‘優秀’人員原是個應聘高手”。這些“尋找機會的高手”真的有了“機會”會表現得怎樣呢?會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有了機會,大局已定”?有過招聘的經歷人都有這樣的遭遇:“確定好面試約會卻不見人來”“試用過程中說不來就不來了,甚至沒個電話”上了班呢?時間一長,本色竟顯:“眼高手底,言行不一,極其浮燥,無能擔當,不負責任”等等,成為了對他們“本質”的評價。而作為這些“高手”***人曰或自謂“人才”***的骨子裡追求的是什麼呢?是“機會主義”,每次稍做停留,他們會一如既往地尋找著“機會”。

  或許我們並不難找到一個崗位一份工作一個專案,甚至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放棄,還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來,但是我們總不能實現“成功”。也許一開始認為該是個“機會”,但是後來當我們面對“失敗的結局和曾經的來過”,又不能不說“這不是機會”!

  “機會”在哪裡?

  半個世紀以前,當全世界的大國都在高速發展中,而作為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大中國,卻在飽受欺壓遭受分割,至於發展也許不用去談了。既然如此大國,世界為什麼就不給他機會呢?機會為什麼不屬於他呢?而後來的WTO的加入,申奧的成功,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什麼就有了機會?這一切就是靠機會嗎?而半個世紀前,為什麼找不到機會呢?

  有個朋友想搞個小生意,說要找一個好的專案,好的“機會”。怎麼個好法?他說能賺的唄!我說賣“鐵釘”如何?他噓了一聲,“那也算是生意嗎?!”也許多數的人都會如此去想賣“鐵釘”實在是開玩笑,那能有機會?是的,筆者也曾這麼認為。但在我的授課經歷中曾經遇到過一位把鐵釘買賣經營得頭頭是道的成功者、充滿“商機”。看其精深,封以“五金大王”想也不為過;

  也許你在尋找個生意機會或是工作機會,但對於“打火機”或許根本進入不了你的眼簾,這麼個“小不點”玩意兒,溫州人卻用它打破由日本、韓國等同行曾壟斷國際市場數十年的格局,使我國成為全球打火機最大的製造國,年產量佔世界總銷售量的2/3以上,創造了一大商業奇蹟;

  當你隨手把一個塑料袋扔進垃圾桶,你是否會想到這也是個機會?你也許正向一群千萬富豪貢獻利潤?這就是我們並不陌生的“破爛王”!

  如果說他們是成功的,那麼他們靠的是什麼呢?如果說他們靠的是機會,那麼你怎麼看不到呢?那麼機會到底在哪裡呢?

  “下崗”兩個字曾經是一個時期的代名詞。甚至有人用它當做詛咒,說“下崗就應該輪到你這樣的!”以此洩憤不滿。我想更沒有人覺得它是什麼機會,有的只是抱怨和嘆息。

  但是看看那些下崗隊伍中的強者們,他們把生命的樂章推向了一個高潮,開創出他們生命中原本不會出現的那輝煌的一幕,實現著人生的價值。他們靠的是什麼?或許只是想有口飯吃,更不敢奢望什麼“機會”,但是他們在困苦和逆境中,選擇了堅強、找準了定位、勇於突破,沒有經驗不怕,學習、摸索,沒有資金不怕,合、湊、節、儉,事實證明,他們可以“弱勢”變成“強者”,最終由被動者變成了主動者!

  我們很多人不知道機會的明確定義,機會能在哪裡,卻一直在尋找著。多數人總是把平凡的理解為平庸的、把微小的理解為渺小的、對近在的視而不見或視為看破的、把困難的認為是倒黴的甚至失敗的,去藐視和厭惡!或許若干年之後你回頭一看,你避開的那位“過路人”的後背上就寫著他的名字,也就是你所謂的“機會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