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閱讀題是重慶中考語文科目中的必考題型,對不少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那麼語文閱讀能力要怎麼練習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考生閱讀訓練。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僅對個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個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見的方面:人性好色、好鬥、貪得。何謂色?含義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顏悅色都屬此類,也可引申為表面上;含義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為專指夫婦一倫,為夫者能敬妻之賢德而略其色貌。“鬥”指爭鬥,戰鬥。孔子所說的鬥,主要是指人壯年時血氣方剛,好勝心正盛,容易好勇鬥狠,人們的意氣之爭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獲得,此處意指貪得。貪,泛指無節制的愛好,貪得無厭。財貨、金錢、寶物、田產、房屋、女色等都是貪得的物件。表現為對既得的唯恐喪失,也表現為對未得的貪取。

  孔子將人生大體分為少、壯、老三個階段,所談“君子三戒”是從血氣出發,但並未止於自然生命層面。孔子之後的註疏透顯出“君子三戒”從養生到養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展路向。孔子從血氣出發所談的“君子三戒”,指向了從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關注人對色、鬥、得的節制及對禮法、習俗等社會規範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正因為人性好色、好鬥、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們要有所戒懼,為此,人們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誘惑面前剋制自身,不能悖理違法,喪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們才有可能超越血氣的役使走向道德修養的提升,進而挺立道德主體、擴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為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的智慧,當代中國官員如何戒“色”?第一,修身養性,涵養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齊家,弘揚夫妻忠貞美德。如何戒“鬥”?第一,弘揚“掣矩之道”,處理好上下級、平級、同級行政官員之間的關係。第二,“正名”,官員明確自己的職權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於避免爭權奪利。第三,提倡君子之爭。在競爭、競崗、競職時,尊重社會規範、道德規範、行為規範,以禮來化解惡性競爭或爭鬥,營造和諧良性的競爭氛圍。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義之貨財。第二,理解義利關係的三重境界,有助於官員拒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為利”,就是說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圖。第二重境界是“以義為利”,就是說為官者確實有為己謀福的目的,但他是通過行善舉,為百姓服務而達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義為義”,即純粹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純粹為百姓服務而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鬥、貪得”的最終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官員唯有涵養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對色、鬥、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獲得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員內心對制度的敬畏,對色、鬥、得的戒懼,應該成為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與此相關的道德修養應該成為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資源。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主張戒色、戒鬥、戒得,也從人生的三個階段不同和從血氣特點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據。

  B.孔子所談三戒思想既對個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義重大,又對個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C.“得”主要指貪得。泛指無節制的愛好,貪得無厭。表現為對財貨、金錢、寶物、田產、房屋、女色等未得物件的貪取。

  D.“君子三戒”針對人性的通常弱點而論,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層意思指人們對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們厚於女性美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人們要超越血氣的役使走向道德修養的提升,就要對好色、好鬥、貪得有所戒懼,就需要在誘惑面前剋制自身。

  B.孔子所談“君子三戒”從血氣出發,但並未止於自然生命層面,而是顯出從養生到養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展路向。

  C.“君子三戒”為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的智慧,如修身齊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爭、以義為義等。

  D.借鑑君子之爭戒官員之鬥,是指在職場競爭中,尊重社會、道德、行為規範,以禮來化解惡性競爭或爭鬥,營造和諧良性的競爭氛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所談的“君子三戒”,從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關注人對色、鬥、得的節制,又關注對社會規範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於戒官員之鬥,官員明確自己的職權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於避免爭權奪利。

  C.“好色、嗜鬥、貪得”的最終結果都是事與願違,官員對制度的敬畏,對色、鬥、得的戒懼,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

  D.理解義利關係的三重境界來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圖,而培養“以義為利”之風,進而崇尚“以義為義”的最高境界。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C***以偏概全,原文2段貪得表現為“對既得的唯恐喪失,對未得的貪取”兩方面。

  2.B***曲解文意,原文2段“從養生到養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展路向”為孔子之後的註疏透顯出,而非孔子所談本身所含有之意。***

  3.C 【解析】表述絕對,原文最後一段“往往事與願違”表述為都是事與願違;“應該成為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中選擇性、可能性表述成絕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