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你健康嗎閱讀答案

  根據國民體質監測結果,中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雖然有國民身體素質綜合指數上升,居民期望壽命提升等“好訊息”,但是“壞訊息”更多。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人你健康嗎》閱讀材料

  2005年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與2000年的第一次相比有明顯變化。如果以2000年的統計結果為基數100,那麼到2005年,國民身體形態綜合指數為99.14,國民身體機能綜合指數為90.35,國民身體素質綜合指數為103.43,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素質正在爬升——男性可以做更多的俯臥撐了;我們的身材有點走樣——衣帶漸緊,小腹漸凸;我們的身體機能有所下降——肺活量、血壓等資料不容樂觀。

  而根據2008年初中國衛生部公佈的訊息,中國居民期望壽命由2000年的71.4歲提高到2005年73歲。

  好訊息 更會俯臥撐了

  身體素質是一個全國“普漲”的指標。

  體育總局楊光宇介紹,人的體質從國際上公認的標準看有5個方面,分別是形態、機能、素質、心理和應急能力,“但是後兩項監測的可操作性還不夠,因此報告並未納入。”

  浙江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安平則給了一個直觀的標準:對普通人來說,一個判斷體質的簡單辦法,就是看你能做多少個俯臥撐。

  國民體質監測報告說,俯臥撐反映的是肌肉耐力情況,從2000年到2005年,國人身體素質水平明顯提高,20-39歲年齡段的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

  壞訊息 腰粗了

  2005年成年男性肥胖率為9.3%,超重率則高達33.2%——而2000年時,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6%和31.9%。體育總局專家周琴璐說:“超重***而不肥胖***的人數比肥胖的人數多,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人‘預備’著胖起來。”

  和2000年以前相比,中國成年男性的體重、胸圍、腰圍明顯增長,臀圍則無變化,***社7月8日援引美國《保健事務》的一份報告稱,隨著財富的增加,中國人的腰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增長都快。“中國目前肥胖人口達3.25億人,這個數字在未來20年後還可能增加一倍,這種變化可能對中國的勞動力和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報告如此預測。

  70後、80後、90後

  1985年,原國家教委、國家體委等部門在28個省區聯合開展了《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此後,於1995年、2000年、2005年又進行了相同規模和內容的調研。

  根據過往4次調研,可以大致描繪出一個典型的“70後”、“80後”和部分“90後”在中小學時期的身體變化:“80後”男生要比“70後”男生高3釐米,重3.8公斤,“90後”男生則又比“80後”男生高1.9釐米,重3.6公斤;“80後”女生比“70後”女生胸圍增長1.6釐米,而“90後”女生比“80後”女生胸圍又增長1.3釐米。這其中,身高增長“前快後慢”,到“90後”一代速度已經明顯放慢,體重增長則“前慢後快”,到“90後”一代,重量和圍度增長的高峰仍將繼續。

  在機能、素質方面,同樣是學生時代,“80後”比“70後”的爆發力和速度明顯提高,而耐力則有所下降;“90後”則在機能和素質方面呈現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

  吃得多了,動得少了

  受訪專家常常用8個字概括國人體質變化的原因,即“吃得多了,動得少了”。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費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

  油過量,鹽也超標,傳統中國菜講究鹽味,到2002年,國人人均每日攝鹽量為12克,兩倍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

  過量的油鹽在體內執行,增加了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生率,也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風險。2002年,18.8%的成年中國人患高血壓,總人數估計超過1.6億,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萬人,並且“城鄉差距已不明顯”。血脂異常率也達到了18.6%,此外,還有3.9%的人血膽固醇邊緣升高。

  周琴璐用“靜坐為主”來描述很多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在《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報告》龐雜的表格中,她提醒我們重點關注25-39歲年齡段的體質狀況,“尤其是25-29歲年齡組的,他們大學剛畢業,從學校到辦公室,身體機能下滑得最厲害。”

  在2000年,我國16歲以上的城鄉居民中,有65%的人在這一年沒有參加過任何體育活動。以年齡段劃分,體育人口呈現出“兩端高中間低”的特點,36-45歲和26-35歲成為國人中最為“靜態”的兩個群體。2000年的統計表明,體育人口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低於非體育人口7.1個百分點,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2%,職業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7%,肥胖的發生率低於非體育人口1.5個百分點。

  ***選自《南方人物週刊》2008年第31期,有刪節***

  《中國人你健康嗎》閱讀題目

  小題1:請結合本報告概括回答“70後”“80後”和部分“90後”的體質在中小學時期有怎樣的變化。***4分***

  小題2:針對中國人健康與否的疑問,本篇報告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其根據是什麼?***5分***

  小題3:試探究“36-45歲和26-35歲成為國人中最為‘靜態’的兩個群體”的原因。***6分***

  《中國人你健康嗎》閱讀答案

  小題1:變化表現在:①身體方面,身高增長“前快後慢”,到“90後”一代速度已經明顯放慢,體重增長則“前慢後快”,到“90後”一代,重量和圍度增長的高峰仍將繼續。②機能、素質方面:“80後”比“70後”的爆發力和速度明顯提高,而耐力則有所下降;“90後”則在機能和素質方面呈現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

  小題1:整體狀況不容樂觀。雖然有國民身體素質綜合指數上升,居民期望壽命提升等“好訊息”,但是“壞訊息”更多:①國民身體形態發生改變。肥胖人口增加迅速,成年男性的體重、胸圍、腰圍明顯增加。②國民身體機能下降——肺活量、血壓等資料不容樂觀。③油過量、鹽過量導致患高血壓等疾病的人數增加。④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以“靜坐為主”,尤其是36—45歲和26—35歲兩個群體的人蔘加體育活動很少。

  小題1:①26—35歲往往是一個人成家立業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剛剛進入社會,事業處於起步階段,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也要努力建立新的家庭,繼而擔負起孕育子女的責任。所以這類人群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體育鍛煉。

  ②36—45歲往往是一個人兼顧事業和家庭的重要階段。這個年齡段的人群通常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擔任重要角色,是中堅力量。對家庭而言,這類人群又要擔負去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重任。所以這類人群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體育鍛煉。

  ③同時,這兩類人群正處於人生的青壯年時期,各項身體機能相對較好,更容易忽視體育鍛煉,所以一般用在體育鍛煉的時間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