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孩子填志願

  高考志願填報已成為父母不得不提前關心的問題,在考生忙於學習之際,父母要提前做足填報志願“功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家長時父母要注意的相關事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要做“功課”

  據瞭解,往年曾有高分考生因志願填報不合理而沒考上理想大學。因此,志願填報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而高考志願填報,學校、專業、地域等因素也是父母與考生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父母從現在起就要幫孩子蒐集這方面資訊。

  首都師範大學招辦主任孫彤認為,父母做“功課”時,首先要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並根據孩子的成績,有目的地蒐集相關資料。有的孩子選擇以專業優先填報志願。那麼,父母就要幫孩子查詢哪些院校設有孩子喜歡的專業,然後瞭解相關院校該專業的培養特點、師資情況、就業去向、往年錄取分數等。近年來,一些高校的專業採取寬口徑培養,招生時按大類,入校後在第一年或第二年再細分專業。因此,父母也要詳細瞭解這方面的政策。

  有的孩子填報志願時可能以學校為首選。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重點收集與孩子成績相匹配的院校資訊。目前,高校中有的是教育部直屬,有的是其他中央部委所屬,有的是211工程高校,有的是985工程高校,有的是民辦高校,有的是獨立學院,有的是示範性高職院校。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培養特色。父母可到高校招生網站查詢往年的錄取情況,瞭解近三至五年在本市招生的最低分數與當年本市本批次分數控制線之間的分差及變化範圍。同時,父母還要比較相近水平院校的錄取分數差異。要提醒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只看學校某一年的絕對分數和分差,更不要只看最近一年的情況。父母還要了解學校的近幾年招生政策,如人數、專業、二志願及政策加分的變化。如有條件,父母可進行實地考查。

  當然,父母還要幫孩子統籌考慮京內高校和京外高校的關係,為其填報志願時不要過分追求在京就讀。江西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老師朱花建議,往年有北京考生寧願選擇一般的或低一個層次的京內高校就讀,也不願報考京外更好的院校。實際上,北京考生填報京外院校有不少優勢。往年一些京外高校在京錄取是二志願完成招生計劃,有的高校甚至要通過徵集志願方能完成計劃,尤其是平時成績在控制線附近或只高出控制線幾分的考生,報考在京高校可能缺乏競爭力,如果報考京外高校錄取把握較大。相同成績,北京考生在京外可選擇更適合的學校和專業,由於大部分京外高校在京安排專業計劃時,為了鼓勵北京考生填報,一般會優先考慮學校的品牌、特色專業。有的高校在全國大部分省份按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北京等少數省、直轄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

  家長如何客觀指導孩子報考大學

  我們國家現在“421”的家庭模式,無形中讓每個孩子都成了家庭的中心。孩子在自己父母眼裡永遠都是最好的。很多父母在工作上、社會交往上,處理各種事情時,都能採取冷靜、理智的態度。而一旦遇到和自己孩子相關的事情時,就很難理智處理,尤其在孩子參加高考這件事上,往往夾雜感情的成分更多。很多家長不自覺地放大了孩子身上的優點,而缺點和不足則被忽略不計,不容易作出客觀的判斷,盲目希望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把對孩子的期望值定得很高,實際上,家長也是給自己定了一個很高的期望值。

  為了實現這個期望,家長精神高度緊張,情緒控制不好,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每一個分數、每一次排名,家長都會為之寢食難安、坐臥不寧。孩子考好了,名次與自己的期望值接近,家長的心就落了地,家裡也有了好的氣氛;如果孩子名次下來了,家長的心就提上去了,就會指責、嘮叨孩子,把自己的壞情緒轉給孩子,導致和孩子關係緊張。

  有一位北京考生,一模成績與重點大學錄取線差30分左右,而在填報志願時,老師曾經建議他第一志願不要填報重點大學,而母親卻堅持讓孩子報考一類院校。“沒有決心,什麼事也辦不成。”母親這樣說。

  而面對落榜的結果,這位母親仍然固執己見:明年一定會考上北大。即使考不上北大,也能考上中國政法大學。為什麼人家能上重點,我們就不能?再復讀一年,必須考上中國政法大學!可是孩子的班主任認為在高考中,該生的潛力基本發揮出來了。

  這位母親的偏激,使得母子之間為此爭執得很厲害,孩子甚至氣得幾天沒有回家。

  在高三一年裡,一些家長病急亂投醫,為了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惜重金報各種輔導班,據說某個一對一高三輔導班,一天就收到了幾十萬元的報名費。還有的家長為孩子買各種輔導資料,出手就是上千塊。細想想,家長其實真是無奈之舉,只能用花錢來買個心安,以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

  從以上這些例項可以看到,家長不能理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僅給孩子身心帶來傷害,也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只有家長冷靜、客觀,把對孩子上名校的期望值降下來,才能使自己和孩子從重壓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