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杜甫閱讀題及答案

  《野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潛藏在下面的卻是海內風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野望》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野望》閱讀原文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崖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鬆***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禕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於此橋。”這兩句寫望。

  ⑶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⑷日:一作“自”。

  人事:世事。

  《野望》閱讀題目

  ⑴“海內風塵諸弟隔”一句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作簡要說明。***2分***

  ⑵這首詩以“野望”為題,請具體說明全詩是如何扣住“望”來寫的。***4分***

  ⑶這首詩情感豐富,請作具體分析。***4分***

  《野望》閱讀答案

  ⑴參考答案:比喻,以“風塵”喻戰爭。

  ⑵參考答案:①首聯由遠及近描寫所“望”之景;②中間兩聯因景生情,抒寫“望”之感慨;③尾聯點明“望”之方式和地點,以及由“望”引發的憂慮。

  ⑶參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內風塵”表達憂國之情;②“諸弟隔”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遙”表達漂泊孤寂之苦;④“遲暮”“多病”抒發年老多病的感傷與無奈;⑤“未答聖朝”表達未能報國之憾。

  《野望》閱讀譯文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悽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野望》閱讀賞析

  這首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鬆、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杜甫四弟:穎、觀、豐、佔。只杜佔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供”,付託。“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鬱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此詩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為向內審視。尾聯才指出由外向到內向的原因。在藝術結構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