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方法
高考複習的時間本來就不是很多,如果再不掌握好的方法的話怎麼破?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小步子大目標
要小步子大目標,簡單說就是:每個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要有一個到6月6日左右自己學習實力所能達到的目標。根據現在自己的情況計算:有多少人,每半個月或一個月能提高多少,一步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複習的進度,逐步達到6月6日目己學習實力所應達到的目標。
2.抓進課堂45分鐘
有不少考生到了高三下學期就於始玩命地學,每天夜裡一兩點睡覺.早晨六點多鐘就起來,中午也不休息,他們想以時間來爭取分數,其實結果適得其反。時間是確保學習質量,確保學習水平提高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沒有時間就沒有複習水平,就沒有複習成績就沒有芍試的好成績但是,漢僅有時間還不夠,還要看怎樣有效少色使用時間一天24小時利用時間,那時間是很多,比一天利用12個小時學習時間翻一番,但是,大多數學習24小時的人其成績不會比天學習12小時的人學習成績好。很多高考狀元表示過,他們成功的決竅不在於複習時間越多越好,而在於抓緊抓好課堂45分鐘。有的狀元說,我上課一分一秒都不浪費,聚精會神聽老帥講。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想象,珍惜課堂45分鐘是我高考成功的重要法寶。
3.解決偏科,四門課程均衡發展。
高考是按照高考總成績來錄取的,當然有的學校,有的專業在考生總成績相同和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重視與該專業相關的科目成績,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數學系重視考生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該生的數學成績,外語系在考生總分相似的情況下重視該生外語的考試成績,但總的來說,高考是按總分高低進行錄取的。
因此,高考的大忌是考生偏科,用同學們的話來講,高考各科成績不能丟胳膊掉腿,一旦丟胳膊掉腿就會把總成績拉下來了,甚至影響到高考的錄取。
4,強化強項,彌補弱項
每個考生的各科成績會有一定的差異,當然我們不贊成差別太大,這會使四門課的成績失衡。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的四門課的情況有所不同。對每一個同學來講,有他的強項,也有他的弱項。有他可挖掘潛力的專案。我的建議是強化強項,彌補弱項,挖掘有潛力的專案。
5.文理科交叉複習
有的同學高考複習時喜歡把理科的課程連在一起復習,文科的課程連在一起復習。文理科的課程連在一起復習是屬於同類材料,同類材料連線複習容易產生干擾,影響複習效果。為了提高複習效率,我建議同學們務必做到理科文科交叉複習。
6.跟著老師走,不要多買習題集
高考複習階段,特別是高考衝刺階段,一定要跟著老師的步子去做,跟著老師的步伐去走,有的考生自己有自己的小計劃,小算盤,是的,每個考生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一個計劃,但你的計劃要圍繞老師的進度,老師的部署去做自己的計劃,目的是要更好的完成老師的部署,完成老師交給的作業,而不是與老師的進度、老師的部署相牴觸,另搞一套。
7.準備四個錯題本。
進入高三下學期的學生,要有四個錯誤改正本,一個語文錯誤改正本,一個是數學錯誤改正本,一個是外語錯誤改正本,再一個是文綜或理綜錯誤改正本,這四個錯誤改正本是幹什麼用的,把歷次考試,特別是重要考試,尤其是高三下學期以來的重要考試、模擬考試中不會做的題,做錯了的題登記在錯誤本上,自己再做一遍,力求做會,這樣來講,高考前,特別是高考的前幾天就不必系統地對每門課再複習了,不是說複習的遍數越多越好,一定要適當,要講究方法,講究策略,講究效率。
8.充分利用每天最佳複習時間
自理學研究證明,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每天早晨起床後半小時是複習最佳時間,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很少受其他已學過的東西對記憶的干擾,是記憶效果最佳的時間。每天晚長睡覺前半小時這個時間段它不受後攝抑制的影響,因為後面就要睡覺了,不再學習東西了。每天旱晨起床後的半小時它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因為睡覺的時候沒有學習活動,所以沒有其他東西干擾它。
高考複習技巧
一、高效複習方法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考生要完成從高中二年級的水平到準大學生的水平的躍進,沒有很有效的學習、複習方法是不行的。高考是人生最為關鍵的大事之一,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不亞於諾曼底登陸對於二戰的歐洲戰場的重要性。要打好高考這個關鍵戰役,就必須在備考複習階段制定好複習戰略,逐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和技巧。制定複習戰略時,考生必須處理好各個科目之間的關係。如果多門功課考得都很好,一門功課考得很差,即使你的總分不低,也可能沒有被高校錄取,這次考試就不是成功的。倘若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相對較差的功課上,使這門功課的分數有大幅度的提高,自己不但不會僅僅因為偏科而沒有被錄取,很可能在總分上也會有所提高,這樣的考試就是成功的,這種複習策略就是成功的。高考的分數跟錢一樣,你流血流汗獲得的辛苦錢並不比你因為一個好點子而賺的錢來得更“值錢”些,你一年辛苦勞作積攢了五千元錢,而他因為抓住機會,懂得經營,一個星期就賺了五千元,他的錢能買一臺電腦,你的錢也只能買一臺電腦,你不可能因為你的錢來得不容易而能買一臺半或兩臺電腦。高考中,在潛力大的功課上花了少許的精力得到的10分與在潛力小的功課上花了許許多多精力而得到的10分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在相同的複習時間內,複習方法得當,懂得考試技巧,懂得記憶技巧的考生得的分數肯定會更多。
因此,採用高效的複習方法,制定有效的複習策略,考生才能在高考時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三輪複習法
三輪複習法把高三的複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裡的複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輪複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複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複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應用能力提高。?
***一***第一輪複習
第一輪複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之上,對各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這一輪複習的目標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礙,為全面而準確地記憶打下可靠的基礎。不論平時多麼熟悉課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閱讀教材這一環節,因為:①以前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統的,全盤的通讀有助於整體掌握知識。②全盤的通讀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視的環節或死角。③懂得的東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帶著疑問去通讀,有助於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一般而言,考生的複習障礙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會運用、計算不準、原理模糊等等。這些都是理解的障礙,同時也是記憶的障礙。考試時,往往使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難以提取出來。通過全盤的通讀,才能對資訊進行記憶編碼,分類梳理出知識點,才能明白各學科的內在聯絡,形成系統知識網路結構。複習完一個章節,就在不看課本只看筆記的情況下,把課本中的知識點一一地過一遍。遇到記不起來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的地方,再翻開課本看看,這樣就會加深印象和鞏固記憶。?
***二***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對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深刻理解,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絡。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升實戰能力。這一輪複習的目標是徹底掌握基本知識,使各個知識點整體化、有序化、自控化、實用化,便於指導技能操作,進行思維訓練。經過解題複習,使記憶率達到95%以上。
什麼是重點?重點是指使用次數頻繁、應用價值高、又屬於基礎知識的那部分內容,它們往往是在考試中每考必現的那部分,是大綱中要求熟練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識網路橫向與縱向的“交叉點”。
什麼是難點?難點一個是知識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個是相對於考生個人的,是個體性的、因人而異的。一般性的難點往往是指概念比較抽象,易與其他概念相混,運用時易發生錯誤,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比較綜合的知識。個體性的難點是由個體思維方法的差異、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個體知識中的缺陷與漏洞決定的,這些難點老師一般不會仔細講,但它們又往往是考生在複習過程中的攔路虎,給考生造成很大障礙,成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個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學習上的難點找出來,予以特別重視。
另外,本階段考生還應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解題時,先從顯在知識點切入,挖掘出隱含知識點,構成已知條件,並由此為“嚮導”從大腦中搜索出未知條件知識點,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三***第三輪複習
第三輪主要是進行檢驗複習。考生用“嘗試回憶記憶法”把前兩輪複習過的內容想出來,強化記憶。回憶一旦進行不下去,立即看書或筆記,接續回憶線索。在回憶的基礎上,自選一到兩套模擬試題,嚴格按考場要求進行自考,鞏固記憶效果,及時進入考試狀態。
第三輪複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衝刺階段,這段時間的複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考的成敗。因此,這輪複習是三輪複習法中最關鍵的一輪。考生的腦子裡不但有了所有課程的框架脈絡,而且對於高考試卷的結構、題型也應該有了較深層次的把握。在第三輪複習完成之後,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就等高考”了。[page]
三輪複習各有側重點,但並不意味著這三輪複習是互相獨立的,其實,在考生複習的過程中,鞏固基礎、難點重點突破和綜合應用是相互滲透,?相互?摻雜的。每輪複習都要精選練習題,既注重夯實基礎又注重能力的培養。
高效複習須講究策略,要懂得放棄。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應該把精力花在能夠提升成績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時在語文科上,高考成績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時在化學科上,可能高考成績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考生應該清楚自己在什麼科目上有潛力,提升空間大,便於合理分配複習時間。同樣,假設有一科成績很差,花再多時間,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那麼就應該對這個科目有所放棄,把精力花在別的科目上。
高考複習祕訣
語文:隨時蒐集作文素材
從語文學科的特性來說,積累的途徑雖然多種多樣,但最原始首選的方法還是讀、背、默。也許並不新鮮但極為有效,這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總結出的智慧精華。因為多讀方能形成語感;多背才能積少成多;多默就能長久不忘。
關鍵在於久而久之,由量變到質變,然後還可以推陳出新,逐漸就達到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
語文要靠一點點積累,下猛功肯定沒用,高三每天跟著老師複習節奏進行,紮實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留心看過的報紙、雜誌、身邊的事情,隨時去搜集作文素材。複習時主要針對高考題型進行重點複習,如果基礎題拿分比較高,作文拿個中等偏上的分數,整體分數就很高了。
另外,目前不少學生都熱衷於口頭表達而疏於書面表達,可高考以及各種應試目前仍停留在筆試即書面表達的層面。即便有些學生已經意識到書面表達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視思路而不在意縝密表達。其結果是每次考試整張試卷東扣一分,西丟兩分,成績很難有明顯的提高。正確的書面表達應做到:細緻、周密,重點突出而言簡意賅。
數學:平常訓練不要用技巧
一份試卷的難易程度往往呈現“低起點、緩坡度、翹尾巴”的局面。比如選擇題和填空題,一般而言,前面1—10題的難度是慢慢上升的,第10題一般而言難度較大,但第11題不一定就比第10題難。建議考生不要在難度較大的題上糾纏。
高考數學滿分150分,假設最難的兩道題沒做,但簡單的、會做的題目都答對了,成績上130分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應該先保證會做的都做對,其他難一點的題可以再拼一拼。在平時訓練不要用一些方法、技巧類的東西,有些同學為了速度,會用一些考試技巧,比如選擇題用排除法去做,其實這樣不對,因為這道選擇題有可能在其他試卷中以其他形式出現,所以應該把每道選擇題也當作大題來做,把一步步的原理弄清楚。
另外,平時要養成好的書寫習慣,因為答數學大題時必須要把步驟寫得很清晰,才能拿到各步驟的分數。
許多考生注重練而不注重看,這是一個誤區。小鹿認為,數學複習,做題練習固然重要,但切忌只練不看,紮紮實實地看教材,教材上的概念要讀幾遍,該背的一定要背。
英語:以課內學習為基礎課外為拓展
英語試題分很多塊題型,要抓住自己的弱項有針對性地去補救。比如某個同學不擅長閱讀或者完形填空,在老師整體複習時就要重點學習,也可以自己買該型別的題目做。英語學習中如果發現自己哪裡有漏洞,要主動去補上,不要太機械地跟著老師走。另外,背單詞也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看英文小說很難,有畏難心理,但看了就知道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英語比較好的同學有可能覺得老師留的作業太簡單,就跳過去搞課外的內容,這樣也不好。英語學習可以以課內為基礎,以課外為拓展。
總體來說,複習中,首先應按照老師的節奏、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聽課的效率。對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及時、認真完成,不浮躁。
小鹿建議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運用練習。通過結合高考考點進行鍼對性訓練,在很短的時間內複習完所有的語言知識,提高複習效率。另外,學習資料一定要精,太多的話只會降低效率,影響複習效果。
文綜: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
文科是有很多知識點,但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而這種聯絡是很多樣的,可以根據專題,也可以根據邏輯有意識地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把知識系統化,這點對於學習歷史和政治是非常有用的。地理學習要習慣看圖,每天抽出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熟悉地圖。
對文科生來說,一定不能死背,要理解知識點背後深刻的含義,把它們融匯在一起。要學會自己去歸納總結,根據當年的熱點來輻射全書的知識點,比如今年高考教育是熱點,看書中每一章節哪些東西涉及到教育,自己把它歸納整理出來,如果考試考到教育,就可以很快檢索出知識點了。
對於做題,要做有質量的題目,不要陷於題海戰術,那樣會很低效。另外,很多同學都知道要整理錯題,更重要的是整理出來後要去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種錯誤一定要總結出來,不是說會了某一道題目就可以了,要反覆挖掘、舉一反三,找出自己的思維誤區所在,把題目吃透。
理綜:不應該盲目地去多做題
理綜學習中,物理和數學更接近一些,生物和化學的學習有點介於文理科之間的感覺。有人覺得學理科一點都不用背,但像生物、化學這兩科,很多東西是死的。有些東西只要花工夫記了,高分肯定可以拿到。
還有很多同學做理科題有一個誤區,知道自己哪裡比較差就特意去做很多題。其實要想提高比較弱的專案,採取的方法不應該是盲目做很多題,而是要把一些沒有想清楚的原理想明白,因為沒搞清楚,即使這道題做對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對,這樣很容易打擊自信,而且沒什麼實質性的提高。花時間想清楚原理,比做十幾道甚至幾十道題目更有用。
另外,要重視錯題本,到了考試複習時翻翻錯題本或者把錯題當成新題再做一遍都很有好處。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