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運算律教學教學設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四年級數學運算律教學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用。

  

  教學目標

  1. 在對已學知識的整理和複習中,進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能合理、靈活、正確地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 能聯絡生活實際運用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導觀察。

  談話:下面是某新華書店銷售的三種圖書的價格。

  出示:

  書 名

  每本書的價錢***元***

  《數學故事》

  12

  《成語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問:觀察表格,你能從中獲得哪些資訊?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如:買一本《數學故事》和一本《成語故事》要用多少元?買三本書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級有5個班,每個班買3本《數學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隨著學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並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

  2. 解決問題。

  提問:同學們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麼多數學問題,你想解答哪些問題?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並想一想才能怎樣比較快地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解決自己所選擇的問題,教師巡視。

  反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計算的?***著重交流是怎樣運用加法或乘法的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的***

  板書:12 + 15 + 18 12 × 3 × 5

  12 + 18 + 15 12 × 5 × 3

  比較:觀察上面的兩組算式,你想到了什麼?

  3. 揭示課題。

  談話: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經常要運用加法、乘法的運算律,使計算簡便。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板書課題:運算律複習***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你想怎樣複習?通過複習達到什麼要求?

  [說明:從現實情境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注意對複習方法進行指導,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二、 合作交流,知識梳理

  談話:下面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學過的運算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出來,並在小組內交流你整理的結果。

  學生獨立完成整理,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整理方法有:舉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組活動: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經學過的運算律,請把你整理的結果和小組裡的同學一起分享,並討論一下,能把你們小組同學的各種方法整理在一張表格裡嗎?試一試。

  組織交流,由小組選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據學生的整理結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舉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加

  法

  交換律

  結合律

  乘

  法

  交換律

  結合律

  [說明:讓學生自己整理已經學過的運算律,便於學生加深對加法和乘法運算律的理解,同時,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 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題目:

  下面的計算分別應用了什麼運算律?在括號裡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 40 × 25 = 76 × ***40 × 25****** ***

  125 × 67 × 8 = 125 × 8 × 67*** ***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題目:

  先在括號填上適當的數,再連一連。

  81 + *** *** = 0 + 81 乘法交換律

  16 × 4 × 25 = 16 × *** ***加法交換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結合律

  a × 56 × b = *** *** × 56 加法結合律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組題的計算結果相同嗎?為什麼?

  ***1*** 88 + ***24 + 12*** ***2*** 28 × 15

  ***88 + 12*** + 24 7 × ***4 ×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 45

  856 - 656 - 120 540 ÷ 9 ÷ 5

  要求:比較每組的兩道題,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嗎?各是應用了什麼運算律或運算性質?

  4. 算一算。

  出示題目:

  你能分別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幾個數的和,圓中幾個數的積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演算法,並說一說怎樣算比較快。

  [說明:通過一組有層次的練習,引導學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數學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地加深對運算律的理解,為靈活應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四、 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1. 下面是某校學生生活區今年上半年用電情況,根據相關資訊,解決下列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求出一共用電多少千瓦時,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分組彙報怎樣算比較快。

  提問: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2. 下面是四***2***班馬小平同學閱讀三本課外書的情況統計。

  提問:根據表中資料,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提問:怎樣分別求出每本課外書一共有多少頁呢?怎樣算比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獨立解決。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後,指名介紹自己的演算法。

  師生共同評價各種演算法,並總結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的方法。

  [說明:本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兩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問題中沒有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但學生通過分析題中的資料,會發現這些題具備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特徵,通過計算、交流、反思等學習活動,進一步感受運算律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五、 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提問:今天的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並評價自己與同伴的表現。

  [說明:讓學生適時反思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所得,及時評價自己與同伴的學習行為、態度,大膽地說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難,提出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六、 課後延伸,挑戰自我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 ***17 × 8*** ×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 32 × 125

  [說明:課後安排富有挑戰性的練習,不僅可以進一步深化本課學習內容,更為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運算律教學教學反思

  這個星期和學生一起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學生對於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然而對於乘法結合律則運用得很糟糕。

  細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學生現在只是能夠初步認識,就算弄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學生不能正確的分析算式並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如遇到25× 16就不知道如何計算,有時會把16分成10×6,有時會寫成25×10+6 ,針對上述情況還需對學生加強算理、演算法的理解,要在學生的腦海中滲透“湊整”的思想

  第三,對於有些算式,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不會靈活處理。

  綜上所述,學生並沒有深刻體會到運算定律帶來的方便,解決辦法只能是多講多練,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複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題。等接觸的題目型別多了,我想學生會得到一個明確地感悟到原來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運算過程變得簡單,這樣,學生在計算的時候,自然就會去運用了,而且會十分的感興趣。

  數學運算律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運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現的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歷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1.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運算及逆運算。

  二、說學情

  今天我們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運用這些定律使一些運算得到簡便。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運用能力不夠,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形象思維佔主導,個人思維常受一些定勢思維的干擾。對於複雜些的計算題,其理解、掌握還不夠,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探索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