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咳按摩哪個穴位

  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然而此時的溫度忽高忽低,極易讓我們患上感冒。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乾咳按什麼穴位

  1、乾咳按什麼穴位好

  1.1、合谷穴

  俗稱“虎口穴”,對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療效。虎口中間的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拇、食兩指併攏時,在肌肉隆起之最高處,是人體重要的穴位。指壓時,用對側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勻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鐘。但體質較差者,宜輕刺激。

  1.2、天突穴

  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氣、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氣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腫痛,梅核氣,咳唾膿血等。

  1.3、厥陰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釐米處,只要在此處用力壓6秒鐘,不論是咳嗽或喉嚨有異物存在,立即止咳。採用這種方法時,必須邊吐氣邊進行,只要重複三次就能見效。

  1.4、太淵穴

  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外側緣。每日按壓,不拘次數。能止咳化痰,通調血脈。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

  1.5、膻中穴

  在兩乳頭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氣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悶,氣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膿血,產婦乳少,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

  1.6、列缺穴

  手腕靠姆指側的骨骼側面,腕橫紋上1.5寸***約兩根指幅寬***。對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都有幫助。適用於所有的咳嗽型別。

  按壓方法:雙手的虎口交叉互扣,食指伸直摸另一手手腕的橈側,會摸到一個淺淺的凹陷,就是列缺穴。按壓六秒後輕輕放開,如此重複二十下,再換另一側按壓。

  2、乾咳是什麼原因

  2.1、感染

  咳嗽的形成和發作與反覆呼吸道感染有關。在咳嗽患者中,可存在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的特異性IgE,如果吸入相應的抗原則可激發咳嗽。

  在病毒感染後,可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應性增高。

  2.2、食物

  由於飲食關係而引起咳嗽發作的現象在咳嗽病人中常可見到,尤其是嬰幼兒容易對食物過敏,但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引起過敏最常見的食物是魚類、蝦蟹、蛋類、牛奶等。

  2.3、氣候改變

  當氣溫、溫度、氣壓和***或***空氣中離子等改變時可誘發咳嗽,故在寒冷季節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多發病。

  3、乾咳的治療偏方

  3.1、芫荽湯平傷風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洗淨,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芫荽,飴糖攪拌後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

  適用:發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3.2、白蘿蔔蜂蜜治風寒咳嗽

  做法:大白蘿蔔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將蘿蔔洗淨,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

  適用:發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3.3、鮮梨貝母治咳嗽肺癰

  做法:鮮梨500克,貝母末6克,白糖30克。將梨去皮剖開,去核,把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內蒸熟。早晚分食。

  適用:清熱化痰,散結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癰,症見胸痛,寒戰,咳嗽,發熱,口乾, 咽燥,痰黃腥臭或膿血痰等。

  乾咳怎樣護理

  1、運動健肺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適當的體育鍛煉。可根據人們的喜好不同,體質差異,分別選擇合適的鍛鍊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門球、練氣功等。

  2、按摩養肺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3、歡笑宣肺

  笑口常開不僅是治療百病的“良藥”,也是促進體內器官年輕的“靈丹”,對肺尤其有益。笑或唱歌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加,可促進肺內氣體的交換,從而消除疲勞,解除抑鬱,祛掉煩惱,有助於恢復體力與精力。

  2、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

  汙濁的空氣對呼吸道粘膜會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腫、分泌異常或加重咳嗽,嚴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狀。因此,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應定時開窗換氣。家人有感冒時,室內可用醋燻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避免過敏源。

  乾咳不能吃什麼

  1、忌寒涼食物,咳嗽時不宜吃冷飲或冷凍飲料。咳嗽時如飲食過涼,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症狀加重,日久不愈。

  2、忌肥甘厚味食物,中醫認為咳嗽多為肺熱引起,兒童尤其如此。日常飲食中,多吃肥甘厚味食物可產生內熱,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容易咳出。

  3、忌魚腥蝦蟹,一般人都知道咳嗽需忌“發物”,不宜吃魚腥,魚腥對“風熱咳嗽”影響最大。

  4、忌甜酸食物,酸食常斂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