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霧中的故事

  “五里霧中”原指修道,現形容迷離恍惚、不知所從的狀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張楷,字公超,是東漢人,對道學很有研究,門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訪他的人車馬盈門,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開辦旅舍飯館賺錢,張楷只好搬家。張楷很窮,以擺攤賣藥維持生計。

  永和年間,被推薦出任長陵***今咸陽市東***縣令,張楷不就,搬到華山峪隱居,一時到華山峪求道者很多,致使華山峪成了集市,人們索性把華山峪叫成公超谷。張楷能在五里範圍內瀰漫雲霧,人們把學道叫“學霧”。元和三年,皇帝召他,他又推脫了。張楷活了70歲。

  拼音:​五里霧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英 文 bewilderment

  五里霧中原指修道,現形容迷離恍惚、不知所從的狀態。

  出 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示 例 郭沫若《關於非正式五人小組》:"對於政協各項協議不大明瞭的朋友,或許到現在都還在~吧。"

  相關人物介紹:

  張楷,字公超,張霸子。通《嚴氏春秋》、《古文尚書》。門徒甚多,隱居於弘農山的住處因之成為集市。累有辟舉,皆不應。傳說張楷能作五里霧,即在五里範圍內能使雲霧迷漫、籠罩。桓帝時曾收捕獄中。《尚書注》。年七十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