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風俗習慣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一般的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風俗習慣:醃製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風俗習慣品嚐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時候適當進補可平衡陰陽,但進食過多高熱量的補品,會導致胃、肺火盛,表現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祕、痔瘡等。因此。進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進補的條件,虛則補,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效能和適用範圍,還應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蘿蔔、松花蛋等。

  風俗習慣:氣虛者的補法

  所謂氣虛即氣不夠用,動則氣喘、體倦、懶言、常自汗出、面色眺白、舌淡白、脈虛弱無力。氣虛之人可選用人蔘進補。

  人蔘性溫、味甘微苦,可大補元氣,是補氣要藥,《本經》謂“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近代研究證明,人蔘可調節網狀面板系統功能,其所含人蔘皁甙。確實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時。可用人蔘一味煎湯,名獨蔘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人蔘若切成飲片,可補益身體,防禦疾病,增強肌體抗病能力。

  血虛者的補法

  所謂血虛,即是營養人體的物質不足,不能發揮濡養人體的作用,表現為不耐勞作、面色無華、蒼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脈細。血虛體質者當選龍眼肉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