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

  下面考試網為大家結合申論行測考點:資料分析進行分析點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
 

  資料分析部分在整個行政能力測驗試題中比重大而且單題分值較大的,行測考試整體的發展趨勢上也加大了對該部分的考查力度。在這個方向上國考就是一個風向標,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雖然減少了資料分析的題量,卻加大了這部分的難度。2014年省考行測資料分析部分在歷年考察中,難度也在逐年加大。下面老師將從三部分來給大家講解資料分析的學習。

  首先,同學們要熟悉讀懂資料分析,掌握資料分析常見的關鍵詞。

  常見的關鍵詞有表示比例關係的,比如:百分數、百分點、成數、倍數等;

  更難一點的有:翻番、增長率年平均增長率***複合增長率***等。表示比較方式的關鍵詞有:同比、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物價指數、上證指數和區域價格指數等***基尼係數、恩格爾係數等。我們通過閱讀材料瞭解這些關鍵詞的含義以及計算方法,這會對我們以後的解題無論在準確性還是在速度性幫助很大。

  其次,我們要掌握資料分析的考察具體形式及解題技巧。下面我們分類別具體介紹:

  第一類:文字性資料分析。

  文字資料分析題是用陳述的方式將一系列相關資訊羅列出來,要求考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解答,主要考查應試者對一段文字中的資料性、統計性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與加工的能力。

  文字資料分析題是資料分析測驗中較難、較複雜的部分,因為它不像統計影象那樣具有直觀形象、一目瞭然等特點,其資料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為眾多資料都隱藏包容在一段陳述中,需要應試者從需要的資料逐一找出,並將相關的資料串起來。這就要求考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而準確地把其中包含的各種數量關係及其數量之間的關係,並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才能得出準確的答案。這裡向同學們推薦的是關鍵詞法,要學會把有用的關鍵詞在文段中標註出來,一般可選用直尺或者畫圈方式,但怎麼知道關鍵詞,這還需要我們從問題入手,看看問題問的是什麼,在資料中找尋關鍵詞。另外,還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細節、伏筆,有些文字陷阱會誤導應試者做出錯誤的選擇。

  在所有的資料分析題中,文字資料題是最不易處理的一種。在遇到這類題時,切忌一上來就找資料。因為這種題是一種敘述,敘述就有語意,有語意就可能讓人誤解,而且其中還會設定一些小的陷阱和易混淆成分。如果一上來就直奔資料,而對材料陳述的內容不屑一顧的話,很可能背離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誤。

  做文字資料分析題,在拿到題目之後,首先要將題目簡單通讀一遍,這個時間不要太長,推薦時間為30-60秒。在這一分鐘內我們要簡要了解一下文字敘述的方法,是採用總分還是並列的敘述,內容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後仔細看一下後面的問題,接下來再有針對性的認真讀一遍材料,關鍵詞作出標記,篩選有用資訊,排除干擾資訊。最後,然後根據題目尋找相應的文字資料進行作答。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準確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對材料中的各項資料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

  有些人可能不喜歡做那些統計表的問題,面對大堆的資料覺得無從下手,而以為文字資料非常容易,這種想法常會導致在文字資料題上丟分。前面就已經說過,在資料分析中,最難的一類就是綜合性的判斷,統計表分析題只涉及對數字的比較和處理,雖說複雜點,卻相對比較容易得分;而文字資料題卻加上了對語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說,它比統計表又多了一個環節。這對那些急躁而又輕視文字資料的考生來說,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第二類 統計圖分析

  統計圖是運用幾何圖形或具體事物形象來表示現象之間數量關係的圖形。它具有直觀形象、通俗易懂、便於比較等顯著特點,在資料的統計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統計圖的種類有條形圖、圓形圖、曲線圖等,它們各自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功用。條形圖是資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圖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縱式條形圖和橫式條形圖;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為條形比較圖和條形結構圖。圓形圖是以圓形面積或以圓形面積大小來表示統計指標數值大小的圖形,常用的圓形圖有圓形面積圖和圓形結構圖。曲線圖是利用曲線的升降起伏來反映現象的數量變動情況及其結構變化趨勢的圖形,又稱線圖。常用的曲線圖有動態曲線圖、相關曲線圖、計劃執行曲線圖和次數分配曲線圖。

  統計圖通常由圖題、圖軸、標目、圖形、圖注等所組成。

  1、圖題是統計圖的名稱,又稱標題,位於圖下正中處;

  2、圖軸是指在直角座標上作圖的縱橫兩軸,分別稱為縱座標和橫座標;

  3、標目是指在縱橫兩軸上表示間距刻度的各種單位名稱;

  4、圖形是指用來說明圖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圖形線條或顏色的含義;

  5、圖注是指圖形或其區域性,或其中某一點需要藉助文字數字加以補充說明的內容。

  常見的統計圖有餅形圖,趨勢圖,柱形圖,網狀圖,混合圖。統計圖與統計表及文字資料不同,它的資料蘊含在形象的圖形之中,需要考生對圖形進行一定的分析之後,才能得到所需的數字資料。有些統計圖比較簡單,一目瞭然,但近年考題趨難,餅圖中包含的分類項增多,更有的出現了一題多圖現象,這要求考生認真細緻一些。解答統計圖分析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應讀懂圖。統計圖分析試題是以圖中反映的資訊為依據,看不懂資料,也就失去答題的前提條件。因此,應當把圖中內容的閱讀和理解作為正確答題的首要條件。

  2、讀圖時,最好帶著題中的問題去讀,注意摘取與試題有關的重要資訊。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對資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減少答題時重複看圖的時間。

  3、適當採用“排除法”解決問題。統計圖分析題的備選答案,通常有一兩項是迷惑性不強或極易排除的,往往通過圖中反映出的定性結論就可以排除;在進行計算時,往往通過比較數值大小、位數等可排除迷惑選項。

  4、注意統計圖中的統計單位。

  第三類 統計表分析

  統計表是指把獲得的數字資料,經過彙總整理後,按一定的順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內的表格。任何一種統計表,都是統計表格與統計數字的結合體。統計表是系統提供資料和積累資料的重要形式。

  一個統計表至少由標題、標目、線條和數字四部分構成。

  1、標題是表的名稱,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統計資料的內容;

  2、標目說明表內數字的含義,標目包括橫標目和縱標目,用來表示表中被研究物件的主要特徵;

  3、線條是指表的邊框、頂線和底線;

  4、數字是表內統計指標數值。在數字格中,若出現“……”符號時,表示暫缺或省略不計;若出現“——”符號時,則表示該格不應有數字。

  統計表具有一目瞭然、條理清楚的優點,答題時首先要看清標題、縱標目、橫標目以及註釋,瞭解每行每列的資料所代表的含義,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答題。

  一般來講,關於統計表的問題,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直接從圖表上查閱答案,這種問題比較簡單;第二種需要結合幾個因素,進行簡單的計算,這就要求應試者弄清題意,找準計算物件;第三種是比較複雜的分析和計算,需要綜合運用圖表所提供的數字。

  在解答統計表問題時,首先要看清試題的要求。通覽整個材料,然後帶著問題與表中的具體數值相對照,利用表中所給出的各項數字指標,研究出某一現象的規模、速度和比例關係。

  最後,計算方法的應用也是我們在做資料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對這部分,同學們需要加強練習,好的計算方法能幫助我們節省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把估算應用到含有大量計算的資料分析題目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控制估算中的誤差可以使估算更有效,更準確有用。這裡我們就不細談了。

  總之,資料分析的解題還是有一定思路和方法的,屬於中短期突擊可以練出來的,經過一個階段的針對性的練習,大家應該可以從這個部分取得分數,所以這部分還是希望同學們認真複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