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手抄報

  語文美教育,就是通過對語文美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鑑賞、表現和創造語文美的能力。做語文手抄報能讓學生自己體會語文的魅力。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欣賞

  圖片:語文天地

  圖片:遨遊漢字王國

  圖片:蝶沉吟

  圖片:語文報

  圖片:漫遊語文世界

  圖片:漫遊語文世界

  資料:語文知識

  衡山居士----文徵明

  清真居士---周邦彥

  六一居士---歐陽修

  清蓮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東坡居士---蘇軾

  四明狂客---賀知章

  內容:語文猜字謎

  紫花不可依,次子叢中戲***打一字*** —— 謎底: 芫

  俺家沒人***打一字*** —— 謎底: 奄

  廟裡坐著土地公***打一字*** —— 謎底: 莊

  皇上的耳朵***打一字*** —— 謎底: 聾

  神況一半***打一字*** —— 謎底: 祝

  木上長黑點***打一字*** —— 謎底: 術

  大口吞小口,貝字裡邊走***打一字*** —— 謎底: 圓

  拜佛***打一字*** —— 謎底: 拿***雙手合十***

  資料:語文成語故事

  【成語】: 改弦更張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解釋】: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於《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又見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時未調,改弦當更張。”下面故事從《漢書》。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叫董仲舒,廣州***今河北棗強東***人。他學習非常用功,整天埋頭在書房裡學習,書房附近的園圃,兩三年都顧不上看一看。後來,他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

  當時,漢武帝劉徹舉賢良文學之士,請他們對施政方針提出建議。董仲舒說:漢朝繼秦而立,秦朝的舊制度都不適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經陳舊不堪,沒法使音調和諧了,必須把它解下來,更換新弦,然後才可彈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後才能把事情辦好。應當更換琴絃而不換,就是第一流的音樂家也彈不出優美的音調來;應當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賢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創造令人滿意的政績。

  ……董仲舒還向漢武帝建議:“諸不在六藝***即《禮》《樂》、《詩》、《書》、《易》、《春秋》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些,都為漢武帝所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變更方針、計劃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