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懷

  摘要:陶淵明的詩歌質而自然,充滿著一種山水情懷,這與他“愛丘山”的本性相契合,與他渴望迴歸自然、親近自然的襟懷和意趣相統一。他的詩歌“論懷抱則曠而且真”,主要表現在他骨子裡的山水情結和外因作用下任真閒適、欣豫自遠的追求上。他作詩喜用山水意象,例如山和澤,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寫清新之境,抒發其對山水的依戀和渴望與山水相融的情懷。同時,他的個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圓融通脫的特點,故能恰到好處地把主觀情感融入到客觀物鏡之中,達到無我之境,並向世人傳達一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體渾融,體現了陶淵明詩歌中深藏的山水情懷。

  關鍵詞:陶淵明;山水情懷;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山水性情

  論文型別:理論研究

  史論陶詩,一般多以“蕭散沖淡”***朱熹***[1]、“質而自然”***嚴羽***[2],“沖淡高潔”***梁啟超***[3]、“和諧靜穆”***朱光潛***[4]等作概括,認為它自然情深,可以與《詩經》三百篇相媲美。本文著重從“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和“山水性情”三個方面對陶詩做一點淺層次的分析,聊以探求陶詩中的山水意境以及深蘊在這意境中的詩人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理想,即山水情懷。

  一、陶詩中的山水情結

  陶淵明擅長“以情造境”,他的詩歌古樸自然,詩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體現山水情懷,究其源動力,在於他的山水情結。相較於一般文人,“陶淵明與他們不同的地方,便是他與大自然之間沒有距離。在中國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與物境冥一的人。”[5]詩緣情而發,他從山川河澤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詩,他的詩“論懷抱則曠而且真”[6],讀者能觸景生情,情以景觀。陶詩中出現的物象諸如山和澤大多包含著詩人欣豫自遠、委心事外的態度,本質上是一種山水情結的實體化。

  具體而言,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性本愛丘山——骨子裡存在著親近山水的基因

  陶淵明的一生是與山水結緣的一生,單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五首》其一***這十個字,我們便可感知迴歸自然是與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愛丘山”的意思就是“愛自然”,“性本愛丘山”說明他的骨子裡存有著親近自然的因素。他渴望並在後二十年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已融成大自然的一員,他不再是山水的旁觀者、欣賞者,更不是佔有者,山水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於他的喜怒哀樂裡。雖然曾經“誤落塵網中”***同上***,還“一去三十年”***同上***,但就像羈鳥戀著舊林,池魚思著故淵,他“目倦川塗異”***《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無時或忘地“心念山澤居”***同上***,最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五首》其一***,嚮往山水的心被徹底放飛,即使面對死亡,他也可以高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擬輓歌詞三首》其三***從他的詩句中,我們或多或少可以領略到詩人對山水的喜愛和眷戀。那些山,那些澤***水***,以及山澤間的動物和植物,都充滿著一種非凡的魅力,誘惑著他走近。“山澤久見招”***《和劉柴桑》***——山澤哪裡會真的招呼人,只因為詩人心思歸隱,在山水情結的作祟下,他才會覺得山水見招。這是情結與實物之間的通感。也正因為詩人“性本愛丘山”,擁有著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懷,所以別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觀在他筆下卻顯得格外親切,他的詩歌才能任懷得意,營造出一種屬於山水獨有的意境。

  2、悵恨獨策還——黑暗社會壓迫下渴望迴歸自然

  陶淵明生於一個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在年少時,他也有過建功立業、兼濟天下的巨集圖大志,但他真醇的秉性受不了宗室鬥爭、軍閥奪權的政治野心,受不了不斷的血腥殺戮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更兼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便選擇了歸隱這條路。選擇歸隱,證明他“愛丘山”的夙願壓倒了“逸四海”的猛志。歸隱後,可以“種豆南山下”***《歸園田居五首》其三***、“久去山澤遊”***《歸園田居五首》其四***,可以嘗試“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歸園田居五首》其五***,可以懷想“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飲酒二十首》其十***。總之,山與水可以緩解他心頭的壓力和疲勞,洗去他因見過太多世俗社會的黑暗和汙濁而引發的厭世情緒。與山水相融,把山水田園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和歸宿,是陶淵明在黑暗社會的壓迫下作出的明智選擇,作用其中的除了他骨子裡擁有的高尚節操和愛山又愛水的真性情,當然也離不開黑暗社會壓迫人性的反面驅動。

  “性本愛丘山”和“悵恨獨策還”***《歸園田居五首》其五***分別是山水情結形成及表現的主觀和客觀因素,作用在陶淵明的詩歌寫作上,便形成一種沖淡自然、清新流暢、古樸質直、醇厚雋永的詩風,感情真摯而富有奇趣,故金代元好問以“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醇”[7]總括其詩歌特點。他的山水情結與他詩中的山水意象巧妙融合,一起構成一種渾融的山水意境。

  二、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意象

  陶淵明的詩歌抒情沁人心脾,寫景豁人耳目,深得隱逸之趣。在他的眾多詩歌中,山水意象的運用極其頻繁,慣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寫清新之境。這些意象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但都體現自然的特點,即以山水為美的物件,追尋山水,主要是為了滿足追尋者對美的要求。其中,廣義的山水意象包括山、澤、鬆、蘭、鳥等與山水相關的生命和物事,狹義的山水意象則單指山與水***主要是澤***。下面,我們便從山與水的意象分析陶詩的山水意境,探求陶詩的山水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