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模式論文
休閒農業是當今國內外休閒產業發展的一個新領域,正在成為人們休閒消費的一個新熱點。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休閒農業的商業模式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休閒農業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農民,這個曾經市場經濟執行機制下的弱勢群體,如今漸漸融入這種機制,開始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嶄露頭角。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休閒農業都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從休閒農業商業模式的運作機制入手,淺要剖析休閒農業及其商業化的時代必然,希冀對新形勢下農業的轉型、農村的繁榮和農民的小康有所建樹。
【關鍵詞】休閒農業;商業模式;發展機制
一、休閒農業與休閒農業的商業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逐日蛻去小農社會下的傳統生產外衣,漸次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也從舊有意義上的精耕細作轉向極具市場經濟特徵的商業化運作,休閒農業即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典範。所謂休閒農業,是指在現代農業經濟理念下充分運用農村社會特有資源***田野風光、廣袤土地、風土民情、農家生活等***而發展起來的集農業生產、度假休閒、觀光旅遊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
農業作為一種產業,其最終的發展目標與建築業、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一樣,都是為了追求經濟上的利潤,而經濟利潤的獲得必然要走商業化、市場化這條道路。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場性,商業化運作是其存在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完善休閒農業的商業化運作模式,關係著農業經濟轉型的成敗,也關係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推進和農民的發家致富。毫無疑問,休閒農業的商業化是破解“三農”癥結的有效嘗試。
二、休閒農業的發展模式
“法無定法,招無定式”,休閒農業的發展自然也不會有統一規制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參照標準,休閒農業的發展可分為不同的模式。其中,我們最常見的有“農家樂”模式,觀光農業模式,度假休閒模式,產業開發模式和科普教育模式等5種。
“農家樂”模式是指農村主體***村集體或個體村民***利用自身農業資源***農業耕地、農產品、自有房屋等***和相關藝伎面向都市群體發展的以體驗農家生活為特色的休閒農業經營形式。其主要表現為體驗農業生產、品嚐農家菜餚等參與性活動,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休閒農業模式。
觀光農業模式是指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利用自身農業產品資源面向都市中青年白領階層發展的以農業參觀、農產品採食為主要特徵的休閒農業經營形式。其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的參觀遊覽、採摘果實等體驗性活動,以此來獲取身心的放鬆和感官的享受。是一種輕鬆愉悅的即時休閒選擇。
度假休閒模式是指農村主體依託農村整體自然、社會資源***農業生產資源、自然風光資源、人文習俗資源等***面向社會大眾發展的以農村旅遊為主要特色的休閒農業經營形式。其主要表現為度假受眾一定期限內的觀光旅遊,情感體驗等活動。對於久居都市的忙碌人群來說,是迴歸靜謐,迴歸自然的一種上好抉擇。
產業開發模式是指農業經營主體以第一產業的農業為基礎,結合農產品加工、包裝、銷售等第二、三產業經營形態高效、深度挖掘農業資源潛力的休閒農業發展模式。其主要表現為以農產品為核心的農業產業鏈的延展,如特色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發展形式。
科普教育模式是指農村主體憑藉自身農業資源的獨特優勢與博物館、科技館、企事業單位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等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的農業生產試驗區或展覽區。其主要價值有兩個方面,一是承擔科普知識宣傳等社會教育功能;二是充當企事業單位等科研機構涉農產品研發的平臺與孵化器功能。所以說,科普教育模式既具有社會公益性質也具有農業經濟效益,是現代休閒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三、休閒農業的商業機制
模式是指一定時空狀態下事物發展的特定方式。農業經營模式指依據不同區分要素而呈現的各式農業經營形態。機制,是指事物執行的內在互動制約機理。商業執行機制,指影響商品***產品或服務***產出、供求等生命週期活動的各因素配置、變動狀況。休閒農業商業機制是指影響休閒農業發展模式的各變數組合。概括地說,制約休閒農業執行機制的因素主要有價值定位、農業資源、市場資源、基礎設施、政策支援、資金保障等六大方面。具體說來如下:
價值定位也即主體功能定位,價值功能定位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著機制是否可以良性運作,所以說,價值定位是制約休閒農業執行機制的第一位因素,直接影響著休閒農業執行的方向,決定著其他因素的發揮。休閒農業的發展必須首先樹立市場化意識,從源頭上做好商業化運作的思想、組織、資金等保障。
農業資源即農業發展的自然存在或可造資源。特定範圍內的休閒農業發展模式定位絕不是海市蜃樓、浮光掠影,區域農村界內必須具備休閒農業發展的生產、生活資源,包括適度的氣候、足量的耕地、一定的自然景觀等。缺乏了休閒農業發展的不可再生資本的發展註定是天方夜譚。
市場資源也稱區位資源,是指休閒農業輻射區域範圍的地理限度以及顧客市場的人數多寡。“顧客是上帝”,市場的大小決定了盈利的高低。發展休閒農業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農業資源的資金轉化,盈利是最原始的出發點和最終的落腳點。遠離或缺少廣泛市場做支撐的休閒農業是註定走不遠的。此外,我們還必須主動細分市場,恰當區分不同顧客需求,有針對性地定位休閒農業模式,有區別地提供商品與服務。
基礎設施恰當地說是一種服務機制,是指支撐休閒農業發展的交通、食宿、服務等“後勤”保障力量。古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發展現代休閒農業也是如此,沒有便利的交通、舒適的食宿、完善的服務,市場資源就會顯著縮小,只有為市場提供足夠的便利,市場才會最終反饋於資源主體。
相比其他制約因素而言,政策支援更具有外因性。制度是機制合法運轉的特定規範,休閒農業首先必須在制度的框架內活動才具有可能性。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休閒農業作為新型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在政策上已經具有傾斜性並將其制度化,毋庸置疑,是休閒農業的重大發展機遇。 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就如同人體的血液,是任何經濟活動所必需的要素。沒有了資金做保障,所有的規劃都是空談,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同樣,休閒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一定量的資金做支撐。如何保障休閒農業在變革和發展的程序中“血液”的順暢流通,是關係新型農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子。
四、休閒農業商業機制的調適與發展
機制具有內在性、系統性、客觀性、自動性和可調性,只要改變組織的基本構成方式或結構,就會相應改變機制的型別和作用效果。商業機制的運行同樣具有可調性,影響休閒農業商業機制各因素的結構、功能、相互關係的變動都會導致休閒農業商業機制的變革。現階段我國休閒農業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一系列問題,如千篇一律、重複建設等,既有執行機制面臨著適應性危機。但機制本身具有的自發調節性催發著其自身通過外在的人這一媒介在實踐中依靠內部機制的變革逐步適應變化了的客觀實際,最終達到新的執行平衡。
在價值定位方面,休閒農業各發展主體,必須轉變傳統的單一的競爭經營模式,攜起手來,共同籌劃區域內休閒農業發展全域性,依據各自具備的特色資源和主要優勢,開發不同型別的、不同規模層次的休閒農業。各經營主體必須樹立全域性意識,在統一規劃下,加強彼此的協作與資訊溝通,避免低效的重複競爭,實現比較優勢下的有序發展。
在農業資源方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合理規劃、分割槽建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總體發展思路,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在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基礎上,以建設休閒農業示範園、休閒農業產業園、休閒農莊、休閒農家四大模式為核心。區域發展主體一方面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挖掘自身所具有的農業資源優勢,拓寬農業資源輻射領域,延長農業資源附加鏈條,如協調村落整體資源,強化農產品精加工等使農業資源實現深層次的開發和可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合理改造構建新的農業資源優勢,如田野風光的造就與民俗風情的開發等。總之,要增強農業資源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性和層次性。
在市場資源方面,現代社會與其說是科技主導不如說是資訊支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這個社會資訊量暴增,昔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已不再適應於這個時代。隨著社會的進步,休閒農業也面臨調整轉型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現代休閒農業除了要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完善自我做好自己,服務人才的培養,自身素質的提高,還要加大對硬體設施的更新和維護,為休閒農業有一個好的發展硬體環境。還要加大對自我的宣傳力度,讓市場知曉自身的存在,瞭解自身的價值,最終實現來農業休閒的目的。另外,創新經營模式是實現市場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是加快優勢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可以通過建立“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經濟技術服務”和“支部+協會”等多種模式,創新產業管理體制機制。
在基礎設施方面,為適應生態旅遊業高速發展的需要,選擇生態條件優越、園藝資源豐富的鎮村,因勢利導,科學規劃,提高建設標準。無論精深產品加工,還是專案建設、產品開發、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要堅持國際、國內領先,三五十年不落後,夠規模,見效快,有競爭力。要做的事是既有基礎上的完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必須統分結合,一方面集資共建區域交通、農田水利等公共工程,為農村、農業的整體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彼此競爭互相監督,積極改善自身產品與服務等軟硬體設施的標準與水平。
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是主角。發展經濟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繁榮農村經濟更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關係著農村的城鎮化建設,關係著農業的轉型升級,更關係著農民的就業生存,各級政府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鼓勵、支援、幫扶現代農業的生產與經營,並盡最大可能提供財力上的扶持。
在資金保障方面,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錢從何來?改善或擴大經營規模都離不開一定的資金做保障,缺乏本錢的生意最難做。休閒農業絕不單單是個人或個體家庭的事,龐大的資金也遠非農民所能承受。如通過政府擔保發放信貸,免息貸款、政府可以利用自身有利資源為休閒農業行業提供融資的渠道。等等值此時刻,各個體經營者必須要主動聯合起來,或自發結成經營整體,或與企事業單位抑或個人結成利益共同體,組成休閒農業協會,並對相關資訊進行有效收集和傳達。加強相互間合作與開發,互利共贏。
五、結語
休閒農業之路承載著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致富的國願民夢,誠如30多年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的自發建立,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更是一種發展的無奈。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農業所能承載的勞動力數目愈來愈少,如何供養農村大地上生活著的億萬農民,不只是政府層面的戰略統籌,更是每一個農民的生存思考。休閒農業的商業化、市場化是人民的選擇,更是時代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龍良碧.重慶市休閒農業發展模式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
[2] 範水生,朱朝枝.福建龍佳山莊生態休閒農業發展探析[J].農業與技術,2007.
[3] 郭紅芳.國內休閒農業研究綜述[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
[4] 趙翠俠.合肥市休閒農業旅遊發展研究[J].特區經濟,2008.
[5] 李彬.現代農業成功的關鍵是建立清晰的商業模式[N].人民政協報財經周,2012.
[6] 成升魁,徐增讓,李琛,吳月湖.休閒農業研究進展及其若干理論問題[J].旅遊學刊,2005.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