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知識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種自然規律形成於客觀社會中的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武術寶庫中的一支奇葩。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如何做到太極拳勢子間的連貫性

  太極拳練習時無論是單一的動作,還是一個套路,都應該是連貫的,不能有明顯的停頓,特別是勁不能斷,意不能斷。這種連貫性的要求,是建立在對動作熟練的基礎上的。動作熟了之後,就細細體會做動作時的勁、意狀態,將它們連貫起來。

  這當中,要重點解決的是每個動作之間轉換的銜接,前一個動作還沒結束就要在腦子裡執行下一個動作的形態,過渡自然,甚至把前一個動作的後半段和後一個動作的前半段看做是一個動作來處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太極拳的弧形運動、摺疊翻轉為連貫性提供了便利,如果是直來直去,必然會有明顯的勁力轉換方向,太極拳的勁力轉換不著痕跡,體會到了這一點,連貫性就實現了。

  二、太極拳中的“六合”

  “六合”是太極拳養生中的基本要求,是內外完整一氣的整體感。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這些相合的地方都應經常保持成一種常態。往往也稱之為太極拳的內外三合。


  許多人開始練習時覺得同時要做到“六合”難度很大,手腳忙亂,顧上顧不得下,甚至手足無措,產生畏難思想。其實,六合的要求是逐步達到的,不要希望一下子就完全實現。另外,對六合要深入理解,它的實質就是身體內外的整體性要求,外形不散、不僵、內氣不亂、不溢,內外完整如一。有時你把每一式的要領做對了,自然就達到六合的要求了。外三合就是周身相合,內三合就是意氣渾元。

  “六合”是中國武術內家拳的共同要領,形意拳、八卦掌也有這樣的要求。

  三、太極拳和導引

  導引是中國古代養生術的一種,它最早的形態起源於戰國以前。後來發展成多種分支。

  太極拳就是一種導引。導引有幾個要素,要有豐富的動作變化,引氣執行:要配合呼吸,有時配合得很緊密;有象形成分,叫做“熊經鳥申”;要結合意念,還要動靜相生。這些特點太極拳都具備了。後來的太極拳套路發展變化中,甚至有意識引入了一些沒有直接技擊作用的導引動作,來豐富套路。所以從純養生的角度,你也可以把太極拳套路作為一高階的導引健身術來練,強化、突出它的導引效果,甚至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針對某一臟腑、系統進行鍛鍊。

  太極拳家陳鑫在其拳論中就闡述了導引在太極拳中的作用:“人能明任督以運氣保身,行導引之術,以為之根本。任督猶車輪,四肢若山石。無念之發,天機自動。每打一勢,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則水火自然混融。”

  太極拳也是導引、行氣的功夫。在傳統內功養生中,有行“周天”之說,“大周天”行氣路線遍佈全身,“小週天”為練任督二脈。太極拳中不完全刻意要求意念引導內氣執行周天,但一些拳論認為,長期堅持太極拳鍛鍊,自然能使氣行周天。太極拳的很多動作本身就是導引,有導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