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與詩同行

  詩歌是有靈魂的文字,是活著的並以獨特方式剝開事物本質或展示自我的生命體。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希望你們會喜歡。

  篇1

  翻開一本古樸馨香的歷史書冊,承現在眼前的是每一位歷史名人的風采;這些都會使我們的思想得到充實,因為他們有著無限的魅力,讓我們如痴如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讓明月載著對朋友的思念,隨著風到夜郎西。這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創作的,他對朋友的思念是讓人佩服,但他所創作的三千多首詩,更是讓人無可言喻。”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這是我們自懂事起學的李白是第一首詩。當時,愚蠢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想起,真是把這首詩給玷汙了。我願與你同行,我敬佩的”詩仙”李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兩千多年前,一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誕生了,他所寫的這句詩主要表示了像那種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的人的後果。他以誠信為主,教了一共有二千多名弟子。在二千年後的今天,他的思想使我們奮發向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已經成為流古至今的名句,他受人崇慕。博學多才的孔老夫子,我願與你同行。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詩,真是讓人仰慕,嫉妒。他把西湖描寫的惟妙惟肖,讓人迫不及待想到西湖去看一看;”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蘇軾有著廣闊,坦然,樂觀的心扉,雖然被貶,但他不像柳宗元那樣傷感,惆悵。蘇軾,我願與你同行。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句詩不光是表面意思,更加的表達了很深的含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對母親的思念,母親對兒子的思念。都凝聚在這件衣服上。陸游寫的詩讓人感動。我願與你同行。

  我願與你們同行,共同學習。用智慧的雙手播種下希望的種子。

  篇2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詩陪伴著我。詩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還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還記得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我就認識了古詩。從此以後,它便於我形影不離。那時,老師教我們學習《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於是,當我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起這首詩,使我懂得了糧食的珍貴和它的來之不易,我要節約糧食。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學習了錢鶴灘的《明日歌》,使我懂得了時間的可貴,要珍惜今天,抓住明天,有所作為。還有孟郊的《遊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使我懂得了母親對兒女那份無私的愛,我們長大後要孝敬父母……

  古詩不但可以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還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

  像朱熹的《春日》裡的詩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彷彿看到了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古詩不但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讓我瞭解到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和美景。我愛古詩,更愛擁有悠久歷史的祖國。

  篇3

  詩歌,作為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是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民族瑰寶。愛詩、誦詩、作詩,使歷代炎黃子孫沐浴在中華文明裡,也使我們一直被稱為“詩的國度”。

  詩歌,對我而言,那是一個神祕而美麗的字眼,是作文的另一種形式。從“床前明月光”開始,我結識了它——“詩歌”。那月夜下誦讀《唐詩三百首》的畫面依舊曆歷在目……

  小時候的我喜愛詩歌,確切地說,是鍾愛背詩。每當爺爺教我讀詩、背詩時,爺爺讀一句,我也跟著讀一句。當時我並不理解那詩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好奇,特別是在親戚鄰居面前,大聲背誦一首首詩時,總能聽到他們的讚許聲,也感覺到小朋友們投來羨慕的目光,我心裡就高興得不得了了。那時,我只是在心裡想,李白、杜甫、王昌齡等等,他們寫的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多了不起啊,我對他們充滿了敬仰。

  因為詩歌給了我驕傲——一個孩子純粹的驕傲,所以上學後,我更是對詩情有獨鍾。課堂上,只要是吟誦詩,我讀得最認真。隨著我接觸的詩歌越來越多,才明白原來詩歌不一定非要如此整齊,原來不只是唐代才盛產詩人和詩歌。

  慢慢地,對於詩,我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喜歡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其凝鍊的語言美,在浮想聯翩中感受其含蓄的意境美。喜歡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喜歡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寫實手法;喜歡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凜然正氣;也喜歡楊萬里的“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的閒適之情。

  是啊,詩歌短小,但卻總是那麼精闢;詩歌婉轉,但卻總是富含真理;詩歌難懂,但卻總是令人回味無窮。詩歌就是一扇小窗,透過這扇小窗,我看見了遼闊天空,看見了寬廣的海洋。

  讓我們一起與詩同行吧!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