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感恩,自始至終是人類社會推崇的最偉大的情感,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個利國利民的人,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曆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裡,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係、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例項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模範榜樣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10月20日,在學校操場上風輕輕地吹,拂過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更要感恩父母!聽有聲音了,那便是“感恩我們在行動”開始了!是我們崔主任首先講了觀會的要求,並介紹了此次演講的人。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靜靜的傾聽。告訴我們,在她第一次上臺演講時,心裡想的不是別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隨著美妙的
音樂,吳迪老師深情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是感謝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裡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為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援、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為行動吧。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為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 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的擁有幸福。
人際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常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有利於學生的思想轉化,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試想,一個懷著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自己讀書學技術,為的是讓他成為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越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鑽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嗎?所以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長的人。”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樂!報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於心,報恩於行,讓感恩的種子在每一顆心中紮根,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旋律吧!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曆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裡,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係、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例項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模範榜樣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