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故事大全_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偶然

  人生困境隨處見,反省自我可避免,成功不要喜過頭,失敗不要喪到家,如逢喜事是運氣,如碰不幸是契機,抓住機會長經驗,笑看挫折是真諦。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名人成功的故事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成功勵志的故事篇1:董卿

  2010年11月5日,中央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網上評選揭曉,董卿毫無懸念地成為10名甲級主持人之一,這是繼她2009年7月10日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之後的又一重大榮譽。

  在得知自己評選為央視十佳主持人後,董卿顯得很激動:“雖然這已經是我第5次當選為最佳主持人,但我心裡仍然難以平靜,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幾次的連續當選,自己就不可能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的榮譽。最佳主持人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還是‘德藝雙馨’這個獎項,它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

  董卿高中畢業後,先考入浙江戲劇學院,當過主持人和製片人。在有聲有色幹了一年後,便決定報考上海電視臺,她最終從應試的七八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上海東方電視臺文藝節目主持人。

  董卿從小就十分嚮往中央電視臺,進入上海電視臺不久,便有了與央視接觸的機會。那是1996年,她以劇組外聯的身份,參加了北京、上海、陝西三地聯辦的“春晚”,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劇組和賓館之間往返,為演員吃飯和出發排練的事而忙碌。雖然辛苦,她卻很賣力,目的很明確:藉此調入中央電視臺。

  然而,當那年的“春晚”結束後,她並未進入心儀的中央電視臺,依然重返上海電視臺,主持了新開辦的《非常男女》節目。她以靚麗的容貌和新穎的主持風格,贏得觀眾的喜愛,並因此獲得第五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2002年,央視決定開播西部頻道,該頻道負責人之一的尹力邀請董卿加盟。已經29歲的她,在接到邀請,深思熟慮後,她最終得到了答案:如果拒邀,一定會後悔!她答應了尹力的邀請。

  雖然她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但面臨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想。初到央視,董卿擔任《魅力12》的主持人,該節目要求掌握大量的民俗和民族風情知識,加上節目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沒有太多的電視從業經驗。董卿雖然名義上是央視主持人,節目錄制卻在大興區,她連央視的大門都進不去。一次,北京遭遇沙塵暴天氣,她提著四五袋衣服要去節目錄制現場,可站在大興街頭卻怎麼也打不到車。最後,總算搭上了一朋友的車,坐在車上她突然對朋友說:“太難了,我不想做了。”朋友反問道:“世界上什麼事情容易呢?”一句話,頓時讓她淚流滿面。

  到了節目錄制的大樓下,一位清潔工大姐親切地問她:“你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吧?”董卿愣了一下,隨即微笑著對大姐說:“刮這麼大的風,你還在工作,真不容易啊。”她在轉身上樓的一瞬間,眼淚又忍不住湧了出來。

  當天節目錄制結束後,她坐計程車回住處,剛上車,司機就驚喜地喊道:“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們都很喜歡你主持的節目。”司機的讚揚,感動得她再次淚水漣漣。

  那天的幾次偶遇,讓董卿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動,她從此打消“逃離央視”的想法,隨著節目收視率的攀升,更堅定了她留下來的信心。尤其學者對她主持風格的評價:“一個深沉而樸素的節目。”讓她最終在央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

  憑著堅韌的毅力和過硬的功底,董卿成為央視的名主持,她並未因此停頓懈怠,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勤奮工作。僅2010年半年時間裡,工作量就在130臺節目左右,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她至少有500個小時是在飛機、汽車上度過,但她卻從未叫過一聲苦。

  董卿感慨道:“上海到北京有多遠?坐飛機1小時40分鐘;cctv有多遠?從涉足電視到跨入她的大門,我走了整整8年。曾被很多人問到我如何成功的祕訣,我總是以切身的體會回答,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永遠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開啟成功大門的,往往就是最後那一把鑰匙!”

  名人成功勵志的故事篇2:易建聯

  他出生於廣東鶴山市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郵政職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為遺傳的緣故,他生下來就比同齡人高,這讓他處處顯得傲氣凌人。

  因為工作調動的關係,他兩歲時隨父親來到深圳。

  他3歲時,就學會了怎樣把家裡的電器弄得四分五裂,4歲時就把鄰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饒。他進幼兒園才一週,就成了園裡的破壞大王。班裡的同學都不喜歡他,避而遠之。老師經常打電話到家裡訴苦。

  因為朋友越來越少,他找不到玩耍的樂趣,索性玩起了籃球。那個時候,也只有籃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麼快樂和憂愁的事,都會在運球的時候大聲說出來,在他看來,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別人暗地裡卻罵他瘋子。

  7歲那年,他進了深圳一個比較好的學校讀書,他拜學校最有名的老師學習籃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闖出一番成就,他信誓旦旦對母親說,你們看著吧,不出10年,我將成為中國籃球史上最有價值的球員。在家人看來,他的話只是對理想的一點毫無意義的安慰。因為,那時,他是一無所成。

  10歲時,他身高已經有1。80米。他緊緊記得當年的那個誓言,他和幾個同樣愛好籃球的夥伴組建了一支籃球隊,他取名叫“夢之隊”。隊伍組成後他們就開始了緊張的訓練。父親看在眼裡,又喜又憂,喜得是他從兒子身上看到了當年那個頑強而又靈氣逼人的自己,憂得是他擔心頑皮的兒子會把上課的時間也拿來練球。

  為了監督他的學業,父親不得不經常請假去學校看望他。

  12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去遊樂園玩。走到門口,父親突然問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為那裡的體育館正在舉行一場少年職業比賽。但是等觀光車的人太多,等了很久還沒位子,父親突然提出抄近路走,這樣時間還能快一點。

  他感到很驚訝,這裡他來過幾次,並沒有發現父親所說的近路。父親笑了,拐了一個彎後指著一處陡坡說,就從這裡上。

  他愣住了。父親沒有理會他,藉助旁邊的一棵小樹,幾下就翻上去了。8分鐘後,他們走到了體育館的前面,父親指著來的那條路,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成功其實就像我們爭先恐後地趕到山頂,如果都去坐觀光車,不知要輪到什麼時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別人遠遠甩在了後面。既然都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雖然前面有荊刺和陡坡,你也許會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堅持下去,你總能比別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樣,你才能形成自己的優勢啊。

  父親的這番話,讓他銘記在心。

  因為有父親的支援和鼓勵,他很快報名參加了深圳的街頭籃球賽,雖然第一輪就被淘汰,但他沒有洩氣。他和隊員擊掌發誓,明年重新再來。

  回到家不久,他沒有想到,深圳體校教練戴憶新竟然聞訊而至。他慶幸自己遇到了伯樂。由於有了專門而系統的訓練,他的身高與球技直線上升。

  2001年,身高達2。02米的他入選中國國家青年隊,在2005年到2006年的比賽中,他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CBA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他就是中國籃壇的熱門人物,被稱為新一代人氣王的易建聯。

  2007年8月,他簽約密爾沃基雄鹿隊,成為繼王治郅、巴特爾、姚明之後,第四位進軍NBA的中國球員,他也是第一位到現場經歷選秀過程的中國球員。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荊刺和挫折,在一個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麼,鄙視它,爬上去,山頂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上帝。”

  名人成功勵志的故事篇3:林一輪

  在許多人看來,林丹簡直就是命運的寵兒,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獲得了豐收,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就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事實上,林丹的執拍歲月絕不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而是充滿了坎坷與傷痛,十幾年間,他曾經被開除過、被雪藏過、住過地下室,也受到過無數人的謾罵與嘲諷。但是林丹憑藉自己的勇氣和堅持把一切都扛了過去,終於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裡的插班生

  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過當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隊待過,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次當兵並不是林丹自願的,而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12歲那年,林丹曾獲得過全國少兒羽毛球比賽的男單冠軍,那時候,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福建隊,也對自己入選福建隊充滿信心。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體校的大部分同學都被福建隊挑走了,只有他一個人去了八一隊。這對當時的林丹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讓他沮喪了很久,一直在考慮為什麼福建隊不要自己。

  剛進八一隊的時候,林丹還沒有開始發育,穿最小號的軍裝都嫌大。幾年的軍隊生活磨練了林丹的意志,也讓他的球技變得日益專業起來。因為表現出色,林丹被中國青年羽毛球隊挑中,代表福建去參加1998年的亞錦賽,沒想到一開打就敗在了一個印尼球員的手裡。

  回國之後,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練的狠批,教練們痛罵他沒有意志力,缺乏職業品質,一打不過對方就放棄。林丹本以為,教練們罵自己一頓出出氣也就算了,沒想到更嚴厲的處罰還在後面:鑑於他在賽場上的糟糕表現,國青隊一致決定將他除名。而林丹對此毫無準備,返隊後便前往禮堂開會,沒想到剛一坐下,一位教練就板著臉說:“你不用坐這兒了,你已經被除名了。”就這樣,林丹在所有隊員的注視下,狼狽而尷尬地走出了會議室。

  就這樣,林丹進入國青隊不到一月,就被趕回了八一隊。這次慘痛的教訓讓他明白,原來比賽是如此嚴肅的一件事,並不是自己某天感覺不好,就可以隨便輸掉的。於是他開始瘋狂地投入到訓練當中,拼命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終於在三個月後又回到了國青隊。

  2000年,國家隊到青年隊選拔人才,因為頑皮和倔強,林丹給教練們留下了不服管教的印象,所以第一批的選拔名單裡並沒有他。最後還是八一隊的高路江主任託了關係,把林丹塞進了國家隊。就這樣,快要超齡的林丹終於搭上了末班車,成了國家隊的插班生。

  剛進國家隊的時候,林丹被安排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宿舍裡。地下室不僅陰暗、潮溼,而且收不到訊號,發簡訊時必須站在床上,等簡訊發出去再坐下。但對林丹來說,最讓他難受的不是地下室的惡劣條件,而是無處不在的壓抑氣氛。因為是“後門生”,林丹總會聽到不少流言蜚語,說他自身沒什麼能力,是靠走關係才進的國家隊。而林丹的許多隊友都已經獲得了世界冠軍,這讓他十分自卑,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根本不敢抬頭看人,低著頭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就走。

  住在地下室的那段時光,林丹頂著巨大的壓力不斷地加大訓練的強度,卯足了勁兒想要證明自己,終於拿下了幾個冠軍,給自己和高主任爭了一口氣。一年半以後,林丹終於搬出了地下室,住到了樓上的宿舍裡。

  那些被叫做

  “林一輪”的歲月

  剛搬出地下室的半年裡,林丹的比賽生涯過得較為順暢,但好景不長,不久後國際羽壇進行分制改革,由原來的7分制改回了十五分制,這對林丹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戰術,林丹在接下來的三場比賽中都在第一輪中慘遭淘汰,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林丹所參加的每一場比賽幾乎都是第一輪就被斬落馬下。漸漸的,林丹就有了一個新綽號,叫做“林一輪”。

  接連的失敗讓林丹變得心態失衡,他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對比賽產生了恐懼情緒。一方面,林丹急迫地想要證明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與此同時,林丹還聽到了一個讓自己更加沮喪的訊息,那就是,他被國家隊“雪藏”了。在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裡,林丹沒有比賽可打,只能和許多沒有經驗的小隊員一起練球。

  因為被雪藏,林丹失去了參加國際羽壇重量級比賽“全英公開賽”的資格,要知道,參加這次比賽是林丹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是那時的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隊友前去參賽。此時的林丹如同一頭困獸,拼命想要撞破命運織成的巨網,他拼命地同自己較勁,發瘋似的練球,只為了戰勝自己的心魔,重新獲得征戰賽場的機會。

  半年之後,林丹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參加日本公開賽的機會,並奪得了亞軍的桂冠。第二年,他帶著一洗前恥的心態前往全英公開賽,終於以出色的表現問鼎冠軍,並且獲得了世界頂級選手皮特·蓋德的盛讚,被譽為“SUPER DAN”。從此,“超級丹”的稱號叫響了全球,傳遍了世界,林丹終於一洗“一輪必敗”的恥辱,躋身國際羽壇的強手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在後來的比賽生涯中,又先後五次問鼎全英賽,大大彌補了曾經無緣參賽的遺憾。

  從質疑與誹謗中穿梭而過

  成為羽壇新秀之後,林丹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而對奧運會的嚮往也逐漸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他自己的在內的所有人都期待著他拿到雅典奧運會的金牌,為國家爭光。

  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同林丹開了一個玩笑,給了躊躇滿志的他一個致命的打擊。雅典奧運會之前,林丹意外受傷,參賽時又因情緒過於緊張以致發揮失常,重蹈第一輪出局的覆轍,在小組賽中慘遭淘汰。

  在後續的幾場大型比賽中,林丹又接連遭遇了幾場“暴風驟雨”,連續輸給了國外選手陶菲克和李宗偉。此時,外界對他的非議開始愈演愈烈,不少球迷留言說,無冕之王林丹顯然是個大話王,還有人調侃一直用左手打球的林丹,說他就算換成右手打比賽,也不至於輸得這樣慘。

  於是,林丹頂著巨大的壓力積極調整狀態,努力揣摩戰術,力圖在後續的比賽中證明自己。但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林丹遭受到了非議卻越來越多,他先是同韓國教練發生了口角,接著又同教練吉新鵬發生了誤會,被媒體描述為動手打人。那陣子,幾乎所有的不利傳聞都開始針對林丹,他形容那段日子為“謗聲滿天”。

  在這樣的氛圍下,林丹反覆告誡自己,如果不能改變,那麼就要承受,在承受中突破自我。終於,他迎來了比賽的時刻,以完美的表現戰勝了對手李宗偉,拿到了生命裡第一個奧運冠軍。獲勝之後,林丹興奮地將球拍拋向天空,激動地在地下打了幾個滾,然後同教練們緊緊擁抱在了一起。畢竟,他等待這一刻,已經太久太久!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林丹乘勝追擊,將“超級丹”的能量大大地釋放了出來,幾乎拿到了每一場大小比賽的所有冠軍,完成了“全滿貫”的使命。2012年倫敦奧運會,林丹再度穩中求勝,成功衛冕,成就了國際羽壇上一個無可匹敵的神話。

>>>下一頁更多名人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