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必讀的勵志書籍
青春期的人們要手無寸鐵的被送到森林裡,青春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也是人們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步入青春期孩子有什麼勵志書籍是必讀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如下:
書籍1、蔡康永的《有一天啊,寶寶》
腹黑人講的溫暖故事,這本書寫給小S的寶寶,同樣也是寫給那些還在天上未來到人世的寶寶們。年少的時候,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才不願意來到這世界上。年紀見長的如今,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所謂的痛苦、傷害、不愉快,統統都變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今天變成美好的,那是因為昨天的苦難。愛生活,享受生命,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吧。所以,寶寶,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哦。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是你獨一無二的擁有。生命是我們唯一與眾不同的東西。
推薦理由:通過蔡康永最深情最溫柔的寶寶日記,你將發現,原來人生有這麼多精彩好玩的“問號”,以此感悟生命的意義。
書籍2、韓鬆落的《為了報仇看電影》
本書由韓鬆落的電影隨筆結集而成。本書共分為四輯。《人生的質感》,藉助電影觀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藉助電影窺探時事;《滋養靈魂的風景》,探查與電影直接有關的人與事;《私房話》,表達個人與電影的親密接觸。
推薦理由:看懂這本小書需要體悟與洞察,以我們熟悉的電影為素材和話題的因由,著重考察我們的生活在影像中的對映,以及影像對我們生活的滲透,增加孩子對生活、對周圍的理解。
書籍3、艾倫·麥克法蘭的《給莉莉的信:關於世界之道》
莉莉是本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常向他提問:“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於是,教授寫下這部專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對莉莉的問題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造性的回答。
推薦理由: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綜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巨集觀的領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書籍4、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
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推薦理由:為孩子的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書籍5、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
在龍應臺與她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裡,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的看法,體現了母子不同的世代價值觀。
推薦理由:圍繞青春期孩子與上一代的代溝討論。
書籍6、武志紅的《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關於心理健康的寓言,從故事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推薦理由:生活中的寓言,隨時都在上演。讀懂《七個心理寓言》,愛就會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書籍7、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由12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後,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推薦理由:充滿愛和自由。
推薦5本青春勵志書籍:
書籍1、《刀鋒》
作者: [英]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刀鋒》描寫一個參加第一次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在軍隊中,拉里結識了一個好友:這人在一次遭遇戰中,因去救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麼有惡和不幸。復員後,拉里既不肯進大學,也不肯就業,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終極。為此,他丟下未婚妻來到巴黎;兩年後,和未婚妻解約,又從巴黎遍遊世界各地,最後到了印度,找到了印度的吠陀經哲學。於是了悟人生,把自己的一點薄產分散給親友,自己返回美國,當一個自食其力的出租汽車司機,打算隱身人海,以終天年。小說意韻深廣,以拉里為視角中心,為我們提供了兩次大戰之間那個時期的一個人物速寫鏡頭。
書籍2、《平凡的世界》
作者: 路遙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書籍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 朱光潛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物件,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誰就是受信人,誰都應該讀一讀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自朱光潛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作者雖隨了個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出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沉,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
書籍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自傳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無與倫比上的傑作”。
書籍5、《相約星期二》
作者: [美] 米奇·阿爾博姆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裡,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對於作者米奇·阿爾博姆而言,與恩師“相約星期二”的經歷不啻為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這門人生課震撼著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筆,感動了整個世界。